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中,皇帝不愛宜修,其實也不愛純元


《甄嬛傳》中,皇帝不愛宜修,其實也不愛純元

在甄嬛傳中,幾乎所有的女子都生活在純元的陰影之下。那麼純元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呢?

從名字來講:純元,純是“純粹”、“清純”、“純美”之意;元是“初始”的意思。也就是說無論是樣貌還是品性,純元都是無限接近於這兩個字的,這是編劇的用意。

所以劇中有提到:甄嬛雖美,但只有純元的五分神韻;端妃彈琴好,但遠不如純元。此外,玉嬈也很像純元。

《甄嬛傳》中,皇帝不愛宜修,其實也不愛純元

因此有多美嗎?清麗而已。而後宮從不乏千姿百態各色美人,而皇帝從來不缺共榻之人。所以純元,最終能被皇上經年不忘,絕非簡簡單單因為容貌。

《甄嬛傳》中,皇帝不愛宜修,其實也不愛純元

皇帝是一個極度缺愛的人,爹不愛,娘更疼老十四,兄弟也是手足相殘;太后身死時,他在太后身邊,希望聽母親給自己唱一次歌,但終沒得到。

這些都導致了他身上對母性缺失與追求,而純元恰好滿足這個條件。


《甄嬛傳》中,皇帝不愛宜修,其實也不愛純元


純元身為嫡女,從小對她的培養自然是萬事不愁,一切以嫁給一個好男人為主,就像眉莊的家庭境遇。

從小讀的是《女則》《女訓》,學習的是三從四德,或許也通文墨,但絕不會像甄嬛這個家中獨女一般,擁有如此強烈的獨立意識。

就像宜修對皇上說的:你以為姐姐就是真心愛你嗎,一個真心愛你的女人,怎麼會可以忍受和別的人分享你?

這其實就是側面印證,純元沒有多愛皇上。更多的,是一種“既嫁從夫”的服從。

但因為這種從夫意識,所以她愛重丈夫、照顧丈夫的妻妾(端妃)、善待宮人(槿汐)、臨死之時保全宜修。這是一個極其標準的古代女人的“典範”。

而皇帝,因為對母愛的缺失,因為對周圍的不安(當時正奪嫡),所以他的境遇讓他喜歡這個無條件愛他,不爭鋒不吃醋,照顧他身邊所有,讓他無後顧之憂的女人。


《甄嬛傳》中,皇帝不愛宜修,其實也不愛純元

而純元在時,皇帝也有諸如宜修、齊妃、等妃嬪,後來又有諸如端妃、華妃、敬妃等,再後來他雖愛純元,但卻不曾刻意尋找純元的影子(如果要尋,他成為皇帝后未必不能做到)。而端妃、甄嬛的相像,不過是某種意外、剛好撞上了;何況端妃像純元,皇帝也照樣借她的手,殺了華妃的孩子,也絕了端妃的一輩子。

《甄嬛傳》中,皇帝不愛宜修,其實也不愛純元

也許純元活到了最後,也只是泯然眾人矣。但她敗在了還繁盛的階段,得到了皇帝經久不衰的懷念。

但說愛,皇帝只愛他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