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恶从善,惠及子孙---学《道德经》改本性受益无穷


第三课 善 人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以求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弃恶从善,惠及子孙---学《道德经》改本性受益无穷


修道修德做善人,自古以来,华夏子孙都非常看重,不仅是个人的事情,更是改变人类自身生存环境的需要。下面让我们看看一个弃恶从善的故事:

窦燕山是五代后周时期的一个土财主,为人尖酸刻薄,小肚鸡肠,虽然妻妾成群,直到三十岁还没有孩子,在古时候,三十无子算是晚育了,窦燕山非常着急。

一晚,父亲托梦说是他无子是因为做坏事太多。窦燕山醒来后决定痛改前非,修身养性,做个好人。接济穷苦人,还在家开办个私塾,请穷人家的孩子免费来学习。窦燕山彻底成了一个大善人。

果然,后来窦燕山有了五了儿子。有了自己的前车之鉴,他对儿子们实行严格的家教。他的严格不仅是要求孩子,关键是严格自律。他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己实际的言行举止去影响孩子。塑造了孩子良好的品格。

窦家虽然家庭成员不少,但人人和睦相处。夫妻相敬如宾,举案齐眉;手足间友好谦让,可谓兄道友,弟道恭。一家人相亲相爱。

最终,五个儿子成才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他们先后登科及第,入仕为官,被当时人称为“窦氏五龙”这也是五子登科典故的由来。

这就是改恶从善带来的收获,不仅仅自己受益,更是惠及子孙后代。明白了这个道理,大家必将从善如流,家庭、社会环境自然和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