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婦女節

一年一度的“三八婦女節”來臨,我們撫今追昔,看看民國時期的婦女節是怎麼過的。


國際婦女節誕生於20世紀初,源於歐美各國的一系列婦女運動,最初並無固定的日期。1910年,第二國際在哥本哈根召開婦女會議,德國代表蔡特金提議將3月8日定為國際婦女節。其後,英德荷俄奧等國紛紛接受,在3月8日舉行固定的婦女示威活動。


與那些古老的節日相比,婦女節誕生的時間很短,在民國年間才傳入中國,距今還不足一百年的時光。民國時期西學東進,各種新思潮、新觀點和新事物紛至沓來,婦女節就是其中之一。作為婦女解放的象徵,婦女節很快便為中國女性接受,成為一個歡樂的節日和平等、自由的代詞。


中國第一個婦女節


將婦女節真正引入中國,並固定為一種紀念活動的大概是鮑羅廷夫人。1924年,鮑羅廷作為共產國際代表駐紮廣州,監督國共合作。鮑夫人向何香凝、鄧穎超、蔡暢等介紹了國際婦女節的歷史,為國民黨起草了一份三八節慶祝綱要,並擬了“反對帝國主義、反對資本家壓制婦女、反對多妻制度、立法保障女子參政、實行八小時工作制”等幾個口號。


當時國民黨剛剛成立婦女部,由部長何香凝主導。1924年3月8日,中國婦女在廣州第一公園第一次慶祝自己的節日,廣州各婦女團體、全市的女學生都參加了大會,共有兩千餘人,場面十分火爆。紀念大會的步驟是,先由組織者慷慨陳詞,痛陳婦女的苦難,呼籲婦女投身革命之中獲得自我解放。其後參加者巡遊全市,張貼標語大喊口號。次年,廣州的婦女節慶祝模式推廣到全國。


多年以後何香凝還在《回憶中國的第一個三八節》中說:散會以後,我們挺起胸膛、踏著大步在大街上游行示威,數百名婦女成群結隊地喊出了“打倒封建主義、打倒帝國主義”“保護童工孕婦,革除童養媳、革除多妻制,禁止蓄婢納妾,廢除娼妓制度”“爭取婦女解放”等響亮口號。


都市裡的服裝革命


1927年,國民政府從廣東遷到武漢,武漢一時成為國民革命運動的中心。在這一年的婦女節,有幾名年輕女性赤身裸體參加紀念活動,並現身說法,控訴纏足之苦,束胸之痛,堅決要求放腳、剪髮、天乳(不束胸)。


對於她們的行為,社會各界褒貶不一,但卻起到了引領潮流的作用。1927年7月,國民黨的大本營廣東省舉行會議,通過了民政廳長朱家驊提議的禁止女子束胸案:“限三個月內所有全省女子,一律禁止束胸……倘逾限仍有束胸,一經查確,即處以五十元以上之罰金,如犯者年在二十歲以下,則罰其家長。”隨著國民黨在全國取得政權,解放乳房運動蔓延整個中國,這便是民國年間有名的“天乳運動”。


“天乳運動”的風行引起了女性服裝的革命,變化最明顯的當屬當時流行的旗袍了。1920年代的旗袍依然寬大平直,善於觀察和描繪旗袍的張愛玲曾經形象地說:“初興的旗袍是嚴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風格。”但隨著女性思想和身體的解放,旗袍也在不斷改良完善,原來寬大的袍服逐漸收身以體現女性的自然美和曲線美,總體風格也趨向簡潔、清新和自然。

新式旗袍帶來的審美讓民國時代所有的女人都趨之若鶩,從高貴典雅的宋氏姐妹,到引領時尚的電影明星胡蝶、阮玲玉,甚至普通的市民、學生和職員,都身著旗袍在不同場合展示著自己的身體和曲線。


而出現在游泳池和海灘上的泳裝女郎則將這種革命推向了極致,當時一些接受過西方教育的女性勇敢地穿上泳裝,把健康和美展示在陽光之下。她們走出的這一步,其實是中國婦女解放史上的一大步,難怪林語堂就在《中國人》中驚歎:“對於婦女的幽禁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其速度之快,使那些十年前離開中國現在剛剛回來的人感到驚訝。”服裝革命的背後,其實是思想和觀念的革命。


民國時期的婦女節

1938年,丁玲在西安國際婦女節大會講話。


自三八婦女節傳入中國以來,中國女性的地位和思想觀念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毋庸諱言,民國年間婦女的整體地位還不是很高,所謂的婦女解放在相當程度上還流於形式。對此,著名作家丁玲在《三八節有感》中寫道:婦女’這兩個字,將在什麼時代才不需要特別的被提出呢?年年都有這一天。每年在這一天的時候,幾乎是全世界的地方都開著會,檢閱著她們的隊伍……世界上從沒有無能的人,有資格去獲取一切的。所以女人要取得平等,得首先強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