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西汉皇帝废太子,大多以失败告终,难不成连圣旨都能违抗吗?

西汉王朝是由刘邦在打败项羽之后一手建立的,也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强大的一个王朝。但这个朝代的建立多少有一些偶然性,后世经常做的一个设想,如果秦二世并不是胡亥而是扶苏的话,秦朝也许真的能够再向后延续数百年,汉朝根本不会出现。所以这以后,汉朝吸取了秦国灭亡的教训,对皇位继承的确立极为重视。

但西汉的储君确立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这样一来,决定太子之位的就不是皇帝,而是皇后了。因此,西汉历代有很多太子都不能让皇帝满意,才会有多位皇帝意图罢免太子,但其中大部分都以失败告终,就连开国皇帝刘邦也是如此。这是为何?难道皇帝的圣旨都能违抗吗?

为何西汉皇帝废太子,大多以失败告终,难不成连圣旨都能违抗吗?

就拿刘邦为例子来说吧,当年刘邦因亲率大军征伐英布,不幸被流箭射中,后来回到长安后,就一直在病中。此事发生在公元前195年,这时候的刘邦已经是位62岁的老人了。高龄加上重病,刘邦可能觉得自己的日子不多了,于是就想安顿后事。不过在他的计划中,有一件事最为惊险,那就是废立太子:废太子刘盈,立赵王刘如意为太子。

刘盈是刘邦与皇后吕雉所生,按照制度来说就应立为太子。但是刘邦并不喜欢这个儿子,倒是对和戚夫人所生的儿子刘如意十分满意,觉得刘如意很想他。再加上戚夫人的"枕边风",刘邦就有了废太子的念头。

为何西汉皇帝废太子,大多以失败告终,难不成连圣旨都能违抗吗?

刘邦这个计划几乎遭到了所有大臣的反对,但是他态度很坚决,朝中没人能够阻止。吕后非常着急,找张良想办法。张良就给吕后出了一个主意,那就是请出天下名士的代表人物商山四皓:东园公、甪(lu)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

刘邦问商山四皓,"我请诸位很多年,你们都拒绝了我,如今怎么跟随了我的儿子呢?"

商山四皓回答道:"陛下您傲慢无礼,而太子则是恭敬仁慈,这天下的有志之士人人都愿意为太子效力。"

此言一出,刘邦就知道,废立太子的事要黄了。所以他对自己最宠爱的戚夫人摊牌:"你都看到了,现在连我都请不动的商山四皓都为太子鞍前马后,这太子看来是动不了了。"

为何西汉皇帝废太子,大多以失败告终,难不成连圣旨都能违抗吗?

从这件事就反应了大多数西汉皇帝废太子失败的根本原因:朝臣的干预、皇后强大的后台和深入人心的嫡长子继承制观念。

皇帝罢黜太子失败的首要原因自然是因为太子自身的政治集团太过庞大。西汉的太子设立的都比较早,朝廷之上往往容易形成以太子和皇帝为核心的政治集团。太子政治集团的过于强盛为皇帝罢免太子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为何西汉皇帝废太子,大多以失败告终,难不成连圣旨都能违抗吗?

其次,嫡长子继承制的约束让大家认为国家的存亡和太子的地位密不可分,即使是皇帝,也不能公然篡改祖宗之法。这也给皇帝罢免太子造成了巨大的阻力。

最后,则是太子没有犯过太大的错误。在西汉时期太子地位其实是其实是十分稳固的,如果皇帝不能拿出太子犯大罪的铁证,朝臣是不会允许皇帝罢免太子的。在这种情况之下即使太子没有卓越的政绩,只要他不犯下太大的过错,皇帝是不能一人拍案,将太子废除的。

因此,只要是太子没有犯太大的错误,贵为刘邦也没能废黜太子的地位,后世皇帝就更不用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