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86%醫院實現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為什麼我還要再重複做檢查?

大家好,我是心血管病醫生李運濤。這兩天看留言有人抱怨說去了醫院就是開檢查,做化驗,之前做過了還需要重新做……,今天咱們就說一說這個事兒。

你有沒有碰見這種情況,同一種病,換了一家醫院治療,就必須把之前的檢查重新做一遍,因為各家的檢查結果互不相認;患者不但時間“傷不起”,錢包也“傷不起”。早在2006年衛計委就意識到這個問題,開始推行檢查檢驗結果互認。

每去一家醫院都要做檢查,為什麼?

成效也是很明顯,到2018年,焦亞輝在接受財經雜誌採訪時表示,全國86%醫院實現同級檢查檢驗結果互認。

每去一家醫院都要做檢查,為什麼?

既然這麼多醫院都可以互認檢查檢驗結果了,怎麼給患者的感覺並沒有數字這麼好呢?去了其他醫院還要重複做檢查呢?


每去一家醫院都要做檢查,為什麼?

化驗單最底部有結果互認的標誌


這裡面有很多原因,我今天只從醫學角度分析一下,為什麼有些檢查要重複做。網上有很多其他原因的分析,我就不說了。

1,化驗結果隨病情變化而改變

人體每時每刻都在進行數以萬計的化學反應,好在人同時具有強大的調節力,可以維持人體內環境處於一個範圍很窄的穩態,從而讓細胞處於最佳工作狀態。例如,血液PH值穩定在7.35-7.45,如果PH值<7.2,就出現了嚴重的酸中毒,可能有生命危險。

在身體出現疾病時,人體會主動做出改變以應對疾病狀態,或組織器官損傷後會出現異常,如感染時,血常規白細胞升高,就是為了更好的清除細菌,病毒感染導致心肌炎時,心肌酶就會升高。做相應的檢查檢驗就是為了發現這些改變,幫助診斷並評估病變嚴重程度,制定治療方案

隨著病情變化,化驗檢查結果也會出現相應的變化。年前一個心衰合併感染的老年女性患者,輾轉幾家醫院最後來到我們科,第一家醫院時,腎功能檢查血肌酐偏高,第二家醫院時尿量逐漸減少,血肌酐升高一倍,到第三家醫院時,幾乎無尿,血肌酐升高3倍,到我們科時,血肌酐升高6倍,血鉀也很高,很快就給做了血濾(腎臟替代治療)。如果不復查血肌酐、血鉀,不積極治療,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2,檢查是有時效性的。

每年做體檢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手術前也必須要做相應的檢查,以評估手術指徵、手術風險。一般兩週以內的檢查可以不用複查。有些人在門診已經做了一些檢查,有些短期內可能變化不大的項目,比如胸片、血常規、凝血、尿常規等,經醫生評估後可以不復查,有些經醫生判斷可能出現變化的項目,必須要再複查,因為檢查結果反映的是檢查當時的狀態,醫生需要知道患者現在的狀態。

3,使用某些藥物時,需要定期複查相應指標。

最典型的是糖尿病,我們需要檢測三餐前、後和睡前血糖,一天要測7次,以調整胰島素或降糖藥。

再比如房顫或瓣膜置換術後的病人,需要使用華法林抗凝,抗凝不足和抗凝過量都會引起嚴重的併發症,因此需要維持INR在一個合適的範圍。但華法林的個體差異很大、受影響因素多,剛開始服用時,很容易過量或不足,這就需要頻繁監測INR,調整華法林劑量。

好了,我是心血管病醫生李運濤,關注我,獲取健康資訊也可以私信我諮詢。咱們下期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