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韩信开始保护钟离眛,后来又杀了他?

快乐的多多V


我认为韩信是始于义而终于利。

韩信封楚王之后,迁居楚地,在这个时候,有一个人来投奔了他。这个人就是钟离昧,他原本是楚营的大将,之所以来投奔韩信,是因为当初两人共同在楚营之中,韩信曾经受到过他的照顾,两人之间的交情很深。所以,项羽一死,他感到自己也要遭殃,于是就赶紧投奔到了已经是楚王的故友这里。韩信见到他到来之后,非常激动,于是就赶紧拿出好酒来招待他,并且替他隐藏行踪。

就在钟离昧以为自己能够安然无恙的时候,皇帝通缉他的诏书很快就达到了楚地,也到了韩信的手里。皇帝为什么这么憎恨他呢?原因非常简单,当初他在楚营之中,是楚霸王项羽手下的一名猛将,他在楚汉交战的过程中,多次率领军队,跟刘邦正面交锋,很多次都把刘邦打的走投无路,尤其是在荥阳的时候,钟离昧带人围困这里,让刘邦及其军队吃了很大的苦头。于是,刘邦对他非常憎恨。

恰好这个时候,有人告密说,钟离昧已经逃到了楚地,躲在韩信府中,于是皇帝就发了一封诏书,只是让韩信捉拿钟离昧,而没有明说他就在韩信府中,就是为了给韩信一个台阶下。可是,韩信却没有领悟皇帝的意思,他为了袒护自己的故友,于是假装要捉拿钟离昧,结果反而带着他大摇大摆的到处在楚地巡视。这件事被皇帝知道之后,非常生气,这个时候又有人秘密告发韩信谋反。

于是,在陈平的建议下,皇帝决定借巡视的名义,在云梦泽这个地方召见韩信,然后捉拿韩信。这个时候,韩信手下的谋士给他出主意说,此时,皇帝召见您,想必是想借机除掉您,现在钟离昧藏在您的府中,不如您杀掉他,献给皇帝,让皇帝知道您的忠心,说不定还能逃过一劫。而韩信居然真的认真的思考了谋士的建议,最终决定按照他的建议去做。钟离昧也知道了韩信的想法,便骂道,你这人真是不可靠。

然后,钟离昧就主动自杀了。韩信便带着他的尸身,前往云梦泽拜见皇帝,但是结局依旧没能改变,他被士兵擒住,贬为了淮阴侯,并且还被圈禁在京城中,不能外出。没过多久,他就被吕雉找机会杀掉了。韩信逼死了钟离昧,最终也还是没能逃过被诛杀的命运。


醉里挑灯看世界


钟离眛,楚汉争霸时期人物,钟离眛最后一个字的读音是mei,不要看成'昧' 或 '眜',这里容易读错!眛是“目未”的合字。

他是朐县伊芦乡人,楚汉时期项籍(项羽)麾下的将领。

当时,项籍追击刘邦,刘邦被困,向项籍求和,项籍不答应,陈平为刘邦献计,用万金买通说客,离间项籍的将领,项籍果然对忠臣疑忌包括钟离眛,钟离眛等将军因此失去项羽的信任。到垓下之战时,钟离眛逃离楚军的阵营。

项籍败死后,钟离眛投奔韩信。刘邦得知钟离眛逃到楚国韩信那里后,就要求韩信追捕钟离眛!韩信则保护钟离眛!

后来汉高祖刘邦采用陈平计策,想以出游为由偷袭韩信。有人跟韩信说,“杀了钟离眛献给皇帝,你就没事了”。钟离眛知道了说:“皇帝不敢攻你,是因为我们在一起,如果要抓我给皇帝,我会死,你也会死”。韩信不同意,钟离眛大骂韩信没有德信,于是钟离眛自刎而死。韩信带着人头向刘邦说明原委,刘邦令人将韩信擒拿,后来刘邦让韩信为淮阴侯,不做楚王了。

钟离眛有二子,长子钟离发,二子钟离接,居颍川长社。后来钟离接改为钟姓,后代以钟为姓。有名的后代有钟繇、钟会等人!





知道了吧主


首先,题主说的“韩信保护钟离眛,后来又杀了他?”,这个问题不正确,为什么呢?虽然钟离眛的死于韩信有关,但钟离眛不是韩信杀的,钟离眛是自杀身亡的!

钟离眛,朐县伊芦乡(今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伊芦乡)人,楚汉之际项羽麾下将领之一。

项羽兵败后,钟离眛因为一直以来与韩信的私人关系很好,于是就投奔了韩信,而此时的韩信被刘邦封为了楚王。但因钟离眛以前在项羽手下打工的时候,多次在与刘邦正面对峙时给刘邦以沉重打击,所以刘邦相当的恨钟离眛。刘邦听说钟离眛在楚国,就下令韩信逮捕他。

钟离眛投奔了韩信的时候,韩信刚当上楚王不久,有人告发韩信谋反,汉高祖刘邦用陈平的计策说自己要出外巡视会见诸侯,通知诸侯到陈地相会,其实是想要袭击韩信,但韩信却不知道。

刘邦将到楚国时,韩信想去谒见刘邦,又怕被刘邦擒获,这时韩信的一个亲信向韩信建议:“杀了钟离眛去谒见刘邦,刘邦那么的恨钟离眛,看见钟离眛的人头,必定会很高兴,那就万事大吉了。”

于是韩信把这个事情告诉了钟离眛,想和钟离眛商议怎么应对,钟离眛说:“刘邦之所以不攻打楚国,是因为我在你这里,如果想逮捕我去讨好刘邦,我今天死,随后死的肯定是你。”并大骂韩信:“韩信你也不是有德信的人”!骂了韩信以后,钟离眛自刎而死。

所以,钟离眛是自杀身亡的!


大江侃历史


韩信因“情义”接纳钟离眛,却为了自己的“利益”杀掉钟离眛,此等背信弃义的行为,让拥有“兵仙”之称的韩信在汉初的政治斗争中完败,最终被杀。

说起,钟离眛投奔韩信,韩信也有自己的考虑:钟离眛曾在项羽账下举荐韩信,虽项羽弃之不用,但韩信铭记于心。

钟离眛与韩信的交情结于项羽营下,钟离眛多次举荐韩信,无奈项羽弃之不用。此时的韩信仕途不顺,但孤独的韩信收下了与钟离眛的真挚友情,对于钟离眛这个朋友,韩信十分看重。此时逃亡的钟离眛的境遇远比韩信当时的情况差,面对这样的挚友,韩信怎能不救呢?

但是,韩信懂兵法却不懂政治,人心远比排兵布阵难。

作为人臣,韩信并不合格,恃才傲物的他已经被政治斗争挤到了边缘,岌岌可危。此时的韩信已经没有了兵权,但韩信却仍以傲者自居,甚至刘邦的兄弟樊哙都要跪拜迎送,刘邦的杀心已定,只是钟离眛的出现加速了这个过程。

钟离眛作为项羽的主要将领,曾经让刘邦吃尽苦头,项羽兵败后,刘邦便重金悬赏钟离眛,此时的韩信却敢悄然无息的接受钟离眛,刘邦怎么能够安下心来呢?

杀钟离眛的做法让韩信失去道义,政治斗争的幼稚暴露无遗。

当刘邦让韩信交出钟离眛的同时就已经决定了韩信的命运,交与不交,韩信都难逃政治斗争的命运。从刘邦的角度来讲,自己的江山的稳固不在于一个钟离眛,项羽兵败后,刘邦就已经将自己的工作中心转移到政治权利的集中上面,韩信已然成了绊脚石。

不论是钟离眛自杀而死,还是韩信间接的逼死钟离眛,这都只是刘邦集权的政治牺牲品而已,刘邦明白战乱过后的太平盛世不需要军事统治了,如果韩信能早早的明白这一点,从自己的军事斗争中走出来,他和钟离眛的道路或许或更远一些。


谈天说地评历史


大家好,我是洞见历史智谋。我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先说结论。

韩信收留钟离眜表面是基于两人情义,实际是基于自身利益;杀死钟离眜更是基于自身利益。

第一,韩信与钟离眜的交情平淡。钟离眜是项羽手下五大战将之一,与韩信有旧交,也曾向项羽推荐过韩信,但没有得到重用,两人看似交情深,其实只是平淡之交。

在韩信投奔刘邦后,韩信认为萧何、夏侯婴已向汉王推荐几次,但没有受重用而逃走,演绎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美事。从这点看,韩信接近萧何,更多是为了得到推荐和重用,有点类似古代吴起杀妻求将,其核心出发点是实现自己的抱负。

回过头来看,钟离眜是项羽所重用的人,韩信结交也是为了能够得到推荐,出发点也是实现自己的利益。

话说回来,当项羽被围垓下时,韩信信心满满击败项羽,如果韩信与钟离眜交情深,早就可以招降钟离眜。

第二,收留钟离眜是为维护自己的情面。尽管韩信与钟离眜交情一般,但老朋友来投奔,起初刘邦也没逼迫,在这种情况不收留显得自己不近人情,会被人视作薄情寡恩,形象不好。同时,收留钟离眜也可以显示自己的威风。韩信功成身就后,千金感谢漂母,又提拔让自己受胯下之辱的人,其实都是炫耀的意思。

第三,逼死钟离眜是为维护自己的利益。确切讲,钟离眜不是被韩信杀死,而是自杀。韩信很聪明,打着与钟离眜商量的幌子,委婉告诉要杀死他。尽管钟离眜告诉韩信,杀死自己没有意义,而且他也会跟着死。但对于韩信来讲,尽管刘邦怀疑自己造反,但没有极限施压,让韩信存有幻想,逼死钟离眜是为了显示自己忠心,释去刘邦的怀疑。

不过,钟离眜说得对,如果不被逼死,刘邦忌惮钟离眜存在,可能也不敢逮捕并杀死韩信。

无论是收留还是逼死,韩信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在没有压力的情况维护感情,在巨大压力下,维护自己利益。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


洞见历史智谋


首先纠正一下,钟离眛是自杀。战国时期,我国开始盛行游侠之风。刘邦一介布衣提三尺剑而取天下世人多不解,其实刘邦就是一游侠,身边包括卢绾,樊哙,曹参,张良,灌婴等等核心铁哥们都是与刘邦一起混的游侠,刘邦自己作为游侠客曾经在张耳府上就食一年多,后来张耳成了唯一没有消灭的异姓王,还与刘邦结了亲家,这层关系有一定因素。韩信也是游侠客,只不过先前不是跟刘邦他们一起混的,他是跟钟离眛他们一起混的,所以钟离眛有难,韩信帮忙理所当然,就象刘邦有难樊哙曹参一定会帮忙一样。其实韩信钟离昧都是跟项羽的,只不过都不是与项羽从小玩到大的铁哥们,所以后来韩信离开项羽投奔了刘邦,钟离昧慢慢混成了项羽那边的中层干部,等到楚汉之争项羽失败,钟离昧鬼使神差地找到韩信藏起来了。其实钟离昧如果直接投降刘邦可能还没什么事。估计是刘邦知道钟离昧投奔了韩信,他正要修理韩信而找不到借口,就下了道圣旨说所有人都不能藏匿项羽余党,违者严惩。圣旨一到,韩信知道纸包不住火,只好将圣旨拿给钟离眛看,钟离眛知道韩信的意思,拔剑自刎了。钟离眛死前说韩信不是信德之人,其实项羽败后能保自己不死的只有刘邦,钟离眛投刘邦,刘邦可能会为获得大度的名声而不杀钟,毕竟钟离眛对刘邦来说豪无威胁,杀不杀无所谓,还不如做个顺水人情。钟离眛投韩信,刘邦既可利用韩信杀之让韩背负出卖朋友之名,又可敲打韩信窝藏之罪,还顺势除了项羽余党,一举三得。钟离昧投刘邦不至于死,就是浪迹乡野也不至于死,便便投了韩信,信了朋友,落得身首异处,个中道理耐人寻味!





老杨头是个好把式


骄傲自大

韩信和刘邦在宫中闲聊的时候,评价手下大将的优劣,韩信都有点看不起那些人,刘邦分别问了一些人可以带多少兵,韩信都随随便便的回答了,刘邦问“我能带多少兵”,韩信说道“最多十万”,刘邦问韩信能带多少兵,韩信飘了起来说“多多益善”,这让刘邦怎么看。不过,韩信又解释道“陛下是将将,我是将兵”。

“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如何?”曰:“臣多多益善耳

但是,韩信其实咋说,刘邦都会有疑心,讽刺了刘邦,刘邦心里肯定放不下,万一那天反了,我岂不是管不住了,这就能看出来韩信的骄傲自大,轻狂。

居功自傲

韩信攻陷齐地的事情,当时,楚汉在斗争的时候,齐王田横率领兵抵抗汉,和韩信准备决一死战,田横没想到的是,郦食其来到了齐国,对齐王田横谈论起来,把齐王说的一愣一愣的,准备投降了,但是没想到,韩信听了手下的人说,直接打算攻打齐国。

齐国当时正在接待郦食其,没有想到韩信会偷袭,以为是郦食其搞的鬼,于是把郦食其直接煮了,攻陷齐地后,韩信向刘邦上书,请立自己为齐国假王,这让刘邦怎么想,肯定会让刘邦起疑心,韩信手握雄兵,万一反了,肯定管不住,于是就安抚韩信,封了个真齐王,把兵权也削弱了许多。

所有异姓王里,对韩信是最提防的,也是最让刘邦值得安抚的,所以满足了韩信的要求,但韩信有点居功自傲,不知道刘邦到底是怎么想的,摸不透刘邦的心思。

不懂揣测人心

刘邦让陈平以离间计挑拨项羽和钟离昧、周殷等的关系。之后项羽对钟离昧等人有了猜忌,导致钟离昧、周殷等忠臣相继离去。项羽自刎后,钟离昧前去投靠韩信。当时,韩信为楚王,有自己的封地,韩信和钟离昧早些年也是好友,关系很不错,韩信便很爽快地接纳了钟离昧,但是钟离昧投靠韩信的消息被告发,刘邦知道后,不愿意了,派兵去找韩信,韩信想要派兵抵抗,想要自保,有人告诉韩信说,将钟离昧人头献给汉高祖的话,可以免自己的罪,于是逼死了钟离昧,死前钟离昧劝告韩信说,韩信没有听,钟离昧说了句“公非长者”,不是忠义的人。

总结

“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韩信应该是不会背叛刘邦的,这是他性格所导致的原因,一直相信你对我好,我对你好,但是他放不下名利,才会这样。


独白L


国王兼宗教领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