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铁军演讲稿

我们从九四年开始粮食出现了“四连增”,96年就开始发生当时的粮食相对过剩,库存占压。并且因为你是用补贴往上推这个粮食增产,于是,中国粮食的成本就上去了,我们叫做“地板”,国际粮食价格叫“天花板”。我们说到96年底~97年的时候,中国就出现了地板高于天花板,而且(粮食)国际价格一底,甚至会有大量的走私粮食进入中国,因为它的价格底,我们国内的价格高啊!


所以,今天的现象,当年曾经发生过,那就是说“今天的你我重复着昨天的故事……你手里的那张旧船票,还能上得了今天这艘客船吗?”这就是问题了。你们的掌声说明了你们已经听懂了,这些都不是新问题。


农产品结构性过剩,不是新问题,而是老问题。那当年这个老问题怎么解决的呢?当年就是号召大家调整结构,调整结构就是把种粮食的土地来改种经济作物,高附加值的,比如种疏菜呀、种果树或者是种药材等等,这一调整,好了,你们看,996年开始调的农业结构,十年过后,弹指一挥间,到2015年期间,我们发现闹了半天经济作物也过剩了,我们现在,人口只占全世界的20%都不到了,19%点几,但是调整农业结构的结果是:蔬菜产量占全球67%三倍半余人口占比,尽管中国人爱吃菜,也顶多消耗一半,因此中国的蔬菜产量浪费一半,我们调整结构上了淡水产品,我们沿海大量的搞鱼塘,把沿海水环境污染得一塌糊涂!生产多少呢?

全球70%的淡水产品,可你还是19%的人口啊,能消费70%的淡水产品吗?不能!中国现在是世界最大的养猪国,我们一年产猪7亿头猪(出栏),平均每人半头猪,就一半左右世界的猪在中国养着呢?被中国人吃着,你能吃得下那么多猪 吗?所以你们看现在满世界“甩大盘子”(指餐桌浪费浪费型的消费,另外一方面,所有这些消费都造成了污染你要扣大棚吧,大棚就把天然来水阻隔在塑料薄膜之外了,如果你坐飞机往北京飞一进河北,你就看吧,地上一片青灰色,什么呢?都是大棚。大棚就必须狂采地下水,于是华北大平原的地下水,连深层的古地下水都被我们超采了80%,还能可持续吗,地表都盐碱化了、沙化了,地表盐碱化了沙化了,地下水严重超采,请问子孙后代看么活!不仅如此,还有什么呢?你既然要搞大规模生产,破坏原来的生态环境,就一定造成化肥、农药、除草剂,这三大化学品高投入,于是中国就就变成了世界上每公顷单位面积上化学品投入最高的国家
。从莱斯特-布朗提出你不能养活中国,开始强调粮食,然后到粮食过剩了,开始调整结构,结构调整又过剩了,怎么办?并且造成了严重的食品不安全、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的过剩。这几个“严重”的后果,还伴生着一个城市中浪费型的农产品消费,我们叫“消费主义盛行于世”。这些都不符合中央提出的“生态文明”。(掌声)


好了,我接着跟大家说一下,这么复杂的局面之下,国家政策是怎样做调整的?出现了这样过剩的局面之后,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开始强调:现代农业是多功能农业。农业不仅有生产功能、经济功能,还有社会文化功能,还有教育功能,还有历史传承功能,当然也包括旅游休闲等等,养生各方面的……所以农业是一个多方面的、多功能的领域,只有了解多功能农业,你才能了解现代农业。接着,2007年中央开始明确提出:生态文明是我们的发展理念。到2008年,根据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中央提出未来2020年中国农业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呢?是和生态文明理念高度结合的“两型农业”。什么是“两型农业”: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接着,大家知道十八大以后,生态文明不仅是理念了,生态文明变成国家21世纪的发展战略,并且提出了: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国家指导意见。因此供给侧改革,就有两个东西需要大家关注了。第一农业结构性过剩,并且造成了多种负外部性污染的、食品不安全等等。另外一方面,就是生态文明理念,是一个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方向。(掌声)


最后总结一下就应该说:第一,中央已经在我们现在面对的“三农”问题的复杂局面提出了生态文明的发展战略;第二,已经通过今年的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农业的结构性过剩,提出了绿色生产方式,这是有针对性的,也就是说战略目标明确,政策导向也提出了,那接下来第三条,世界是我们的,做事靠大家来,我们这十几年,就是按照这句话去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希望大家从我今天给大家汇报的这些内容中,得出一些比较积极的思考,形成一些比较积极的行动。

谢谢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