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市場亂象生 二手車金融現羅生門

“貸款都還完了,綠本(車輛登記證書)還沒拿到。”3月7日,一位曾通過美利車金融辦理二手車貸款的車主王先生告訴時代週報記者。

除了拿不到“綠本”,多位通過美利車金融買車的車主反映,他們在還貸時還會莫名多出一筆貸款金額。

“籤合同時約定的還款數額和還貸時完全不一樣,還款頁面多了一筆消費貸。”3月7日,來自深圳的車主楊悅(化名)告訴時代週報記者,現在很多和他有遭遇一樣的車主已經組成了一個“維權”群。

万亿市场乱象生 二手车金融现罗生门

上述二手車金融亂象,是近年來汽車金融迅速發展下,行業野蠻生長的具體表現之一。

據《2017年中國汽車金融報告》預測,中國汽車金融市場規模至2020年將達到2萬億元。

另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顯示,預計2020年,我國二手車交易量將近1600萬輛,交易金額有望突破10000億元。

在這個“萬億市場”下,用戶投訴維權事件頻頻發生。隱瞞高額利息、隨意收費等“套路貸”行為在汽車金融市場屢見不鮮。

在今年1月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2019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以下簡稱“分析”)中就指出,2019年4月,消費者坐在奔馳車引擎蓋上“維權”的視頻引起全國轟動,直接暴露出汽車消費者維權道路的艱難。

中消協指出,汽車類投訴仍高速增長,個別二手車交易平臺隱瞞實情銷售。上述奔馳車主維權事件所暴露出來的汽車金融服務費問題,只是汽車金融服務眾多亂象中的一個典型案例。

多出的消費貸

在汽車金融高速發展之際,二手車金融的投訴一直是行業“重災區”。

還貸時無故多出一筆金額幾萬元不等的消費貸,是什麼原因?去了誰的口袋?成為上述美利車維權車主質疑的重點。

“這些多收取的費用屬於需要返還給二手車商的佣金,但是費用多少主要是看自己怎麼和車主談的。”3月7日,一位從事二手車金融的工作人員向時代週報記者解釋,我們會事先和車主詳談,他們接受我們的貸款方案才會聯繫銀行進行放款。

上述工作人員談到的佣金實際上是助貸機構給二手車商的返點。

以美利車金融為例,其收取的服務費約為貸款本金的4.9%—11.4%。以此方法計算,一輛車如果貸款10萬元,那麼收取的服務費區間為4900—11400元不等。

不過,時代週報記者採訪調查發現,不少美利車用戶還貸時多出來的貸款幾乎都超出了收取規定服務費的最高限額,有的車主甚至多出2萬元的還貸金額。

諸如套路貸、亂收金融服務費、不規範貸款等一系列環環相扣的問題,如今已成為汽車金融市場發展的桎梏。

“我們被套路的車主,都已經另收了服務費,然後才是多出的一筆沒有名目的貸款。”3月8日,楊悅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他被收取金融服務費3000元,綠本抵押1000元,然後多出來的貸款是18380元。

對於此類“超收”問題,上述工作人員向時代週報記者解釋稱,這和車主具體商談貸款方案的經手人員有關,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大家都想賺更多佣金。

同時他也坦承,交易過程中,信息不透明確實是造成車主投訴的主要原因,“我們作為最基層,一單生意也只是賺取小部分提成,大頭還是被其他人分走了”。

時代週報記者還曾致電美利車用戶購車的二手車行進行採訪調查。多位工作人員表示,不瞭解美利車金融多收費的情況,車行只負責介紹助貸機構給意向車主,並按照約定收取一定的服務費用。

讓車主們摸不清頭腦的消費貸,儼然成為二手車金融市場亂象下的“羅生門”。

行業頑疾亟須解決

在汽車金融市場中,二手車金融、融資租賃等領域,都是消費者投訴的重點。

“二手車金融亂象,除了與行業‘潛規則’、諸如交易不透明、賣方市場地位強勢等有關之外,還與監管乏力和行業法規政策不健全等因素有關,導致行業積重難返。”3月8日,經濟學者宋清輝告訴時代週報記者。

其中,二手車賣方地位的強勢飽受消費者詬病。

“定價沒有統一標準,是車行和助貸機構在隨意喊價。”3月8日,一位河北秦皇島的二手車車主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他原購買的日產天籟車行售價7.3萬元,可是貸款的工作人員喊價8萬元,他們自己都沒有統一口徑。

“目前國內的二手車交易,數據庫不完善,定價規則不能用計算機算出來,大多是憑著檢測人員的經驗來估算價值。”3月8日,資深汽車行業分析師張翔告訴時代週報記者,這裡面就會涉及車行等各方利益,消費者很容易上當受騙。

“二手車金融要想健康發展起來,需要做好金融產品設計、加強監管。”宋清輝表示,同時對於整個二手車交易來說,市場要更加公開和透明化,其次則是亟須健全完善行業法規政策。

中消協指出,在汽車金融領域,存在各種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現象。如大多汽車信貸擔保公司都不給消費者提供正規憑證,使消費者缺乏有效信貸證據;汽車信貸擔保公司在辦理汽車貸款前不如實告知消費者其貸款內容的真實情況,並採取各種手段,藉口消費者違約,讓消費者承擔不合理的損失等,都是汽車金融市場中的不合理現象。

中消協還指出,涉訴汽車信貸擔保公司的經營範圍裡,多數沒有金融服務類項,也不具備相關資質,嚴重侵犯消費者知情權、選擇權、公平交易權等合法權益。

就連新興的融資租賃汽車金融市場,也存在信息不對稱、套路貸、暴力收車等諸多問題。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佈數據顯示,中國2019年汽車銷量為2576.9萬輛,已連續11年蟬聯全球第一。

面對如此廣闊的汽車市場,如何才能更好地保障消費者利益,同時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是所有從業者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