壤塘:民生髮展跑出“加速度”

村莊美麗了、公路硬化了、錢袋子更鼓了……厚厚的口罩也掩蓋不住村民們開心的笑容,行走在鄉村牧家,一幅幅田園般的生活畫面,匯就了壤塘多彩斑斕的民生福祉畫卷。

壤塘:民生髮展跑出“加速度”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十三五期間,壤塘縣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大力發展教育、醫療、住房等關係民眾切身利益的民生事業,農牧民共享發展成果,民生福祉不斷改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增強。

“因地制宜”—民生福祉不斷改善

“和牧場生活比起,現在新房子裡什麼都有了,生活越來越有奔頭了。”要說變化,2016年從查託村南莫且遠牧點搬遷到現在集鎮新居點的中壤塘鎮伊根門多村村民門準有說不完的故事,馬變成了車、手機、電視、傢俱也換成了時下流行的款式,關鍵是家裡每一個人都有了自己的臥室。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

壤塘:民生髮展跑出“加速度”

近年來,壤塘縣持續發力,一座座宜居宜業的安置點拔地而起,太陽能路燈、功能齊全的文化活動廣場、村衛生室、村幼兒園一應俱全,水電路都通到了家門口。據悉,壤塘縣自2016年起,實施易地扶貧搬遷覆蓋全縣11個鄉鎮59個村,共實施搬遷730戶2992人,危房改造1185戶、居家環境改善1488戶,實施配套基礎設施94個,2018年底已全部建設完成並搬遷入住。同時,近四年該縣累計投入26.2億元,建成鄉村道路379公里,解決8788人安全飲水,消除1743戶無電戶,極大改善全縣群眾生活基礎條件。

“敢於創新”—增收渠道不斷拓寬

“年輕人只有努力,日子才會越過越好”3月7日凌晨6點,茸木達鄉啄坤村村民澤體姐帶著兩個表妹踏上了前往浙江溫州務工的車輛。

近年來,壤塘縣圍繞“一戶一就業”的目標,把就業扶貧作為改善民生的有力推進,從2018年開始,先後輸送230餘名當地青年到溫州、綿陽等內地城市務工。同時,開發11類生態公益性崗位,2150名農牧民依託生態實現縣內就業;建立非遺傳習所47個,帶動3000餘名青年依託文創產品實現致富;從閒人到能人,從因循守舊到廣開思路,壤塘打通了扶志扶智“最後一百米”,為群眾增收拓寬了渠道。

壤塘:民生髮展跑出“加速度”

對外“輸出”務工人員的同時,壤塘縣還從提升群眾的“造血”功能入手。因村因地因人精準施策,從產業入手,在農畜產品上下功夫,為群眾拓寬致富增收渠道。蔬菜種植產業落地生根,截至去年年底,壤塘縣60個行政村集體經濟項目達127個,實現收入650餘萬元……村集體經濟帶動全村的群眾,每家每戶的“錢袋子”慢慢鼓起來了,爭吵少了,凝聚力強了。

“拳拳出擊”—掃清民生改善的絆腳石

“打贏坐牢,打輸住院”、“ 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在壤塘的縣城、鄉村,隨處都能看到引導農牧民學法守法的藏漢標語。

“多謝政府幫忙,我們才能順利拿回自己的血汗錢”來自壤塘縣蒲西鄉蒲西村村民尕爾木初感激的說道。去年,斯躍武村、蒲西村168名農民工在斯躍武村四瑪吾拉寨硬化路項目建設工地務工,工程結束工資遲遲不能結算。鄉、村兩級立即上報縣勞動仲裁辦和縣司法部門,成立聯合專項組,經過1個多月的協調溝通,終於將70381元全部追回。

壤塘:民生髮展跑出“加速度”

法治成為破解“討薪難”的利劍。司法機關開通“農民工欠薪求助綠色通道”,為建立治理欠薪的長效機制奠定了基礎。

“現在進行宣判:被告人查某犯強迫交易、尋釁滋事,決定合併執行有期徒刑3年,並處罰金人民幣3000元……去年11月21日,隨著壤塘縣法院的宣判,歷經1年多的查某4人涉惡團伙橫行鄉里、欺壓百姓案件終於落下帷幕。

“訂單式普法”你需要什麼就講什麼、情景劇“卓瑪維權路”全縣巡演、建立以大調解中心為依託的多元聯動調解平臺,一個個富有地方特色模式讓更多群眾知法、守法,法治觀念深入人心。

掃黑除惡、‘七五’普法......一場場弘揚正氣的戰役,在民生改善的道路上一路掃清障礙,群眾的安全感不斷提升。

壤塘:民生髮展跑出“加速度”

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壤塘縣積極為群眾織起一張張民生保障安全網,站在新的起點,壤塘縣繼續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為航向,帶領全縣各族人民砥礪奮進,向小康之路闊步前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