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稀彷彿昨日的70年代

年後在家大掃除時,偶然間翻出了一些舊書本,不經意的翻了兩頁,還有小驚喜在裡面,幾張七八十年代山東省使用的糧票、布票和副食票夾在書中,都已忘了什麼時候放進去的。

依稀彷彿昨日的70年代


依稀彷彿昨日的70年代


依稀彷彿昨日的70年代

看著這幾張略顯殘損的舊物,心頭不禁泛起了兒時的回憶。忽然有了動筆的念頭。

小時雖住在城市裡但家裡兄弟多,再加上爺爺奶奶一家七八口人,全靠父母二人每月100元左右的工資生活,有時還要接濟鄉下的姑姑叔叔們,所以日子過的緊緊巴巴的。

那時在我的心裡面一是盼著家裡來客人,只要有客人來,那個年代走親訪友都興帶兩包點心,最常見的是桃酥和長壽糕。客人要是留家吃飯,父母總是會打開一盒午餐肉,再炒個肉菜,雖然我們孩子不能上桌,父母會提前撥出一點菜讓我們兄弟在裡屋吃,菜的上面擺著幾塊香噴噴的午餐肉。點心當然是給爺爺奶奶吃的,疼愛我們的老人總會私下給我們每人一兩塊,讓我們解饞,每次都捨不得一次吃光,總要留點已備饞時再吃。


依稀彷彿昨日的70年代

長壽糕


依稀彷彿昨日的70年代

午餐肉

其二就是生病的時候,每次生病不能去上學時,按照家裡的慣例可以吃“病號飯”的:早上一碗上面窩著一個荷包蛋的噴香的麵條,中午有用煉過油的豬肉渣做的小炒,就著剛出鍋的大饅頭,甭提有多香。晚飯最值得惦記,有兩到三塊的桃酥可以享受,有時運氣好的話還有一小罐或梨或桃的水果罐頭。

依稀彷彿昨日的70年代

桃酥


其三就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春節。每臨到年根時總是我們兄弟最快樂的日子,我們彼此分工明確,有的排隊買菜和副食(醬油、醋、菜油都是散裝,在一大缸裡用木勺稱量,那時說孩子會打醬油了指孩子已能幫家裡幹活了),有的排隊買肉和豬頭(那時是有豬頭可買的,憑票,美味),有的排隊買魚,父母收拾魚和豬頭有時到深夜,蒸饅頭,做黃面年糕,做酥鍋,炸藕合,年味十足,當然也少不了過年新衣和鞭炮,還有最重要的壓歲錢。

初一早上要起得很早,穿著新衣先給家裡的爺爺奶奶磕頭拜年,拿著老人早就準備好的壓歲錢(一兩毛錢),興高采烈的衝出家門去給鄰居拜年,早去拜年說不定有錢可拿(幾分錢不等)。

拜完年後,小夥伴們就開始放鞭炮,瀏陽小鞭、大雷子、二踢腳、竄天猴等花樣繁多。春節最重要的就是吃,平常不經常吃到的肉魚今天敞開了吃,糖果瓜子炒花生應有盡有。平常只能看一小時的黑白電視也不限時間了。在我的印象中,春節就是吃喝玩樂的好日子。

依稀彷彿昨日的70年代

放鞭炮


依稀彷彿昨日的70年代

老黑白電視

我們那時沒有電腦,沒有遊戲機,也沒有現在這麼多的近視眼。我們有的是各式各樣的互動遊戲,既鍛鍊了我們的體魄,又增進了小夥伴們之間的友誼,真可謂一箭雙鵰。


依稀彷彿昨日的70年代

滾鐵環


依稀彷彿昨日的70年代

丟沙包


依稀彷彿昨日的70年代


依稀彷彿昨日的70年代

彈玻璃球


依稀彷彿昨日的70年代

跳皮筋


依稀彷彿昨日的70年代


依稀彷彿昨日的70年代

騎馬打仗


依稀彷彿昨日的70年代

抽陀螺


依稀彷彿昨日的70年代

扛拐


依稀彷彿昨日的70年代

人體跳馬


依稀彷彿昨日的70年代

自制火柴槍


依稀彷彿昨日的70年代

小人書

小時候,哥哥留給我一木箱上百本的小人書,成為我在同學面前炫耀底氣所在,由於自己的不珍惜,到現在已所剩無幾。


依稀彷彿昨日的70年代

冰棍攤

好吃的冰棒,5分錢一根。一個或大或小的木箱,外表都是白色,裡面墊著厚厚的棉套,上面擺滿一根根冰棒,在最上面再蓋一層棉套,就形成一個原始的冰櫃。在酷暑時是最好的應景食品,無論男女老幼都很喜歡它。


依稀彷彿昨日的70年代

紅綠燈控制檯

那個年代沒有網絡,十字路口的紅綠燈全靠交警手動控制,所以就在路口中央修了一個和炮樓似得崗亭,用來管理來往車輛。幸好那時車輛沒有現在那麼多。

兒時的回憶還有好多好多,還有一些至今還能看到,如黑鐵爐的爆米花,縫紉機,彈弓等,偶爾看到它們,嘴角總是不由自主露出一絲笑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