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社保不是強制的,有多少人會不願意繼續繳納

社保是社會保險的簡稱,是國家規定企業必須按一定比例為員工強制繳納的或者無單位人員自願繳納的保險,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和工傷保險。由於強制性,不管企業是否出於自願原則,都必須承擔。假設社保不是強制的,那社保繳納人數會不會有變化呢?有哪些人會退出社保繳納呢?

社保繳納主要有兩種方式,一類是在企業就職的員工,依託單位和個人按照一定比例繳納,另一類就是沒有依靠單位,自願靈活繳納社保的人群。

如果社保不是強制的,有多少人會不願意繼續繳納

靈活繳納社保的人繳納方式和企業不同,只能繳納五險中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可以從9檔中任意選擇一檔作為繳費基數,每月按照基數的20%,其中12%計入統籌賬戶,8%計入個人賬戶,需要連續繳納滿15年,不足15年,統籌賬戶的錢不能退還!醫療保險按照8%繳納,統籌賬戶6%,個人賬戶2%,需要累積繳納滿25年才能享受醫療報銷優惠,這兩種保險都受到戶籍所在地限制。

這一類繳納社保人群,都是為老了以後生活能有基本保障而自願掏錢買保險的人群,我相信要是國家能放寬條件能繳納五險,估計都會樂意繳納。社保強制繳納和她們是沒有直接關係的,他們更希望繳納更多種類的保險獲得更多的權益,所以,這類人群數量只會增多不會減少。

如果社保不是強制的,有多少人會不願意繼續繳納

我們常說的“五險一金”的五險就是企業繳納的社保,企業每月繳納社保比例約為工資總額的28.5%,個人繳納比例為10.5%。對企業來說,繳納社保更多的是一種沉重的負擔,若不是強制性,能不繳納就不繳納。

至於個人不願意繼續繳納社保的人有多少呢?我們做了一個簡單的調查。

不願意繼續繳納社保的人中,年輕就業群體居多,尤其以90年之後人群顯著。到2020年,最大的90後也就30歲,平均就業年齡不到5年,他們的顧慮更多是和當下處境結合在一起的。

如果社保不是強制的,有多少人會不願意繼續繳納

現在年輕人壓力很大,買房買車是標配,而這種大金額支出基本是通過長達幾十年的貸款支撐,每月工資將絕大多數用於償還貸款,若能將社保強制繳納部分的未來資金用於當下,自然是極好的。

按照5000元/月計算,需繳納社保金額525元,不考慮公積金,到手金額4475元,扣掉房貸車貸消費貸後,荷包基本上也就空了,這種局面短期內並不會消失,彈簧拉開時間過長也會失去彈性,更何況是溫室中長大的年輕人,能承受壓力有限。若非強制繳納社保,個人部分能全部拿到手,至於公司繳納部分,公司也會在社保繳納額度內給予部分補貼,一個月到手工資至少會上浮百分之二三十,壓力自然沒那麼大。

如果社保不是強制的,有多少人會不願意繼續繳納

社保體系設置苛刻,個人繳納部分可能打了“水漂”。社保繳納中,對於養老保險有15年連續繳納規定,醫療保險累計繳納25年限制,現在的年輕人,跳槽找工作已經很平常,找工作時,社保沒有依靠單位,中途斷繳頻率很大,中斷時間過長,兩類賬戶都將受到影響,尤其是醫療保險,甚至根本不能使用。失業保險和生育保險,金額雖然不大,一旦離開原來單位能得到失業金的永遠少數人,生育保險就更難了,需要繳納一定時間才能享受,還限制了女性換工作的自由權,喜歡算賬的年輕人,自然不願意這麼做。

如果社保不是強制的,有多少人會不願意繼續繳納

除去年輕群體的這些顧慮,大多數個人,尤其是快到退休年齡層的人,還是會選擇繼續繳納社保,社保不僅能惠及退休之後生活方方面面,對現在生活也是一種保護,天災人禍能讓一箇中產階級短時間內破產,更何況是作為大多數普通人的我們呢?社保保基礎,有了基礎保障,才能安心做好其他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