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就要买中华烟?你在乎的“面子”,其实是带着自卑的认知失调

过年就要买中华烟?你在乎的“面子”,其实是带着自卑的认知失调

阿森是个跛子,在公司做清洁工,月薪2500元。

有时上班经过他身边,会听到他在哼着歌干活,大家都为这个乐观的30岁小伙点赞。

春节近了,很多人在为回老家做准备。有人告诉我:阿森去药店用社保卡买了不少东西,仅中华烟就花一千多块。

阿森并不抽烟,他来自中部一个著名的贫困县,且父亲早逝,家道极难,为什么要买这么贵的香烟?

有人问起他买好烟干什么时,他说:我也不想花这么多钱啊,可我们老家那里过年,大部分人都是抽中华,我也得买回家招呼别人用。

听了让人叹息。

一个身怀残疾、生活节俭的人,为什么会去购买远远超出自身消费能力的东西?表面上看,是因为过春节要提高消费,但往深处说,阿森这种心态消费的不是香烟,而是虚荣。


过年就要买中华烟?你在乎的“面子”,其实是带着自卑的认知失调

稍有理智的人都会认为阿森的做法很荒唐,因为他用装逼打造的虚荣并不会赢得同乡们的尊重,反而可能让人耻笑。都是乡里乡亲,你这情况装什么大尾巴狼?

遗憾的是,我们所有人都会很容易陷入“当局者迷”的情形中,虚荣的并非阿森一个人。我们总是会在不由自主中,做出一些为了“面子”而原本不情愿做的事。

邻居家的国产小车八万块,我要考虑买个合资十万以上的;同事的LV包并不好看,但咱也得攒钱买一个;领导夸奖了自己几句,于是接下了别人不愿做的棘手工作.....

我相信阿森的内心是矛盾的,他一方面知道家庭困难不应当如此奢费,另一方面又担心遭到同乡的“看不起”。在虚荣和现实之间,他的做法是一种认知失调。

如果一个人持有两种相反的态度或者行为与态度不一致, 他就会感到焦虑, 这种现象被称为认知失调。

所有追求虚荣的背后,都有一颗认知失调的自卑之心。


过年就要买中华烟?你在乎的“面子”,其实是带着自卑的认知失调

我们为什么会违背本心而去追求虚荣?主要有三层原因:

1、稀缺心态。

稀缺是一种心态。当它俘获我们的注意力时,就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方式。——《稀缺》

“稀缺”是“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饥饿者渴求的是食物,贫困的人需要金钱,大忙人们感觉缺少时间,人往往是缺乏什么就在意什么。

面对自己特别在乎的事物,我们很容易过度关注而忽略其他,这种心态就会促成种种不理智的行为和选择。

“别人看的起”就是阿森的稀缺资源,为生活挣扎的他,渴望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于是,平时乐观的阿森遇到同乡们春节都很”壕“的情形,他的注意力就固执地沉浸在”面子“上,已经忽略了自己家庭的窘况。

我无意过度批评阿森的个人行为,他是在用同等的消费来力求别人的尊重。一包包中华烟或许就是阿森赢得自信的道具,他是想跟其他人一样在回家过年时来一个“衣锦还乡“。

但是,把来之不易的金钱耗费在维持“面子“上,是一个悲哀的选择。贫困并不会让人轻视,而虚荣更只会收获反感。阿森未必不懂得这个道理,但他无力抗拒稀缺心态。

贫困不是耻辱,羞于贫困才是耻辱。 --托·富勒。

过年就要买中华烟?你在乎的“面子”,其实是带着自卑的认知失调

2、 从众心理。

从众指的是改变个体的观念或行为,使之与群体的标准相一致的一种倾向性。——《社会心理学》

阿森的老家春节时消费层次较高,于是他也追随这种风气,力图让自己的春节跟别人一样,他是在从众。不要嘲笑他的荒唐,职场上的我们何尝不是如此?

“同事们都在加班加点,我也得呆在办公室熬着。“

“大家都报了管理课程,我计划报两门。“

“办公室的人都说那个老李不好,我得与他保持距离。“

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乌合之众》


过年就要买中华烟?你在乎的“面子”,其实是带着自卑的认知失调

部门本里好几个同事都买了手表,而且他们的款式还比较接近。在这种影响下,我终于忍不住花费一笔金钱也让自己戴上了相似的手表。

但是,没过几天,我就为这块表后懊悔不已。既不喜欢这表的款式也不适应手腕上多了块东西。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说我们天性喜欢从众的现象。为了实现与群体一致而获取安慰自己的归属感,就会放弃独立思考而盲目从众。

社会认同原理告诉我们,在我们进行是非判断的时候,别人的看法往往会成为影响我们的标准。因为惧怕被群体不认可这种所谓的“惩罚”,我们潜意识中会做出与从众的选择。

我们以为自己是理性的,我们以为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是有其道理的。但事实上,我们的绝大多数日常行为,都是一些我们自己根本无法了解的隐蔽动机的结果。——《乌合之众》

过年就要买中华烟?你在乎的“面子”,其实是带着自卑的认知失调

3. 、自卑防御。

当和我们处在同层次的人拥有比我们更好的东西,我们就开始怀疑自己的地位比他低,由此感到担忧。——阿兰·德波顿《身份的焦虑》

喜欢炫耀这种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为了缓解这种焦虑,用某些可以表征身份的东西支撑起自己的面子。

之所以我们对外界的看法很敏感,其根本源自不自信。正如很多那些经常吹嘘自己过去成功经历的人,其实是在掩饰当前能力不足的尴尬。

缺乏自信是一种痛苦,而每个人都讨厌这种感觉。对比起压抑型的自卑,那些爱虚荣的人采用的心理防御机制是否认,他们用主动展示强大来否认自卑。

一切防御机制都是我们为逃避痛苦而向自己撒的谎 ——《我们为什么总是在逃避》。

用伪装光鲜来营造自信,归根结底还是内心自卑的投射。如果不能接受自己的不足,永远无法让自己真正强大


过年就要买中华烟?你在乎的“面子”,其实是带着自卑的认知失调

“死要面子活受罪”,这是对我们虚荣心态的总结,我们在认知失调下做出的行为往往是纠结或后悔的 。

明明知道从众不利于成长,但总是不敢坚持自己;明明内心很自卑,却强迫自己装的很强势;明明自己抗拒的活动,却违心地选择参与.....这种种焦虑证明了内心的脆弱。

真正强大的人不需要用虚荣来伪装自己。那如何消除这种好面子而产生的认识失调呢?

一、告别稀缺心态。

稀缺会使人变笨,变得更加冲动。一方面,稀缺会导致人们的认知能力下降,削弱人们的分析、判断和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稀缺也会导致人们的执行控制力下降,削弱他们抑制行为和控制冲动的能力。——《稀缺》

时间、金钱、自尊、情感等都可能成为我们内心的稀缺,如果过于自己在意其中的某一项,就会让自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当我们眼中只关注于自己稀缺的东西时,下意识地就忽视了其他有价值的事物。这个时候的我们,已经失去理智。

1.区分拥有和需要两个概念,找出真正自己需要的东西,对那些无益于自己成长进步的稀缺需求理智地进行控制。

2.有计划地扩张自己的视野,避免长期沉浸在同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当我们具备了更高的视角时,自然就会淡化了曾经的稀缺心态。

生活中我们应当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权衡式思维,把注意力放在真正值得关注的事情上。“攀比”和“面子”显然不是最重要的东西,幸福和成长才是。

过年就要买中华烟?你在乎的“面子”,其实是带着自卑的认知失调

二.调整自我

那种必须为之竞争的尊严比争吵更无价值,因为真正的尊严,其本质就是容忍。没有一个人的尊严在竭力维护时会毫无损伤。——泰勒

1. 转变认知。

你在乎的东西,其实在别人眼里没那么重要。我们费心想营造的认可,未必是真正的认可。

很多时候,我们追求的社会认同是一种个人感觉,因为合群也可能只是一种安慰剂。那些敢于坚持自我的人反而更容易赢得尊重。

不论阿森买多少中华烟,他得到的还只能是怜悯和轻视。如果不能努力去实现更好的人生,旁人决不会付出真正的尊重。

尊重可能源于对方的人品、能力、修养、名望等,却从不会因为虚荣。

2. 延迟满足。

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并不一定是错,如果我们是理智地决定,那这是一种进取。但是,在非理智心态下追求的虚荣,则是缺乏自律的体现。

真正成熟的人都会用自律来管理自己的欲望,而延迟满足就是实现自律的最好方式。如果能关注长远价值,牺牲当前的短期愉悦,延迟一下再满足,人生中的很多困扰便会迎刃而解。

延迟满足可以让我们暂时规避了诸多诱惑的打扰,从而更容易做出理性的选择。

努力用更大的价值去赢取未来更大的成就感,这比用虚荣掩饰自卑获取一时的快感要有意义的多。

过年就要买中华烟?你在乎的“面子”,其实是带着自卑的认知失调

所有的竞争,最后都可以归结为与自己的竞争。——张方宇

人生大部分焦虑都来自于认知失调,而成长就是不断调整自己认知与行为实现一致的过程。

真正厉害的人,从不用炫耀来证明什么;真正自信的人,也不会在意旁人的目光。他们知道自己的目标,更明白自己应该关注什么。

让自己内心强大,则宠辱不惊。正如李超人所说:建立自我,追求无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