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六十:老了嗎?什麼都做不了?坐等兒女養老?———都不對!

人的年齡有生理年齡和心理年齡之分,而人的生活成色和幸福感往往與後者關係更大,如果你在心理年齡上認輸,即使身體建康,也可能未老先衰。

六十歲為什麼不能說老?為什麼也不能服老?

六十歲這個年齡,按照我國的劃分習慣,41歲到64歲還屬於中年;按照國際上的劃分習慣,64歲到74歲還屬於年輕老人。可見,不管怎樣劃分,都不能稱之為“老年人”。至於身患疾病而身體羸弱者應屬於特殊情況。

人到六十:老了嗎?什麼都做不了?坐等兒女養老?———都不對!


疑問六十歲老不老,其實是一個態度問題,或者說是心態問題。曹操在《龜雖壽》裡有句名言:“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毛澤東在《採桑子•重陽》裡說:“一年一度秋風勁,不是春光,勝似春光。”你看,無論是歷史人物,還是現代偉人,都不會言老,更不會服老!因為在他們來看,驚天偉業沒有止境,人生壯志也不會消怠,秋天並非走向衰敗,甚至比春天更有景象。

說到底,偉人的境界還是博大高遠。而對普通人來講,要是有一個好心態,是不會在60歲服老的。

人到六十:老了嗎?什麼都做不了?坐等兒女養老?———都不對!


到了六十歲,只要身體正常健康,完全可以做些事情。

有人可能會說六十歲還在勞動,不忙不行啊,沒錢,沒人養老,不幹行嗎?現在確實有不少60歲的人還在打工掙錢,但這與老不老沒有關係。即便六十歲時已經具備了養老的條件,是不是就可以每天宅在兒女家裡享清閒?那可不是什麼好日子,“滿窗明月滿簾霜,被冷燈殘拂臥床”的孤獨難耐和衰老淒涼是不是很可怕?

我有幾個退休的同事,他們真的出現過“退休綜合徵”:一個退休後始終調整不過來,一個突然間老了十歲,一個不到半年就沒了。當然也有一個玩的很好,每天遛狗、釣魚、畫畫、寫毛筆、吹葫蘆絲、練嗓子等等,儘管他五音不全,但就是圖一樂,絕不會因坐著不動而胡思亂想,自然也就沒有各種煩憂的打擾。

人到六十:老了嗎?什麼都做不了?坐等兒女養老?———都不對!


六十歲可做的事情有很多。可以勞動。勞動本身具有換取報酬的價值,但適當的勞動也能起到活動身體防止快速老化的作用。我的二哥六十八了,每天還去建築工地做技術顧問呢。有不少人退休後又去找一份工作,恐怕不光是為了掙錢,他們本來就不存在養家餬口的問題,而是因為退休生活的不適應,很無聊,甚至精神抑鬱,才去用忙碌進行轉移。當然,該有很多人是退休後帶孫,也並非坐等兒女養老。另外亦有退休後上老年大學、自駕遊或者從事自己喜歡的其他事情。

但無論怎樣選擇,都不能讓“無聊”、“落寞”、“鬱悶”等不好的情緒佔據心頭。

人到六十:老了嗎?什麼都做不了?坐等兒女養老?———都不對!


那麼,就算你不需要做工,也沒有別的嗜好,是不是就可以坐等兒女養老呢?回答是:不能!

一是兒女們很忙。對於六十歲的人來說,兒女們應該都成家立業了,正是工作養家過日子的繁忙時刻。忙,除了沒時間,關鍵還有精力不濟。哪有機會對父母侍候、問安、體貼呢?反過來他們還需要人手買菜做飯帶孩子呢!

二是兒女們壓力大。現在年輕人的壓力來源太多,房子,車子,養兒育女,教育投資等等。如果再讓他們拿出一部分資金孝敬父母,雖說應該,但勉為其難,早晚回因此而滋生矛盾,反而進一步增大他們的壓力。

人到六十:老了嗎?什麼都做不了?坐等兒女養老?———都不對!


三是你尊嚴喪失。俗話說:在人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吃人嘴軟,拿人手短。不要以為是父母就能坐吃坐喝還能享受尊重,擁有尊嚴,兒女有能力你可能是父母,兒女沒能力你就得做傭人,甚至還不如傭人——傭人還有工資不是嗎?

四是過得不開心。開心就是能夠敞開心扉,想怎樣說,想怎樣做,都能不受拘束不被埋怨回懟。在兒女家養老,你本身就是“寄人籬下”,還想肆無忌憚?不自由不說,各種的不和諧和疙疙瘩瘩只會讓人鬱悶壓抑,哪還有快樂可言?

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人老不是因為衰老、體弱、多病而老,而是一生將自己的青春“丟掉”,丟到一個連自己也說不清楚的地方。如果你在60歲時隨隨便便把自己的“青春”丟給兒女,那你後續的晚年生活還真的不好說,切記!

人到六十:老了嗎?什麼都做不了?坐等兒女養老?———都不對!


搜索

農村六十歲老年補貼

養老聰明方式

80歲以上老人津貼

六十歲應有多少存款

50歲多少積蓄夠養老

老年退休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