孩子出現“暴力”傾向,彆著急,先從這5步糾正

家長朋友,你們是否感知到,學步時期孩童之間“暴力”是十分常見的?

很多現實中的例子:兩個剛學會走步的孩子在一起玩都想要某個玩具時,爭執不下時很容易突然抬起手給對方一下,雖力道不大,但年紀小小仍是用盡全力。不光如此,在家長喂他吃東西時候,他不願意吃某樣東西的時候會抗拒,會打翻餐盤甚至會拍打父母的手。

首先父母需要知道,孩子開始出現攻擊性並不意味著父母做得不好或者做錯什麼,學步時期孩子呈現攻擊性其實是十分常見的。不過,這也是塑造孩子性格關鍵時期,萬萬馬虎不得。

其實孩子從出生到2歲的時期,瑞士發展心理學家讓·皮亞傑稱為“感覺運動期”,孩子如海綿般飢渴收集外界信息,動來動去,沒有規劃只有衝動。

在孩子一歲半的時候,孩子就會意識到“我”的這個概念!

孩子出現“暴力”傾向,彆著急,先從這5步糾正

圖源 pexels

孩子個性和自我意識開始萌芽,跟動物一樣對自我周圍環境產生“領地意識”,這是人類作為哺乳動物的天性,同時他們的思維字典中,沒有“不”的概念,當他感知自己“領地”被侵佔了,“本要做什麼被阻止”就會反抗。

家長會發現,有時候明言禁止孩子不要做什麼事情,

例如:

不要穿著鞋子站在沙發或凳子上

吃飯時候不要亂揮餐具

穿裙子的時候不要隨意撩起來等等,

但孩子反而會故意違抗你,“怎麼說了你還不聽呢?!”甚至出現“暴力”傾向。

孩子出現“暴力”傾向,彆著急,先從這5步糾正

圖源 pexels

所以父母這個階段頭等大事便是教育孩子明白“獨立自主”與“為所欲為”的區別。首要宗旨便是不要寬容他們的所作所為。需要提醒的是,這裡不是說要生氣,生氣容易讓情況惡化。

而且沒有人只靠著說教解釋就能阻止學步時期孩子去傷害別人,可以說是天方夜譚,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孩子這時還沒有他無法承擔他所造成的後果的概念意識。

對於已經呈現出攻擊性強的孩子,美國著名育兒專家羅斯蒙德給出了建議如下:

1、當孩子出現暴力行為,第一時間大人要保持冷靜將孩子帶離現場。


當某一環境出現很糟糕的局面,心情很難平靜下來,換環境會明顯改善心理狀態,更能有助於緩和心情,這就是常說的“我想找個地方靜靜”

2、用5個字以內的話告訴孩子,無論什麼行為,都不能暴力傷害別人,可以類似於“不許打人”這樣的話。

因為學步時期的孩子,語言分析、邏輯分析能力還是初步階段,家長說的道理他們分析不過來,無法快速理解出家長所想表達的意思,就算家長言語中表達出“不要這樣做”,但其他信息突然湧入,干擾了孩子吸收,這感覺就如同成人開科學研究探討會,一旦對該領域沒有基礎,全程下來就是我是誰?我在哪?雲裡霧裡的感覺,但主持會議的人卻覺得自己聲音洪亮、邏輯清楚、有理有據,你們肯定都聽懂了,所以這個階段家長更需要表達的更簡單直接並且更集中表達一箇中心思想。


孩子出現“暴力”傾向,彆著急,先從這5步糾正

圖源 pexels


3、在孩子遠離現場的時候,要讓孩子坐在椅子上或者地板上,不要抱著他,如果孩子哭了,停止哭泣之前不要先回去之前的環境中去。

糾枉的時候,要保持一定距離,能從心理上給與一種嚴肅和權威感,例如面試、彙報、甚至審訊的時候,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是認真的,孩子哭泣一是代表他的情緒的不穩定。二是他對你的試探,襁褓中的孩子餓了、不舒服,天性會用哭來表達自己,從而吸引父母來關注來查找原因,因為孩子天生學會一件事就是用“哭”來達到自己的訴求,所以解決問題之前,一定要孩子哭完,哭的時候不要語言命令停止,就靜靜看著他哭,只幫忙擦眼淚和鼻涕,孩子就會有意識到“原來哭並不是辦法!”

4、重新回到之前的現場中去,俯下身要和孩子同高,再囑咐一遍“不許打人”

5、引導孩子學會分享。

學步時期的孩子天性會有領地意識,才會導致的“暴力”“反抗”的行為,父母在這個時期跟他玩“拿起和放下”的遊戲,這遊戲內容是:家長拿起一樣東西與孩子之間互相傳來傳去,孩子大點後,跟孩子做一些輪流的遊戲,比如輪流拼圖、輪流搭積木強化孩子合作做事的概念,並經常與孩子進行交換的情景教學,例如“我可以把我的零食分給你,你願意把玩具分給我嗎?”

所以,在面對孩子開始出現暴力行為時候,不要著急,也不要呵斥,因為這正是塑造孩子良好性格的大好機會,避免盲目而是科學的去引導他。面對撫養孩子成長中還有許多問題,初為父母難免陷入囧境和不知道指導方法。

不妨去看看《正面管教》這本書

孩子出現“暴力”傾向,彆著急,先從這5步糾正

這本書出版30多年,已經翻譯成16種語言,一直到現在已經稱為管教孩子的“黃金準則”,很多家長詢問教育機構怎麼管教孩子的時候,這本書都會被推薦,育兒方面指導從業者,這本書也相當他們從業要看的“教科書”。


孩子出現“暴力”傾向,彆著急,先從這5步糾正

【閱淘網】

重慶新華書店旗下官方電商平臺,正版圖書保證、限量免費借閱...

向全民推廣閱讀、傳播書香,喜歡請點贊、關注、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