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神器”ECMO全靠進口,核心技術在哪裡?


“救命神器”ECMO全靠進口,核心技術在哪裡?


“救命神器”ECMO全靠進口,核心技術在哪裡?



病人不行了,準備上ECMO…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使用ECMO成功救治首例重症新冠肺炎患者…


ECMO作為一種醫療急救設備,可以代表一個醫院,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的危重症急救水平…



救命稻草

ECMO 原理 是什麼?


ECMO,全稱為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體外膜肺氧合,也就是人工肺。是一種用於協助重症心肺衰竭患者進行體外呼吸循環的急救設備。其原理是將血液從靜脈中抽出,經膜肺氧合血紅蛋白並清除二氧化碳後,再

用驅動泵將血輸回患者體內。


“救命神器”ECMO全靠進口,核心技術在哪裡?

ECMO運作模式


ECMO在重症治療中可暫時替代患者的心肺功能,減輕患者心肺負擔,為醫療人員爭取更多救治時間。儘管不可直接逆轉局勢

,但ECMO仍是拖住死神的最後一道屏障


“當所有手段用盡仍無法維持患者生命,ECMO 可以延長生死的界限”,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臟外科危重症中心主任侯曉彤說,“ECMO 不是靈丹妙藥,它不能治療病症。”


開機7萬

靈魂拷問 :為何這麼貴?

「1.奇貨可居核心部件3M壟斷」


ECOM作為高端醫療設備,昂貴的費用被分為兩部分。當我們關注到使用在患者身上的層面的時候,其實已經到了產業末端。前期的儀器本身造價、中期使用耗材費用和終端使用和維護費用,決定了它註定是個不能以「性價比」論價值的續命機器。


ECMO最核心的部分是膜肺和血泵。分別起人工肺和人工心的作用。膜肺要承擔血液氧和,就要求用作膜肺的材料既擁有很好的透氣性能,又能實現長效疏水。


“救命神器”ECMO全靠進口,核心技術在哪裡?

ECMO設備運營模擬


目前,PMP(聚4-甲基1-戊烯)被公認為是作為"膜肺氧合器"的最優介質。但因為ECMO原材料中最核心的

PMP聚烯烴材料只有3M公司旗下的Membrana公司能獨家供應,因其產能緊張,也導致下游ECMO企業產能受限。


PMP聚烯烴材料供應是壟斷的,價格也是壟斷的,所以奇貨可居。


一個包含離心泵頭、管道和膜肺的耗材包價格在3萬至6萬之間,其中單一的膜肺就要約4500元/個。


「2.市場有的全靠進口」


世衛組織總幹事高級顧問艾爾沃德說:“如果我感染了,我希望在中國治療。中國一家醫院有5臺ECMO,歐洲都沒這麼多。”


但事實上,中國目前無一企業可以生產,目前國內擁有的400餘臺ECMO均從國外進口。縱觀全球範圍內,ECMO市場主導廠商以三家為主

,且均為外資企業——


  • MAQUET(邁柯唯),ECMO龍頭廠家,隸屬於瑞典 Getinge潔定(OTCMKTS: GNGBY)醫療系統集團;


  • Medtronic美敦力(NYSE: MDT),全球醫械巨頭,2019年20家上榜世界500強的醫藥企業之一。


  • LivaNova理諾琺(NASDAQ: LIVN),ECMO 品牌為Sorin(索林)。


2018年,ECMO國內市場約2.4億元,其中Maquet(邁柯唯)市佔率約70%,索林和美敦力緊隨其後。據華西證券測算,若國內1442家三甲醫院都配置ECMO,潛在市場約18億元。其中ECMO設備採購金額為4.76億元,每年耗材包金額為約13.25億元。


“救命神器”ECMO全靠進口,核心技術在哪裡?


而中國目前無一企業可以生產,其背後有技術門檻、臨床使用制約、市場需求等多重因素。


從產業鏈來看,上游ECMO核心原材料PMP在全球僅一家供應商,中游設備廠家由進口國外企業為主導,國產公司沒有生產ECMO的廠家,

即使有,例如三鑫醫療(300453),也只能生產耗材包中的穿刺導管和連接導管等輔助耗材,而泵、膜肺等核心部件無法供應。


從需求來看,作為重症搶救設備,平時它的需求量相對而言並不大,但關鍵時刻卻不夠用。ECMO技術是一項風險高、較複雜且創傷大的治療手段,一般只考慮用於常規治療手段失敗、預期病死率高達80%以上的嚴重心肺衰竭患者。


作為頂尖的生命支持技術,醫護人員對ECMO的操作管理會有一個學習曲線,不是讀了說明書就能上手用的。除了國內三甲醫院的重症監護室(ICU),大部分醫療機構都沒有硬件支持和會使用ECMO的醫護團隊。


「3.開機7萬花在哪了?」


國內ECMO的採購均價為165萬,移動ECMO設備300萬左右。這在醫療設備中並不昂貴,ECMO使用期間的費用為100~150元/小時,也並非天價。


大家所傳的“ECMO一響,黃金千萬裡”主要是指的ECMO高昂的開機啟動費用。其中包括耗材費用(3-6萬)、ECMO服務費用(1-1.5萬/天)、醫護團隊支持費用(1-2萬/天),以及附屬的檢測、藥品、設備更換等費用。


這樣拆解來看,醫院端患者使用ECMO治療費用就十分高昂了,使用一週至少就需要14萬元。在國外,ECMO開機費用更是從10萬美元起。


曙光在哪

醫療器械產業發展空間大,我們缺點啥?


ECMO設備的需求量有限,但ECMO一次性耗材包需求則是源源不斷的。儘管國內目前尚無生產ECMO設備的公司,但能生產ECMO耗材包中部分輔材的三鑫醫療,在中南醫院使用ECMO成功救治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後,股價應聲漲停,此後一個月來持續走高,28日再次漲停。


“救命神器”ECMO全靠進口,核心技術在哪裡?

“救命神器”ECMO全靠進口,核心技術在哪裡?


據Grand View Research發佈的最新研究報告,2018年全球ECMO市場規模為267.6百萬美元,並將以4.4%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到2026年達到377.8百萬美元


類似於ECMO這類高端醫療設備,在進入醫院開啟救命作用之前就面臨著重重挑戰。南京醫科大學附屬無錫人民醫院黃潔等人認為,外資企業憑藉售後利潤佔主導的盈利模式,不僅在價格戰中輕鬆獲勝,還在醫療設備售後服務上設置重重障礙。


政府雖然對國產醫療設備給予大力扶持,但決定醫院採購與否的關鍵因素,終究還是設備的技術和服務。由於進口高端醫療設備的銷售價格和維修價格居高不下,成為居民醫療成本高企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當我們自豪的轉述WHO官員艾爾沃德的誇讚時,也需要看到,由於民族醫療器械產業發展長期落後於發達國家,醫院在採購高端醫療設備時沒有足夠的選擇餘地,外企對醫療設備售後服務市場的壟斷之所以衝不破,也與本土企業和醫療機構的“內憂”尚未得到解決有很大關係。


醫療器械產業伴隨人類健康需求增長而不斷髮展,被譽為朝陽產業,是全球發達國家競相爭奪的領域。新冠之後,對重症醫學重視將上一個臺階,國內重症領域的醫療企業也會受到市場關注


創新研發之路漫長而艱辛,國內有能力供應且國產化率較高的產品,其帶量採購的降價幅度也更為明顯,進口產品仍佔主導的細分市場其議價降價的幅度則較為有限。ECMO等高端醫療設備的需求增大,也對國產器械行業的創新研發提出了更高要求。



Reference:

  • 華西證券股份有限公司:ICU必備設備ECMO緊缺,國內市場有望從2億元增加到18億元
  • 市界:“和死神買時間”的ECMO,光開機就7萬,3M壟斷核心部件
  • MIT科技評論:ECMO在新冠疫情中扮演上帝?專家:不具備大規模推廣條件,並非所有人都適用

文案 | Ruru、大煦

排版 素材美工 | Ruru、小趙



關注海聚

海聚科技投資有限公司是聚焦於幫助創新創業企業成長的綜合性科技服務提供商,在英國與德國設立了“海聚中英科技創新中心”“海聚中德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以倫敦、法蘭克福和光谷三地三中心運作的方式,圍繞前沿科技創新,開展海內外高層次人才交流、國際技術轉移、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智庫諮詢、論壇合作、投融資等專業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