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遊戲,家長頭疼:想要擺脫遊戲需要這樣的引導和溝通方式

導語:

近日,看到一則新聞,常熟的一14歲小男孩因為在家迷上了手機遊戲,被父親斥責後爬上6樓天台準備輕生。期間情緒激動,在情急之下,民警說:“我給你個榮耀王者號,五十顆星”,成功救下了小男孩。

孩子沉迷遊戲,家長頭疼:想要擺脫遊戲需要這樣的引導和溝通方式

孩子因為遊戲跳樓,卻又因為遊戲得救,不知道該慶幸,還是該感到悲哀。孩子沉迷網絡已經成為了很多家長最頭痛的問題。是什麼導致孩子沉迷遊戲?

有研究表明,普通的孩子玩網絡遊戲只是一種娛樂,不會出大格。沉迷網絡遊戲的孩子,通常都是和父母原本就有溝通上的障礙,這些孩子在生活中往往個人意志一直被壓抑,人格不被尊重,和父母難有深層次的交流。

就像上面那則新聞中提到的,孩子因為父親的斥責才導致了自己有輕生的念頭,這無疑就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出現了問題。

孩子沉迷遊戲,家長頭疼:想要擺脫遊戲需要這樣的引導和溝通方式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沉迷遊戲呢?父母該如何引導?

今天我們就這個困擾父母的話題進行一次深入的探討:

1、何為“沉迷遊戲”?

2、“沉迷遊戲”的危害?

3、如何擺脫網絡遊戲?

4、父母該如何引導孩子不被網絡迷惑?


何為“沉迷遊戲”?

把現實放在遊戲前面的,叫玩遊戲;把遊戲放在現實前面的,叫沉迷遊戲。

1、玩起遊戲,廢寢忘食

玩起來遊戲的時候,一天不吃飯都不覺得餓。很多成年人,為了玩遊戲都會顧不上吃飯,叫一聲會覺得自己被幹擾了就大發脾氣。更別說是一個未成年的孩子了,他們的自制力差,如果家長管不問,更容易廢寢忘食的玩遊戲。

2、升級等級,通宵達旦

為了讓自己的遊戲賬號升級,晚上不睡覺,在被窩裡打遊戲。升完一級想升第二級,第三級······不知不覺到天亮了。

孩子沉迷遊戲,家長頭疼:想要擺脫遊戲需要這樣的引導和溝通方式

3、聊起遊戲,滔滔不絕

和朋友聊天時漫不經心,當和朋友聊起遊戲的時候,便滔滔不絕的開始講述自己如何升級,如何打怪,如何爆了別人的裝備,談起遊戲,總感覺自己有說不完的話題。

4、做夢都是“玩遊戲”

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白天玩了一天的遊戲,滿腦子都是升級打怪買裝備的事情,到了晚上睡覺的時候,就連夢裡都是在打遊戲。

孩子沉迷遊戲,家長頭疼:想要擺脫遊戲需要這樣的引導和溝通方式


“沉迷遊戲”的危害?

1、影響學習、生活

孩子一旦沉迷上游戲就會耽誤學習,上課期間,滿腦子都是如何升級、打怪......注意力不集中,導致學習下降。整天沉迷於手機,那麼花費在學習上的時間、精力就少了,學習成績必然下滑。

2、影響家庭和睦

  • 影響夫妻感情

我認識一寶媽因為老公迷戀上游戲,經常和老公吵架,老公每天一回到家就開始打遊戲,也不幫忙照顧孩子,也不幫忙收拾家,寶媽每天因為遊戲的原因好幾次想要離婚。

  • 影響親子關係

文章開頭的新聞不也是因為遊戲導致的家長和孩子出現矛盾導致的嗎?孩子一旦迷上游戲,如果家長教育的方法不對,就會引起很嚴重的後果。

孩子沉迷遊戲,家長頭疼:想要擺脫遊戲需要這樣的引導和溝通方式

3、影響身心健康

知名華威大學的傑勒德·凱都博士通過測試表明得出的結果是:“兒童使用手機時,大腦對手機電磁波的吸收量要比成人多60%。”並且警告說:“手機輻射會破壞孩子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從而引起記憶力衰退、頭痛、睡眠不好等一系列問題。”

有些遊戲裡的畫面比較恐怖,導致孩子在玩遊戲的時候出現情緒不穩定,知覺錯亂等。在虛擬的遊戲中會經常打打殺殺,一言不合就打,久而久之給孩子帶來影響,習慣了遊戲的一言不合就拔刀相向,讓孩子分不清遊戲和現實,在現實中往往因為一些小事也會用拳頭解決。

4、影響孩子的視力

長時間看電子產品會導致孩子的視力下降,因為電子產品的影像是頻繁閃爍變化的,孩子為了看清屏幕上的內容,睫狀肌必須跟著影像的變化而頻繁運動,久而久之睫狀肌就會疲勞、睫狀肌痙攣,長時間看手機影響眼部聚焦的功能,最後導致近視。

孩子沉迷遊戲,家長頭疼:想要擺脫遊戲需要這樣的引導和溝通方式


如何擺脫網絡遊戲?

1、少讓孩子接觸電子產品

之前疫情還沒有出現的時候,帶孩子下樓玩,看到過我們小區的一個三歲的小朋友因為奶奶不讓玩手機,撒潑打滾,對著奶奶拳打腳踢。最後沒有辦法,只能妥協。

孩子愛玩手機,那是因為家長過早的接觸了手機,而且沒有讓孩子合理的使用,所以才導致孩子如此的情形。

我見過很多家長因為多清淨而給孩子一部手機在一旁玩耍的。不給孩子規定時間,讓孩子盡興的玩,孩子接觸的多了,被電子產品裡的虛擬世界所吸引,沉迷也是遲早的事。

孩子沉迷遊戲,家長頭疼:想要擺脫遊戲需要這樣的引導和溝通方式

2、孩子看手機規定時間

不讓孩子看一點手機或者電視也是不可能的,給孩子看手機可以,但是,要規定看手機的時間和內容,3歲以下的孩子看手機不要超過10分鐘(建議最好不讓看手機);3-6歲的孩子看手機不要超過20分鐘;7-15歲的孩子看手機不要超過30分鐘;

1-3歲的孩子最好不要讓他們接觸手機等電子產品,因為孩子的視網膜發育不成熟,看手機會對孩子的視力不好。

3-6歲的孩子最好不要讓孩子接觸電子產品,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自控力弱,很容易上癮,而且,這個階段的孩子正是為學習打基礎的時候,一旦迷上電子產品後果不堪設想。

7-12歲的孩子看電子產品要規定時間,這個階段的孩子正處在叛逆期,很容易會因為家長的管教而發脾氣與家長髮生矛盾,進而會發生過激的行為。

孩子沉迷遊戲,家長頭疼:想要擺脫遊戲需要這樣的引導和溝通方式

13-18歲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有一定的自制力,他們的認知能力也相對提高。而且,這個階段的孩子正在進入青春期,我們應該合理的引導孩子,不可動不動就打罵孩子。

3、家長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機

家長想讓孩子變成什麼樣,自己要先成為什麼樣。孩子在一邊玩耍,你拿著個手機看,孩子想要跟你互動的時候看你在看手機,孩子叫你的時候你在看手機,孩子想讓陪著玩的時候你在看手機,孩子在一旁寫作業你在看手機······如果是你,你能保證不被影響嗎?孩子會說:“你們都這樣,憑什麼強迫我要那樣?”

孩子沉迷遊戲,家長頭疼:想要擺脫遊戲需要這樣的引導和溝通方式

4、充實孩子的一天

目前,由於疫情無法出去,那麼,我們在家陪伴孩子的時候,怎麼樣充實孩子的一天呢?

我們可以陪孩子閱讀,讀不同的繪本、故事書、歷史故事、童話故事等,還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他喜歡做的遊戲,如果孩子有自己喜歡做的健康的興趣愛好,我們也可以陪著孩子做一做。孩子在這些事情上花費的時間多了,那麼對網絡遊戲的痴迷就少了。


父母該如何引導孩子不被網絡迷惑?

1、用自己的經驗來引導孩子認識網絡

對於青少年而言,他們的父母大多在75後、80後居多,對於家長而言,對網絡有一定的認識,有很多家長在自己童年時也被網絡遊戲“誘惑”過。所以,多多少少會有些理解孩子,在教育孩子上也會更理智一些。

我們可以嘗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引導孩子,然後用自己的經驗來告訴孩子自己也有過這樣的經歷。用朋友的身份來和孩子溝通,可以和孩子探討一下游戲,然後再回到正題上勸解孩子,給孩子一些意見建議,這樣的方式會讓孩子更容易接受。

孩子沉迷遊戲,家長頭疼:想要擺脫遊戲需要這樣的引導和溝通方式

2、幫助孩子合理安排上網時間,制定合理的規則

如果孩子一開始玩遊戲,不給孩子制定規則,那麼孩子迷上游戲的概率會大大的增加,而且,一旦迷上游戲再給孩子制定規則,孩子是很難遵守的。所以,我們要一開始就給孩子制定規則,合理的安排上網的時間。比如,可以一週三次上網的時間,該什麼時間上網等。

在制定規則的時候一定要和孩子一起制定,這樣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被尊重了,規則是雙方達成的,那麼在實施起來孩子也不好不遵守。而且還要有懲罰措施,規則一旦制定,就必須要執行,不能因為心疼就妥協。如果孩子不遵守,相應的懲罰也要實施。

孩子沉迷遊戲,家長頭疼:想要擺脫遊戲需要這樣的引導和溝通方式

3、帶孩子去參加一些同年齡段的活動

沉迷遊戲的孩子,大多都喜歡宅在家裡,與外界接觸的少,這次疫情,將會有很多孩子迷戀上手機,因為要一直宅在家裡,無法出去。那麼,在家就需要給孩子制定上網時間和規則。

孩子本應該是充滿朝氣蓬勃的,現在無法出門,我們可以在家陪孩子一起閱讀。等這次疫情過去,我們多帶孩子出去接觸一些他們喜歡的興趣愛好,比如:有些孩子喜歡打打籃球、羽毛球、乒乓球,踢一踢足球,玩模型,畫畫等。孩子有事情可做,那麼花費在電子產品上的時間就減少了。

孩子沉迷遊戲,家長頭疼:想要擺脫遊戲需要這樣的引導和溝通方式

4、培養孩子自律

想要培養孩子的自律,我們就要相信孩子。我女兒也會看動畫片,但是,每次我都會給她講看多長時間,開始規定好時間,在時間快到的時候,我會提醒一下,而女兒也會按照規定的時間關掉電視。後來,孩子在看電視的時候,我給她規定的時間,然後忙其他的事情,孩子會自己把握時間。

如果孩子看的太入迷,超過了幾分鐘,我們也不要責怪孩子,孩子超過時間了他自己也不是故意的,我們可以告訴孩子:“媽媽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是不是玩的太開心了?忘記時間了?”孩子們會因為我們理解他們不是故意的而感到被信任,所以,在下一次肯定會注意的。

孩子沉迷遊戲,家長頭疼:想要擺脫遊戲需要這樣的引導和溝通方式


結語:

孩子沉迷遊戲,我們要做的,不是粗暴地封網,鎖計算機,斬殺孩子的虛擬生命,而是要在現實世界中,還原網絡世界中能提供給孩子的溫情與理解,獨立與自由,和孩子建立起良性溝通並幫助孩子在現實中找到能夠發揮他們特長的舞臺。

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信任孩子。然後以朋友的姿態與孩子溝通協商。當孩子感覺到自己被理解,被尊重,被信任的時候,溝通起來才會順利,孩子才願意做出改變。任何溝通都需要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礎上,不要用過來人的姿態,逼迫、壓制、訓斥孩子,這樣只會適得其反。

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孩子反射出來的就是我們自己的樣子,所以,先做好自我反省,然後再教育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