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招結束後,HR們在這樣吐槽……

上次在天津校招的時候,加了個HR的微信群,前幾天群裡正好出現了HR們對學生的吐槽,於是截圖下來分享給大家,給大家看看HR們都是怎麼想的。當然,由於社會角色的不同,HR和學生處於不同的立場,有些觀點也難免會不一致,他們所吐槽的也不一定就是學生的問題。

校招結束後,HR們在這樣吐槽……

校招結束後,HR們在這樣吐槽……

校招結束後,HR們在這樣吐槽……

校招結束後,HR們在這樣吐槽……

校招結束後,HR們在這樣吐槽……

校招結束後,HR們在這樣吐槽……

校招結束後,HR們在這樣吐槽……

校招結束後,HR們在這樣吐槽……

校招結束後,HR們在這樣吐槽……

校招結束後,HR們在這樣吐槽……

校招結束後,HR們在這樣吐槽……

校招結束後,HR們在這樣吐槽……

校招結束後,HR們在這樣吐槽……

校招結束後,HR們在這樣吐槽……

校招結束後,HR們在這樣吐槽……

校招結束後,HR們在這樣吐槽……

校招結束後,HR們在這樣吐槽……

校招結束後,HR們在這樣吐槽……

校招結束後,HR們在這樣吐槽……

校招結束後,HR們在這樣吐槽……

校招結束後,HR們在這樣吐槽……

校招結束後,HR們在這樣吐槽……

校招結束後,HR們在這樣吐槽……

校招結束後,HR們在這樣吐槽……

校招結束後,HR們在這樣吐槽……

看完這些對話會發現,其實槽點還是蠻多的。

01

很多學生嫌薪資低,不夠生活,對轉正後5K以上的薪資,問完話都不說,轉頭就走。我不知道大家會覺得多少的薪資才是夠生活的,也不知道什麼樣的薪資才算是個不錯的標準。但是在我看來,給毫無經驗的應屆生轉正後5K以上的起薪已經還行了,算不上高薪,但也不至於轉頭就走吧。

我在校招的時候,也有問到過很多應屆生對薪資的期望,可是大部分都是對薪資沒什麼概念,大家自己也不知道報多少錢是合適的,報多了怕企業覺得自己眼高手低,報少了又會覺得不划算。我想,可能這是一種普遍現象吧。

其實,如果你自己心裡沒譜的時候,那就去看看市場的情況呀。招聘網站那麼多,智聯、前程無憂、獵聘等等,隨便選一個網站點進去,看看你可能會接觸到的那些職位都是在什麼薪資範圍,再看看相應的職位對能力的要求,看看你自己和崗位的匹配度達到多少,差不多就能估出大概的合理的薪資範圍了。要是還想做的更細緻些,就再多看看,看看不同城市的、不同性質的,不同規模的,不同行業的那些公司,對那個你可能接觸到的崗位都能給到多少薪資,之後再將你所面對的那個公司那個崗位對號入座就行了。

02

有HR說收到一大堆會計的簡歷,一上來就問財會類的崗位有沒有。怎麼說呢,我不知道整個市場的財會類專業學生是不是已經飽和了,但是我知道每個公司會開放給應屆生的財會類崗位肯定是有限的,對於這種專業性比較強的工作崗位更多的是面向社招,即便是校招,也會傾向於那些有過相關實習經驗的學生,學生間的競爭也是比較激烈的。

很多公司開放給校招的財會類需求,也都是些比較基礎的或者說是比較單一的崗位,與學生們想象的高大上的職位是有一定差距的,但很多學生往往會覺得,只是做這個工作會不會有點大材小用了,從而選擇放棄。可是,路都是一步步走出來的呀,為什麼不願意嘗試著抓住一個機會先沉澱下來,厚積而薄發呢。

03

有學生想要做管理,不管什麼部門,只要能做管理,下面有員工管就行;有學生想找不出差、離家近、事少、不加班的工作。找工作的時候有這樣的想法有錯嗎?沒錯。我也想這樣,很多人都想這樣。可是,有人學歷比你高,有人能力比你強,有人經驗比你多,這樣的工作憑什麼就給你呢?

想得到什麼,就要付出更多。與其想要一步登天,然後被現實無情地打了一巴掌,倒不如踏踏實實地朝著自己的目標一步步地走過去。可能有人會覺得這樣太慢了,總感覺遙遙無期,可是,慢其實也是一種快呀。只有付出了別人沒付出的努力,才能得到別人得不到的。

04

有個公司招的管培生是要兩年培養成副總的,但是很多學生不相信,把HR當騙子看待。面對這樣的機會,很多人確實會覺得有些不可思議,這樣的好工作怎麼會輪到我,天上掉餡餅了?於是,就覺得是騙子。

可是,如果你接著往下想想呢?這樣的好工作怎麼會輪到我?對啊,這樣的工作為什麼會輪到你,這樣的工作是給那些足夠優秀的人的呀。冰心說:“成功的花兒,人們只驚羨它現時的美麗,當初它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水,灑遍了犧牲的細雨。”要是想成為他們的管培生,首先就得從一群學生中脫穎而出,從管培生再成為副總,肯定中間也要付出很多足夠讓他們成為副總的艱辛。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面對這樣的機會,如果自己真的感興趣,並且是符合相應要求的,不妨把握住機會去試試。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05

有些媽媽會去幫孩子找工作,媽媽先把關,覺得還不錯的再讓孩子投簡歷,還有些全家一起去招聘會的。在去校招之前,我覺得這可能只是個玩笑吧,但是現在覺得這樣的情況還真不少。

一方面,可以看出這家人對學生的工作的重視,也是對這個學生的關愛。可另一方面,我們又會對這個學生的抗壓性、獨立性有所擔心。一棵大樹可以幫她身旁的小樹擋住風雨的侵襲,讓其免受傷害,可是同時也擋住了小樹成長所需要的陽光呀。

父母比我們有經驗,社會閱歷也更豐富,在做一些決定的時候參考他們的意見,這沒毛病。但是,如果已經都大學畢業了,還是什麼事情都靠他們去拿主意,都沒有主見。那麼當父母百年之後離開自己,該怎麼辦?

以上,個人的一些想法,不當之處歡迎批評指正,歡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