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集美貌與才情於一身,開創戲劇先河,卻因元稹一首詩而香消玉殞

唐朝有四大女詩人:魚玄機、薛濤、劉採春、李冶。

前幾天我們發了魚玄機、薛濤。

今天又發了這篇劉採春,後面會繼續為各位師友呈現李冶,敬請關注、閱讀、點評。



新妝巧樣畫雙蛾,謾裡常州透額羅。

正面偷勻光滑笏,緩行輕踏破紋波。

言辭雅措風流足,舉止低迴秀媚多。

更有惱人腸斷處,選詞能唱望夫歌。

這是元稹寫給劉採春的詩《贈劉採春》。

這首詩不乏讚美之詞,他讚美劉採春“言辭雅措風流足,舉止低迴秀媚多”。

劉採春,何許人也?


她集美貌與才情於一身,開創戲劇先河,卻因元稹一首詩而香消玉殞


她是唐朝四大女詩人之一,改良了參軍戲,使之從相聲轉變成歌舞劇。她還傳唱了很多才子的詩,使這些詩聲名遠播。

她不僅唱別人的詩,還自己寫詩!

她是中唐的當之無愧天皇巨星!

01 緣起

劉採春,出生在淮甸,就是現在江蘇省淮安一帶。

她家是唱戲的,自從唐玄宗李隆基開設梨園以來,戲曲這行蓬勃發展起來。

她的父母很寵愛她,不想讓她進入這一行,在父母看來,這一行太辛苦,從小就要練功,一日不能輟。

於是父母就教她識字、寫詩,希望她以後能脫離戲劇界,嫁個良人。

她很聰明,一學就會。還繼承了父母的美貌,從小就是個美人。

更是常常溜進其他戲班子,看他們練功、排戲,常常一看看大半天,等到天色將黑才回去。

時光荏苒,劉採春長成了一個大姑娘,說媒的人踏破門檻。

她的心中,早已駐進了一個人影:那個憨憨的,老是在參軍戲中當捧哏的周季崇。


她集美貌與才情於一身,開創戲劇先河,卻因元稹一首詩而香消玉殞

周家住的離她家不遠,他們算是鄰居。只是她們家和周家唱的戲種不同,所以也只是點頭之交。

而劉採春對每個戲班子都很熟,父母去唱戲時,她就在其他戲班子亂逛。

參軍戲班是她最喜歡去的戲班子,她對它痴迷不已。

每次看完回家後,她都要等父母睡著了,悄悄的起來自己分飾兩角演一遍。

父母問她想嫁給誰?把來求親的庚帖全拿出來給她看,讓她自己選。

自己家就這一寶貝閨女,總要和她的心意才好。

她一眼看到周季崇的庚帖,含羞的把這庚帖交給父母:“憑父母做主。”

父母明白了她的心意,對周家也比較滿意,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知根知底,挺好。

關鍵是,離得近啊。

兩家一拍即合,給周季崇和劉採春舉行了熱熱鬧鬧的婚禮。

劉採春變成周家新婦。

02 寫詩訴衷情,登臺一舉成名

周家人口簡單,只有周季崇和他大哥周季南兩個人,劉採春一嫁過去,就管家了。

周家兄弟這時候已經憑著參軍戲,打出了自己的名頭,有了一些名氣。

他們在前面上戲,劉採春就在後面當後勤,可以正大光明的看參軍戲。

每次下戲,劉採春都會告訴丈夫臺下人的反應,喜歡哪段等等,便於周家兄弟改編劇本。

周家兄弟的參軍戲,除了以前留下來的了,很多都是他們自己編的。

周季崇不僅會把街上流行的段子寫進劇本,還會想些新點子加進去,所以,他們的參軍戲一天比一天受歡迎。

生活蒸蒸日上,劉採春很快懷孕了。

這時,周家兄弟想去越州看看,因為淮甸是個小地方,而越州則是當時非常繁華的省會。

劉採春鼓勵丈夫去,她覺得丈夫那麼有才華,名氣不該只在淮甸這個小地方。

周季崇和周季南一起出發去了越州,而劉採春則回了孃家養胎。


她集美貌與才情於一身,開創戲劇先河,卻因元稹一首詩而香消玉殞


在這段守望的日子,劉採春以詩抒意,寫出了《望夫歌》:

不喜秦淮水,

生憎江上船。

載兒夫婿去,

經歲又經年。

表達了對丈夫的思念之情。

丈夫周季崇還是有才的,他和哥哥周季南去了越州,憑著精湛的參軍戲,一戰成名。

在越州立穩腳根之後,周季崇連忙回來接妻子劉採春。

從此,劉採春離開了淮甸,去了越州生活。

不久,她生下了女兒,取名德華,希望女兒既有德行又有才華。

日子一天天過,劉採春卻一天比一天不快樂。

每天管女兒,再也不能去看丈夫表演。

有一天,劉採春把自己望夫詞唱給丈夫周季崇聽。

她的聲音有如黃鶯,一下子把丈夫震住了。

這嗓子,真是老天爺賞飯吃。

劉採春趁機提出,自己也想一起去演參軍戲。

周季崇思考再三,同意了,他不想再看到劉採春鬱鬱寡歡的樣子。

劉採春別出心裁,把唱歌也加入其中。


她集美貌與才情於一身,開創戲劇先河,卻因元稹一首詩而香消玉殞


大家已經看夠了舊的參軍戲,劉採春他們新出的參軍戲讓大家覺得很新奇,也被劉採春的歌聲征服,劉採春一炮而紅。

只要她唱過的詩,就會傳播很遠,很多才子,都願意把自己的詩交給劉採春來唱。

漸漸地,劉採春的名氣傳了出去,整個江南都知道了她。

在這期間,劉採春還做了其他五首詩。

她紅的什麼程度?當時吳越一帶,只要劉採春的《曲》響起,“閨婦、行人莫不漣泣”,她的名氣相當於現在的天皇巨星!

03 遇渣男元稹損名聲,忍辱委曲求全保全家

當劉採春名氣如日中天之際,渣男元稹出現了。

元稹此時40歲,就任越州刺史、浙東觀察使。

他是個好色之人,每到一處,就打聽有姿色的女人。

劉採春在當地那麼有名,自然就納入了他的眼。

元稹一上任,就去看了劉採春的戲,驚為天人,並當場寫了一首詩《贈劉採春》給她。


她集美貌與才情於一身,開創戲劇先河,卻因元稹一首詩而香消玉殞


而劉採春卻對元稹很是反感,她對這些才子太瞭解了,才情和德行並不能劃等號。

而這首《贈劉採春》,把劉採春的名氣提了一級,等於官方蓋章,也給劉採春帶來了煩惱。

街上無緣無故傳出了劉採春和元稹的緋聞,劉採春哭笑不得,丈夫周季崇自然是站在她這邊,且當時他也在現場,非常明白事實所在。

可是三人成虎,緋聞越傳越烈,劉採春已經不能再上臺,一上臺就會引來下面竊竊私語,還影響到了女兒德華。

女兒周德華剛登臺,口碑還沒打出去,現在劉採春和元稹的緋聞已經影響到了整個周家戲班。

劉採春想了三天三夜,終於下了決心。

她鄭重對丈夫周季崇說:“我們合離,你帶著女兒和大伯走吧,這樣才能保全我們家。”

雖然元稹沒有強搶民女的行動,但是他是一州之長。

他的情詩都是贈給相好的,這都是大家所熟知的,那《贈劉採春》詩一出,劉採春已百口莫辨。

如果再放任這緋聞繼續傳下去,整個周家都要完了。

周季崇開頭不肯,不想拋下劉採春,讓她一個弱女子來獨自面對。

劉採春冷靜地告訴他利與弊。

為了女兒,周季崇終於同意合離,帶著女兒離開越州。

他們走的那一天,劉採春站在路邊,看著他們坐著馬車遠去,她的心也隨他們而去。

他們走了,安全了,劉採春放心了。


她集美貌與才情於一身,開創戲劇先河,卻因元稹一首詩而香消玉殞


在冷冷的早晨,劉採春投河自盡,只留下一首《絕命詩》:


“聞道瞿塘顧堆懷,高山流水近陽臺。

旁人哪得奴心事,美景良辰永不回!“

一代天皇巨星,香消玉殞。

她的歌已成絕響,她首創的參軍戲多人合演卻一直流傳了下來,女子也可以加入參軍戲演出。

她死得太早,才華才剛剛顯露,卻已凋零。

她原可以成為劇作家,開創一代參軍戲先河的她,還沒完成自己的使命,已然逝去。

為了一個渣男,搭上自己的性命,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她用剛烈和決絕,保全了家庭、維護了一個女性至高的尊嚴!

只餘我們,在千年之後,只能憑詩詞來感受她的歌聲。

注2:我的其他文章,歡迎閱讀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