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见血:楼市的尴尬!买不起也卖不掉。大家怎么看?

东震木


买不起也卖不掉,接下来可能成为楼市小白的常态。

买房本来就是一件高风险的事,房地产发展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接下来,想要买房升值,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还有很多可能只是开发商画的大饼,或者是规划迟迟不能落实,买不起也卖不掉的现象会更多的出现。

所以,环沪房地产观察小编认为,在未来的市场上,首次置业的选择很重要,除非真的是想投资炒房,否则在买房时不要考虑过多的升值空间,多考虑房屋的居住属性,这样即便卖不掉,自住也不会太难受。


环沪房地产观察


在郑州看房从去年6月份到今年已经一年有余,别的地方不敢说,至少经开区及管城中州大道附近房子还是比较了解的,如果一套房子低于市场价3-5万,看房的人还是很多的,你可能一犹豫,这个房子就没了,我先后遇到3次这种情况,一开始也觉得房多人少,购房这没有这么多,但现实是打脸的,格林已经16年的小区价格依然坚挺,需要多趋之若鹜,一旦出现稍低于市场价几万的,几乎半年之内就能成交,宏光那种无绿化可言,容积率上6的小区看房都络绎不绝,这就是我看到的郑州市场,哪些总是说卖不出去的,不知道是真是假,建议刚需合适就下手吧


净土一方JF


以我个人的真实经历来回答下题主的问题吧。最近我刚好在一线城市购入房产,又在出售自己名下一套三线城市的房产,从这买卖过程中的感受来说,在我所在的一线城市购买房产,在售价符合市场行情的前提下,并不存在卖不掉的情况。而在三线城市出售的那套房产,确实没有一线城市那么容易卖掉,但是如果价格在同小区有优势,也是很快就能出售的。我今年4月份开始看房,在热门片区看房发现,看房者络绎不绝,并且买卖速度非常快,有些房产甚至挂盘一周就卖了,但是有些片区却不然,相对比较冷静,可以慢慢选择,但是基本价格符合行情的,也在1-2个月左右能卖掉。


而关于买不起这个话题,真的是深有感触。我目前工作的地方,就在深圳房价最高的片区,就最近的成交情况来看,很多买豪宅的业主中,一次性付款的占比较高,几千万几天时间就能全款到位,这是真实情况,不是买不起,而是你的视野没有到达这个圈层,不知道真正的有钱人其实真的很多,他们不是缺钱,也不是不买房,他们是在找他们认可的房子来入手。这个世界财富分化越来越严重,80%的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里,一点不夸张,当我们是那80%的人时,我们看到的都是穷人,当我们有机会看到那20%的人时,你就发现怎么会有这么多有钱人。

以上纯属个人经验分享,勿喷!


lucky365


说真话、讲实话、不废话、没套话,让我们今天说一点大家都能够听得懂的人话,大家好我是你们的社长。

对于当前的楼市来说,买不起也卖不掉,并不是楼市的尴尬,而未来5~10年这属于楼市的常态,如果节奏踏准一步到位你就能卖一个好价钱,如果一步错步步错也许你的房子根本卖不掉。

闭着眼睛买房就赚钱的时代过去了,一铺养三代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房地产作为经济支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先知先觉者已经下车了。

买不起的房子

为什么说房子买不起,很多人也许没有细算过这一笔账,但从最近社长的统计发现,任何一个城市的房价都是平均月薪的三倍,而大部分城市的房价已经超过了平均月薪的4倍,甚至高达5倍以上。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比如说工薪阶层来说,不吃不喝三个月的工资可以买一平米的房子,一年可以买4平米的房子,10年可以买40平米的房子,20年可以买一套80平米的房子。

关键问题是你还要不吃不喝才能够买得起,中间还不能算通货膨胀,平时你还不敢请假休息,过程之中你还不敢吃好的喝好的,你的人生才是真正的尴尬,而楼市依然是楼市。

卖不掉的房子

房子卖不掉的真正原因是房价不高,导致房价过高的真正原因是当前城市可利用土地越来越少,土地拍卖的价格越来越高导致房子价格越来越高。

第2个最主要的原因是收入与房价并不协调,导致工薪阶层难以购买房屋,就算付首付买了一套房子也需要祖宗三代的心血,而且需要赔上自己后半生的幸福。

有价无市是当前房地产行业的常态,所以说在进入2020年2月份的时候恒大地产率先打出了打折销售的标语,同时还可以签订无条件退房,转介绍还可以获得1%的提成,引发了全民销售。

但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快速回笼资金去量化,从线下销售转移到线上销售,打了一杆漂亮的降价球,而这个擦边球直接打蒙了线下销售的房产中介,同时也打醒了控制降价的地方政府。

综合来看:买不起的房子依然是原来的房子,而买不起的工资依然是原来的工资,卖不掉的房子却在发生着变化,价格上出现了变化,销售模式上出现了变化,激活了刚性需求的,同时也开启了房价的下跌之路。


社长财经


算个账。

我们这儿是个六线小县城,平均房价六千多一平米。平均月工资大概就是两千多一点,三个月才能买一平米,一年四平米,买一个100平的房子,需要工作25年。假设夫妻俩都工作,则需要12.5年。前提是不吃不喝,孩子不能上学,当然也不能有任何消费。

假设你是只有一个孩子的普通的三口之家,你的父母因为你的婚姻已经因为彩礼等其他耗尽了一生的财富,买房是指望不上父母帮忙了。在我们当地的消费如下:生活费每月:2000元(这些包括吃穿用度,红事白事,电费水费电话费等),孩子至少要上三年幼儿园,每月学费:1000元(包括孩子的零食,看病,买衣服等)。上小中学都要学个才艺或者补个课什么的,也算每月1000元,这些硬性支出每月3000,假设夫妻俩都上班,两人一个月五千,则每月剩两千,一年剩24000元,一个100平房子需要650000元,需要二十七年才能买的起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

你结婚的时候23岁,加上27年,你五十岁了,一辈子你没干别的人,就为了这栋房子拼命了。

还有的说:我交首付,可以先享受了,那我告诉你,你只交首付,钱就不是65万了,可能要一百万


清河老高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楼市这两年确实比较尴尬,开发商负债率有80%之高,着急卖房还债,又不敢随便降价太多。前些年房价无序快速上涨,导致很多人买不起房。才会出现开发商不敢降价卖不掉,客户买不起的尴尬局面。

开发商降不起也卖不掉:

买涨不买跌的购房心态,使开发商只能涨价不敢降价。只有涨价的时候,人们才会买,开发商也有得赚。降价的时候,购房者不是想办法退房,就是打砸售楼处等,让开发商很是头疼。

地价不降,调控加强。大家都知道,房地产主要的成本是地价,虽说这两年房价有所下调,可地价却没有降过,只是多了一些流拍和底价拿地的现象。说明这两年房企利润太薄或无利润,再降价也只能是赔本赚吆喝,而客户却并不买账。

开发商高达80%的负债率,降不起。如果平均降价20%以上,那就直接导致开发商资不抵债,结果只有破产。开发商降不起、卖不掉,只能硬抗,也许抗过去还能等到柳暗花明的一天,不然就只有死路一条。

刚需购房者等不起也买不起!

结婚生子、成家立业。这是人生必过的一道坎更,对于有房一族来说,可以暂时不换房,将就将就也能过去。但对于纯刚需族,除非碰到真爱,不然没房就很难过丈母娘这关。即使过了这第一关,等到了面对生孩子的问题,你就要掂量一下是否生的起。刚需等不起也买不起。

掏空六个钱包,负债累累。当下,很多刚需族,咬咬牙,好不容易付了套房的首付,还要背负巨额房贷。

房价上涨容易下降难。从房地产市场这二十来年的发展规律来看,房价说涨就涨,分分钟让人望尘莫及。但要降个价,那真是挤牙膏似的,难上加难。虽说这两年调控,控制住了房价上涨的势头,但谁也保不齐什么时候控不住。刚需族不敢再等,但很多还是买不起,只能拼命挣钱。

解铃还须系铃人,房地产市场软着陆是破局的最佳办法。

1、缩小房地产与其他行业的差距。引导资金流向实体产业,实体产业的发展,不断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遏制房价上涨,使人们的收入尽快能买得起房。

2、稳经济控房价。控房价势必会影响国内经济增速,但为了避免过去房地产市场越控越涨的覆辙,房住不炒、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调控将长期执行下去。

3、应避免应避免房价大跌的惨痛教训在国内上演。日本楼市泡沫破裂时,首都圈和京畿圈新房均价在一年内分别降了34%和49%,并进入连续十几年的下降期。

4、增加土地供应、限购打掉投资性需求。使房地产市场稳中有降,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最终找到一个平衡点。

综上所述,虽说楼市这两年处境尴尬,开发商卖不掉,客户也买不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房地产市场的软着陆。这种尴尬局面也将很快破解。


京南楼市观察


房子因为其独特的属性成为了居民只有居住价值,就有投资价值的商品,因此想要买房的人自然就多了起来,想通过卖房获得收益的人也多了起来,但是在楼市持续发展之后,开发商的新房供应量充足的时候。二手房房东更加追逐利益的时候楼市的尴尬场景就出现了。



我们可以发现现在楼市当中,不少人是想买房买不起他买了房的人是想卖房又卖不掉。尴尬的场景,也表明了当成楼市的发展现状,购房者投资情绪逐渐增加,反而推动了开发商新房的收益节节攀升,新房数量的增加,有大大降低了二手房的销售空间,也会购房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对于很多想要投资房产的人来说,可以说是成也房产,败也房产。

其实对于买不起有卖不出的这一种楼市现象也是比较好解释的根本原因还是源于房价的持续上涨。

首先房价的持续上涨,让房价高企让不少还没有房的人确实是囊中羞涩对购房无从下手。而很多人又不想通过其他渠道来买房或者是降低个人的购房标准,因此就属现在买不起房的怪圈当中。

而卖不出房这边也是因为房价高涨,因为看到了其他人买房之后所获得的收益。所以说现在的房价上浮的幅度非常大,但是有很多房子收到新房子,中间其实是有价无市的并不容易卖出去,而对于很多二手房房东而言,降价卖房就相当于让自己歌手又不愿意,所以房价一直也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状态之下,久久卖不出去。

买不起有卖不出这就是老师的尴尬,买不起的人买不到卖不出去人的房子,这也是老师的尴尬,总有人没钱买房子,也总有人想卖房子卖不掉,二者之间就不能达成一种共识,让房子更好的流转流通起来说白了,这其中的原因也都是一个利字,也是真的很尴尬了。


房产老J


我个人所在城市(上海)没有觉得卖不掉。买不起肯定有,但是也要说怎么叫买不起买得起。月薪1万想买1千万的,家里没存款当然买不起,家里有存款就买得起。本地人置换,500万卖掉房子,要换5000万的当然也是买不起,但换600万那就买的起。所谓买不买得起,是要看是不是按自己能力来。不能说,手头有500块想干5000块的事,那当然就是买不起。所以我觉得还是得具体细说。

1.开发商卖不掉,那需要看哪里,比方说上北广深,一手楼盘开盘。那不是卖不掉,是想买买不到。我在上海,看到一手楼盘开盘最多的情况是,排队拿号,很多新楼盘最终意向和购买比超过5:1,夸张的就不说了。不说以前,就近阶段,比如远一点的万科天空之城、中环内的晶耀名邸或金茂府等等。这根本不是卖不掉,而是抢不到。当然也有卖不掉的,比如最近比较火的。。。鹤岗。卖不卖得掉不能一概而论,我个人认为,一线城市,短期内,不可能存在卖不掉的楼盘。当然离市区远的,有可能销售情况没有那么火爆,但也只是卖的慢而已。相反,越离市中心近的项目,越好卖,或者说越抢不到。我不止一次申明我的观点,那是因为土地的稀缺性以及不可复制性所造成的,加之一线城市的城市吸引力,让人口不断增长。有人就会有住的需求,地就那么点,当然会涨。而且一线城市的房价,那么多人叫高,那为什么还要往一线城市去呢?有没有打脸的感觉?也是因为虽然生存难度提高了,但机会一样也相对的提高了。相比四线城市,一线城市成功的概率相对更高一点。因此一线城市短期内不会存在房子卖不掉的情况。二线城市,相对就弱一点,但我相信也不太会卖不掉,只是去化速度问题。但三四线城市,可能就会有卖不掉的情况出现了。卖不卖得掉不能说的那么绝对,我觉得应该说是卖的速度,我觉得和城市规模成正比。城市越小卖的速度越慢,甚至卖不掉。

2.买不起,那要看是不是按自身实力来。比如如果是置换,那肯定买得起,毕竟卖出一套买进一套。但就像刚刚说的,你不能说你卖了500万的房子也买不起5000万的房子,还抱怨房价高。我觉得这个也要从地域去看。比如长期三四线城市生活工作的工薪阶层,突然跑到一线城市的市中心,突然说想买套房,但是买不起。这也是抬杠,不合理。但反过来,如果他是在一线城市郊区买的话,我相信还是有能力购买的。就好似说置换,你不能说你卖了四线城市的房子,要换一线城市的房子。但买不起,这不是抬杠么?房价这个东西是市场经济规律下产生的自然结果,存在即合理。一个城市,总有一个中心点,相对的越接近中心点的房子肯定越贵,当然买得起的人也越少。难道这不是正常的吗?相比工薪阶层,有钱人的确是属于少的。总说有钱人多,其实这应该有个比较。有钱人其实在整个中国,或者全世界范围来说,所占人口的比重并不大。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拼搏得到了一定的财富、权力当然会享受、购买好的东西,包括房子。你努力了多少,自然能买得起对得起你努力的东西,也包括房子。当然了,努力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不是充要条件,不是努力就肯定能成功。说的大一点,我认为这世界上根本没有东西是会让所有人都买不起的,价格再高昂,无非是购买者更少而言(不说感情这类虚拟的、情感类、或无法定价的东西),有的话那是噱头,不然它的存在就不合理,而不合理就不可能存在。卖不掉可能的,就是定价不合理,但也是话说回来,他定价不合理的目的是什么呢?商品用来卖,就是为了卖掉的,定一个卖不掉的价格又是一个本身不合理的逻辑。但要说买不起,除了乞丐(他成为乞丐我也一直认为,是自己没有努力导致的结果)以外。按自身实力、资金合理规划,总有能买的起或者说能够买到的,适合自己的房子。



优室


卖不掉的原因是什么呢?地段不好?价格太高?还是什么,找到中介把价格适当降低些,只要不是太差的房子应该都是可以出手的。

如果想置换房产,一定要先去了解自己的需求,我现在买房是要解决孩子上学的问题,那你需要的是学区房;如果只是想解决住的问题,那就尽量找离自己单位近点的小区,这样可以给你省下不少在路上浪费的时间。

尽量选择地段好、物业管理好的小区,这样不管是安全性或舒适度都会让你觉得自己花这钱值得,而且房产增值也快,万一想出手置换大房也好脱手。

另外,个人认为买二手房特别需要眼缘,当一套房子你一进去觉得特别舒服,很干净温馨,房型方正,不缺角,大门不对厕所,房东也是面善之人,说明这房子差不到哪去,价格又合适就要早点出手,因为没有十全十美的房子,而且好房子它不等人。总之我们把握住大方向即可,以上为个人拙见, 仅供参考!

祝好运,早日买到心怡的房子哈!



小猪吃的饱饱520


能卖掉呀,我亲戚170平刚卖掉330万,买的时间80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