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疫情之下的直銷企業為何“斷臂自救”?

觀察:疫情之下的直銷企業為何“斷臂自救”?

如今隨著新冠病毒疫情發生突變,抗擊疫情似乎從“攻堅戰”延伸到了“持久戰”,而前疫情之下,諸多傳統企業紛紛展開自救,這其中也包括直銷行業。相對傳統行業,直銷行業在經歷2019年“百日行動”之後,並曾出現“病樹前頭萬木春”的景象。

相反,直銷企業紛紛主動放棄經營多年的直銷事業,其中不乏經營十幾年以上的老牌直銷企業,這不禁讓人聯想到一部電影《127小時》,該電影講的是男主困在荒野127小時,為自救斷臂割骨,最終榮獲新生。如今,這種“斷臂自救”的方式出現在了直銷行業。那麼,為何如今直銷企業會放棄經營多年的直銷事業呢?直銷人未來會怎麼樣呢?

高壓政策持續影響

今年年初,一場疫情從武漢市爆發,抗擊新冠病毒成為全民關注目標,疫情的各種動態信息成為牽動著人們的心。如果說餐飲、娛樂等線下行業因疫情而備受損失,那麼直銷行業可謂是雪上加霜。今年1月23日,自重慶市市場監管局發出《直銷監管提醒告誡書》,嚴禁借肺炎疫情炒作之後,多地省市縣市場監管部門陸續發佈,據不完全統計,內蒙古、四川成都、貴州、遼寧、廣西南寧、福建泉州、青海甘肅、黑龍江、湖南等地市場監管部門發文禁止直銷企業相關的人員借疫情炒作。

這是繼2018年4月8日發佈的《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關於進一步加強直銷監督管理工作的意見》(8號文)與同年4月23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下發的《市場監督總局辦公廳關於開展查處以直銷名義和股權激勵、資金盤、投資分紅等形式實施傳銷違法行為專項行動的通知》(9號文件)之後,又一次發佈具有針對性行政文件。

此外,不利於直銷行業發展的還包括2019年商務部暫定直銷牌照的申請並下架40多家申牌企業的發佈信息,諸多藥企見狀紛紛望而卻步,拿牌直銷企業猶豫掙扎之外,直銷牌照也成為原本直銷業績較差的諸多藥企上市公司手中的“雞肋”,於是便出現了直銷牌照“賤賣”的現象。除了對直銷隊伍減員之外,更讓直銷行業痛苦的莫過於2019年4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佈的《市場監管總局關於徵求調整保健食品保健功能意見的公告》,該公告指出取消21項保健食品功能,社交財經發現,不少直銷企業紛紛從商務部直銷行業管理系統中下架已報備的產品信息。

而自“百日行動”之後,“去直銷化”從叫喊變為現實,合法的直銷終於難敵質疑而急轉直下,據不完全統計,如今多數商務部拿牌直銷企業已經不再願意談直銷,社交財經嘗試聯繫多位直銷企業高層管理者,他們紛紛表示,企業從去年開始佈局線上,各種會議取消,新零售與社交電商成為當下直銷行業普遍側重的市場戰略。

三株集團董事長吳炳新近日也表示:“將放棄直銷換道新零售。”事實上,傳統直銷模式已然拉下歷史的帷幕,諸多直銷企業外事跟社交財經表示,面對疫情的現實原因以及當下高壓的行業政策,直銷法規不完善等客觀條件,轉型電商勢在必行。據不完全統計,安利、如新、無限極、玫琳凱、康寶萊、完美等業績較穩定直銷公司已然搭建了較為完善的電商平臺,這些電商平臺未來是否能賦能直銷業務仍需時日。

微商與直播的啟發

由於直銷行業一直在帶有“緊箍咒”的情況下運作,無論從銷售的產品與地域以及分配製度上都受到法規約束以及行政監管,因此,直銷行業整體業績基本上處於2000億(直銷媒體統計)左右。但是,微商自從誕生開始發展就勢不可擋,據非官方統計,2016年微商營業額達5000億元。

“這樣就是造成許多做微商的人瞧不起做直銷的人,甚至在諸多網絡公開課嘲諷做直銷的難民大於賺錢的人,當然微商採用多層次分銷的模式也備受媒體與大眾指責之外,甚至微商領域賣假貨遠遠超過直銷行業。”社交財經主編申傑說道。

時下疫情突發,居家辦公以及線上賣貨成為諸多歇業人員的常態,此時諸多微商顯得躍躍欲試,“無所不能”的微商熱賣上了口罩、額溫槍、消毒液等防護疫情的產品,與此同時,抖音、快手等各種直播軟件成為疫情之下消遣娛樂的社交工具,特別是“網紅直播帶貨”在疫情期間彰顯出比微商與直銷“拉人頭”更具有爆發力的營銷方式。

看到微商的崛起與直播帶貨的熱潮,諸多直銷企業高層身先士卒開始嘗試這種打造“個人IP”的新方式。據瞭解,上海春芝堂董事長王愛興親自上陣講課,在開播僅5分鐘時就有近2萬人湧入觀看;三生(中國)運營總裁孫鵬博也不甘示弱,在三生公司直播間,孫總以“2020年破局之道”為題,針對如何破除隔離經濟的“陰霾”、如何實現疫情下的市場運營,以及三生公司未來的舉措等內容展開講解。

此外,安利(中國)培訓中心依託自建的“雲直播”和“安利雲學堂”線上學習平臺,特推出安利大學“百日講堂”直播40節課,旨在幫助營銷夥伴持續提升實力,永葆事業活力。而安惠公司與炎帝生物紛紛發揮各自企業文化特色,通過直播方式穩住市場以及幫助團隊排憂解難。

倒逼營銷思路轉變

疫情之下的直銷行業積極轉型,儘管當前國內直銷形勢仍不明朗,但社交財經通過與直銷企業外事以及直銷員交流不難發現,諸多直銷人對未來發展仍有信心。

“變則通,不變則壅;變則興,不變則衰;變則生,不變則亡。”社交財經主編申傑說道:“傳統直銷模式早在幾年前就已經備受質疑,事實證明,宣傳‘一夜暴富’與拉人頭就能賺錢的會銷方式並不能長久發展,儘管傳統直銷業消費群體仍是中老年人,但80/90後消費群體佔比不高,儘管2015年部分企業已經意識到,但是我並沒有看到特別突出的企業範本,甚至提到‘年輕化’時,多數企業都僅僅是戰略層次,並沒有具體落地。”

時下,諸多老牌直銷企業高層已然不願再提當下的直銷形勢,但是提到轉型與大健康未來的發展形勢,諸多直銷人跟社交財經表示:“疫情期間,提高免疫力的諸多產品通過社交工具銷售比較樂觀;疫情之後,人們對於健康的意識會持續加強,特別是中醫藥‘治未病’的理念以及產品的研發。”

此外,社交財經注意到,作為服務於直銷行業的媒體人也紛紛轉變傳統平面文字方式傳播,借用當下諸多直播間,定期開播講解行業形勢以及出謀劃策共度行業難關。據瞭解,3月5日,北京營訊傳媒《陳亮直播間》上線開播取得了不錯的反響;廣州晨訊傳媒通過抖音直播間講解諸多行業話題……

當下疫情期間,直銷企業與行業媒體紛紛求變轉思路,看似無奈之舉,實則是一種與時俱進的學習過程。“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世間沒有可以一勞永逸的方式,唯有學習創新才能共渡難關,最終改造出更新更好的業態。

觀察:疫情之下的直銷企業為何“斷臂自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