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譏諷”杜甫,寫了首搞笑詩作,初讀令人捧腹,再讀讓人落淚

歡迎關注我的“文化點心鋪”:詩和遠方並不遙遠,它就在眼前。多數時候,這裡只談文學;偶爾也會看看窗外,聊聊外面的精彩;

李白“譏諷”杜甫,寫了首搞笑詩作,初讀令人捧腹,再讀讓人落淚

在日常生活中,朋友之間如果感情特別好,那麼在一起的時候,就時常會開些不痛不癢、無傷大雅的玩笑。這樣的玩笑,不僅不會傷害友誼,反而是朋友之間感情深厚的一種表現。在這樣的朋友面前,你是放鬆的,是真實的,是沒有戒備的,心情愉悅的。

在歷史上,很多文人大家也愛與好友開玩笑。其中流傳最廣的莫過於宋代大詞人蘇軾和佛印之間的故事了。傳說,佛印就是被蘇軾騙進寺廟而剃度成為僧人的。佛印性情溫良寬和,也不計較。兩人時常在一起參禪打坐,探討佛理。偶爾也會互相攻擊,寫詩開對方的玩笑。

李白“譏諷”杜甫,寫了首搞笑詩作,初讀令人捧腹,再讀讓人落淚

事實上,從古至今,這樣的友情是文學作品中經常出現的題材。今天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唐詩,就是一首表現真摯友情的唐詩。詩中的主人公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和李白。因為杜甫太瘦,李白寫下一首搞笑詩作“譏諷”他,初讀令人捧腹,再讀卻讓人落淚。它就是《戲贈杜甫》。全詩如下:

飯顆山頭逢杜甫,頂戴笠子日卓午。

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  

這首詩大約作於公元748年的秋天。當時,李白年近50,滿腹才華與報負,卻因為“不肯摧眉折腰事權貴”而被賜金放還,四處漫遊。而當時的杜甫年過而立,卻科舉失意,屢試不第,只能赴兗州投奔父親。也就是在這段時間,杜甫與李白結識,並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李白“譏諷”杜甫,寫了首搞笑詩作,初讀令人捧腹,再讀讓人落淚

寫這首詩的時候,李白和杜甫在兗州第3次相遇。兩個“同是天涯淪落人”的羈旅客子在異鄉重逢,真是有說不盡的話語,訴不完的衷情。看見好友憔悴消瘦的樣子,李白便寫下了這首詩送給朋友。表面上看,此詩好像是李白在譏諷杜甫,實際上,裡面的字字句句都充滿了對朋友的關心和理解。

李白和杜甫,雖然在年齡上相差十幾歲,卻因為彼此對詩歌藝術的熱愛,對國家命運的深切關注,而成為志同道合的忘年之交。此時的唐王朝危機四伏,政治腐敗,奸臣當道,讓兩位大詩人憂心重重。於是,共同的遠大抱負、正義立場以及在政治上的失意,就在他們之間催生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偉大友誼。

李白“譏諷”杜甫,寫了首搞笑詩作,初讀令人捧腹,再讀讓人落淚

關於這首《戲贈杜甫》,曾有唐人孟棨解說為李白譏諷杜甫作詩太拘束而作。對此,後來有學者解釋說:其實“戲”字並不是譏諷嘲笑之義,而是朋友間的“開玩笑”,是一種善意的玩笑話。這樣的玩笑不僅不會讓人討厭,反而充滿真情實意,令人倍覺親切可愛。

詩作前兩句,詩人運用鋪敘的手法,為讀者描繪出了二人在飯顆山上重逢的情景。“飯顆山”,古代的一座山名,相傳在長安一帶。而“日卓午”是指正午太陽當頂。這兩句純用口語,沒有任何裝飾性的語言,反而讓人覺得親切可感,如親眼目睹了二人相逢時的情景一樣。

李白“譏諷”杜甫,寫了首搞笑詩作,初讀令人捧腹,再讀讓人落淚

此外,杜甫頭戴斗笠,正午時分還在山上行走,聯繫到他當時的處境,應該是十分辛苦,神色疲憊。這也為後文,詩人“譏諷”杜甫太瘦作了鋪墊。老友相遇,本來有太多的話要說。可是,話到嘴邊卻變成了“譏諷”。

詩作後兩句,通俗易懂、言簡意賅,生動詼諧地塑造了杜甫苦心作詩的形象。它看似二人之間一問一答的玩笑,實為肺腑之言。李白看著杜甫憔悴的樣子,就故意逗笑著問他:“為什麼我們分別後你瘦了這麼多?”杜甫答道:“因為我作詩作得太辛苦呀!”這一問一答中,朋友之間的真情實意便躍然紙上了。

李白“譏諷”杜甫,寫了首搞笑詩作,初讀令人捧腹,再讀讓人落淚

事實上,李白作詩瀟灑飄逸,任憑一時的靈感,天賦異稟。但其實,他和杜甫一樣痴情於詩歌創作,“作詩苦”的何止杜甫!詩人“譏諷”杜甫,其實也是在發表自己的內心感嘆。整首詩幽默詼諧,類似於一首打油詩,卻謔而不虐,體現了李白對杜甫的真切關愛。

事實上,杜甫“窮年憂黎元”,寫詩極其認真,時常“語不驚人死不休”;而另一方面,他仕途坎坷,窮困潦倒,疾病纏身。作為好友,李白顯然瞭解這些。因此,李白才寫了此詩勸慰杜甫,希望他不要因為寫詩太苦了自己,要注意身體。如今讀來,詩中的友情依舊感人肺腑,讓人落淚。

(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