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朋友圈,他为何规劝王维隐居,内含为官的无奈与人生的超脱

诗人都有一颗向往隐逸的心,《孟子》中曾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年轻气盛时,诗人们大多胸怀澄清之志,要建立功业,教化万民,但是一旦年老或者遭遇挫折,他们往往向往隐居避世,以获得心灵的平静,要么老死山林,独善其身,要么休养生息,等待时机。


杜甫就是这样,杜甫年轻时幻想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但是一旦遭受挫折就高喊着“未试囊中餐玉法,明朝且入蓝田山”。李白,也曾立志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但是最终也是“笑而不答心自闲”地寻找“别有天地非人间”的桃花源了。


杜甫的朋友圈,他为何规劝王维隐居,内含为官的无奈与人生的超脱

△ 杜甫为何要劝王维归隐田园?


今天王和尚解读的这首诗比较有趣,仕途不顺,被贬华州的杜甫写诗劝说王维远离官场,隐居山林。要知道王维一向内心平静,隐居世外,杜甫又是一个热血沸腾,忠心王事的人,杜甫要规劝王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乾元元年,即公元758年,47岁的杜甫得罪了皇帝唐肃宗,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远离朝堂,屈居下僚,去做一些琐碎的文教工作,这对胸怀大志的杜甫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但是这年秋天,他在华州蓝田山游玩,看到秋景怡人,在崔氏朋友的庄园小住了几日,就写下一首律诗记述此事。


杜甫的朋友圈,他为何规劝王维隐居,内含为官的无奈与人生的超脱

△ 山居秋景,杜甫会写出什么景点诗句?


崔氏东山草堂

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有时自发钟磬响,落日更见渔樵人。

盘剥白鸦谷口栗,饭煮青泥坊底芹。

何为西庄王给事,柴门空闭锁松筠?


01:秋色怡人,杜甫深深爱上深山隐居

崔氏是杜甫的朋友,他在蓝田山有一座庄园,即“东山草堂”。此地背靠玉山,远离尘嚣,特别是在秋高气爽之日,更显得安静幽阒。故而首联即点出东山草堂的总体印象。一个“爱”字,写出杜甫对此地的喜爱之情。杜甫曾有诗说“万壑树声满,千崖秋气高”,杜牧也曾有诗说“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都可作为“相鲜新”的注解。


首联两句写草堂之静,秋气之高爽,点出地点和时间。并且草堂之静,和秋气之高爽相得益彰,更增诗人雅趣,故曰“相”,即互相补足映衬之意。


杜甫的朋友圈,他为何规劝王维隐居,内含为官的无奈与人生的超脱

△ 秋高气爽


02:隐居到底有多好?杜甫全方位描述隐居的生活

如此幽静的山庄,在此生活是怎样的呢?杜甫就用两联写出此地悠闲富足的生活细节。


草堂背靠大山,山上有寺庙,偶尔能听到山上传来的钟磬之声,此句妙在“自发”二字。杜甫曾有诗说“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但是此地的僧人敲钟未必有警世喻人的想法,不过是随意击磬敲钟而已,又或者,不过是风吹雨打,使钟磬发出了声响。这一切都显得随意自由,也切合上句“草堂静”之意。


杜甫的朋友圈,他为何规劝王维隐居,内含为官的无奈与人生的超脱

△ 山僧恬淡无欲的修行生活


草堂前有江流,落日之时,也能看到渔夫樵夫满载而归。要知道,诗词中的渔人樵夫,多有无牵无挂,自足自乐的含义在。比如,屈原笔下的渔夫“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皮日休笔下的樵夫“至老未息肩,至今无病骨”,因此杜甫拈出渔樵之人,也是暗示此地生活的安详宁静。


这一联上句写声音,下句写景物,搭配和谐,并且都显得静谧安详,扣准起句的“静”。


杜甫的朋友圈,他为何规劝王维隐居,内含为官的无奈与人生的超脱

△ 渔夫樵夫的悠闲生活


在此居住的人,吃饭也非常方便。秋天到来,栗子成熟,就可以用作食物,此地有美味的芹菜可以做菜。白鸦谷和青泥坊都是蓝田县的地名,杜甫以此对仗,显得工稳且生动。其实像栗子啊,芹菜粥之类并不是什么珍馐美味,但于诗中却切合隐士恬淡无欲的性格,也暗示自食自足,不假外求的人生态度。


至此,杜甫对崔氏东庄的刻画已经完毕,他从节气、方位、景色和食物等方面入手,写出隐士远离嘈杂,自食其力的品质,也暗示出作者对此中生活的向往之情,总而言之即“爱”。


杜甫的朋友圈,他为何规劝王维隐居,内含为官的无奈与人生的超脱

△ 谜底:杜甫为何调侃王维?


03:杜甫为何调侃王维?细说王维曲折的为官生涯

但是,杜甫在诗的最后一联却调侃起王维来了,此地既然如此安闲美好,王维你为何要抛弃这种生活,而去朝堂当官呢?


据《旧唐书》记载:王维崇信佛法,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晚年更是买下了宋之问的蓝田别墅,与朋友弹琴赋诗,啸咏终日,过着神仙般的隐居生活。而其蓝田别墅就在崔氏草堂的附近,即诗中所言之“西庄”。


杜甫的朋友圈,他为何规劝王维隐居,内含为官的无奈与人生的超脱

△ 诗佛王维为何又出仕为官?


此时,王维已经离开了辋川别墅,去长安当了一个给事中的小官,即“王给事”。杜甫对王维重回官场,颇不以为然,故而发问为何关闭了柴门,空留竹子独自生长呢?


这里需要插播一个故事。


王维虽然秉性恬淡,喜好佛法,但是却是长安官场上的明星,他容貌俊美,多才多艺,很受长安贵族王公的宠爱。因此,王维在官场倒也混得风生水起,安史之乱之前,他就官拜给事中。王维的诗风恬淡悠远,高逸绝伦,在盛唐众诗人中也堪称一时翘楚。


杜甫的朋友圈,他为何规劝王维隐居,内含为官的无奈与人生的超脱

△ 王维诗画双绝,是一个风流才子


但是,安史之乱爆发后,王维没能随唐玄宗入蜀,而是滞留长安。安史叛军攻破长安后,王维被捕,叛军要王维担任伪职,王维没有办法,只好吃了致痢疾的药,腹泻不止,故而逃过一劫。但是安史叛军仍然把他押送洛阳,让他担任叛军官职。这可说是王维一生的污点,反看杜甫,史书称他虽陷贼中,但“挺节无所污”,维持了大臣之体。


王维虽然被迫担任了伪职,但一直心系大唐,忠于朝廷。有一次安禄山召集部下,在凝碧池边宴饮,并且让唐玄宗的梨园弟子奏乐佐酒。这都属于僭越,王维虽然在侍,内心却也伤痛不已,就暗中写了一首诗。诗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更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杜甫的朋友圈,他为何规劝王维隐居,内含为官的无奈与人生的超脱

△ 安禄山起兵造反,攻入长安

后来唐军攻入长安,赶走了安史之乱的叛军,唐肃宗还朝后,就下令锁拿担任叛军官职,卖节求容的官员,王维很是惧怕,就将此诗呈送给皇帝,以示自己心念故国,正在此时,王维的弟弟王缙自求削职以赎兄长之罪,唐肃宗就原谅了王维,授予他太子中允的官职,不就又恢复他给事中的官职。


这就是王维再次为官的经过。此时王维离开辋川别墅,陪伴在皇帝身边,杜甫对王维再次为官略有失望,故以诗讽刺他一句。


杜甫的朋友圈,他为何规劝王维隐居,内含为官的无奈与人生的超脱

△ 杜甫对王维是讽刺还是理解?


04:杜甫为何劝慰王维隐居?是调侃讽刺,还是同病相怜?

杜甫早就知道王维的诗名,并且也曾一同为官。在王维被皇帝冷落之时,杜甫曾有诗替他辩白,“一病缘明主,三年独此心”,此句赞赏王维诈病保节的行为,并且认为他一直都心怀朝廷,忠贞不二。在诗的末尾,杜甫还劝慰王维说“穷愁应有作,试诵白头吟”,以此来勉励王维振作起来。


但是,杜甫肯定知道,复官后的王维在官场绝不会得意,唐肃宗身边的新兴贵族也肯定会对王维报以怀疑的态度。杜甫认为,与其出来为官,不如像以前那样归隐田园,自得其乐,以颐养天年。因此杜甫才在诗的末尾奉劝王维不应该出来为官。


杜甫的朋友圈,他为何规劝王维隐居,内含为官的无奈与人生的超脱

△ 官场凶险,不如隐居安逸


当然,有两点也应该注意。


其一,南北朝孔稚珪有一篇名为《北山移文》的文章,其中就写到,一个官员本来隐居北山,后来皇帝征召就又出而为官,导致北山的鸟兽树木都为之惋惜和伤心。杜甫写此诗,是否也暗讽王维不能安心隐居山林,而非要去官场讨一杯羹呢?


其二,杜甫本来也是热心王事,渴望陪王伴驾,建功立业的。但是皇帝的冷落和贬谪,让杜甫非常伤心,前途的渺茫使得杜甫绝意仕进,转而渴望隐居山林。杜甫在讽刺王维不能言行一致的同时,是否也有一丝对皇帝和官场的厌倦,对自我热望和努力的否定呢?


杜甫的朋友圈,他为何规劝王维隐居,内含为官的无奈与人生的超脱

△ 杜甫自己早就厌倦了官场

请诸君自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