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應!穆迪警告稱:全球衰退的風險已顯著上升

當地時間9日的發佈會上,世衛組織(WHO)總幹事指出,在過去的週末中,全球在100個國家和地區報告了10萬例新冠疫情病例。“如此之多的人和國家,如此之快地受到影響,這無疑是令人不安的。”

“現在,這種病毒已在許多國家出現感染,全球性大流行病的威脅已變得非常現實。”譚德塞表示,但這將是歷史上第一個可以控制的全球性流行病。

“底線是:病毒支配不了我們。”譚德塞表示,我們擁有的最大優勢是,我們所有人(包括政府,企業,社區,家庭和個人)所做的決策都可以影響這一流行病的發展軌跡。

根據WHO官網發佈的截至歐洲時間3月9日的數據,目前全球共有確診病例109,578例,死亡225例。中國境外104個國家和地區累計確診病例28,674例,死亡686例。

眼下針對疫情,經濟影響更是無法避免,隔夜市場恐慌指數飆升,美股熔斷,亂世對於經濟的考驗逐步顯現出來。

一場前所未知的疫情席捲全球,誰也未曾想到它帶來了一連串的“蝴蝶效應”――全球供應鏈嚴重受損,恐慌情緒在資本市場蔓延。

加州伯克利大學經濟史教授巴里·艾肯伯林在他對比“大蕭條”和“大衰退”的著作《鏡廳》中寫道,危機的起因往往並不簡單,危機本身很難界定,更不用說提前防範。但“大蕭條”和次貸危機的共同之處在於,決策者們都不知道局勢將如何迅速惡化。危機時期,一切變化都來得突然,而信息卻支離破碎。

我們現在似乎正處於這樣的局面:誰也不知道疫情將何時結束,即便疫情結束,也不意味著全球供應鏈能夠迅速得到修復。

從金融市場的表現來看,全球避險資產――美國10年期國債被投資者爭相搶購,收益率“破天荒”一度跌破0.4%,刷新歷史記錄。這不僅反應了全球投資者的恐慌心理,也代表了當前全球利率的水平。中信證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明明表示,全球平均利率處於近120年來的最低水平。

摩根大通美國首席經濟學家Michael Feroli認為,美聯儲今年至少還會再有一次降息或寬鬆政策,因為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將更為不利,尤其是會影響通脹。為了防止通脹下滑,美聯儲必須保持貨幣政策寬鬆。

穆迪警告稱,全球衰退的風險已顯著上升,因為疫情影響經濟活動越長,需求側就越受打擊,消費將持續下降,從而導致可能的衰退。穆迪預計2020年G20經濟體GDP增速為2.1%,較此前預測的下降0.3個百分點,美國2020年GDP增速較此前的1.7%下調至1.5%。如果全球疫情到夏天時仍得到不有效控制,全球生產和消費無法恢復正常,全球經濟將步入衰退。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