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平均降水量高達1605mm,確是千年不澇的城市?靠的是它

你若來到這個城市,說起福壽溝這個工程恐怕是老少皆知。福壽溝已守護這個城市將近上千年,至今仍完好暢通,並繼續作為贛州居民日常排放汙水的主要通道。

在這裡降水量大的時候是這樣的


年平均降水量高達1605mm,確是千年不澇的城市?靠的是它


年平均降水量高達1605mm,確是千年不澇的城市?靠的是它

贛州的古浮橋


年平均降水量高達1605mm,確是千年不澇的城市?靠的是它

圖為贛州經開區無福壽溝

福壽溝位於江西贛州,修建於北宋時期,工程由數度出任都水丞的水利專家劉彝主持,是罕見的成熟、精密的古代城市排水系統,根據城市地勢西南高、東北低的地形特點

,福壽溝以州前大街(今文清路)為界,分為兩部分,受古代城市風水文化的影響,兩部分主要線路的走向形似篆體“福”“壽”二字,於是因形而命名。


年平均降水量高達1605mm,確是千年不澇的城市?靠的是它


年平均降水量高達1605mm,確是千年不澇的城市?靠的是它


年平均降水量高達1605mm,確是千年不澇的城市?靠的是它

贛州城(以前稱為虔州)也常年飽受水患。北宋熙寧年間(公元1068年-1077年),劉彝在此任知州,規劃並修建了贛州城區的街道。同時根據街道佈局和地形特點,採取分區排水的原則,建成了兩個排水乾道系統。


年平均降水量高達1605mm,確是千年不澇的城市?靠的是它

圖為劉彝在贛州的雕像


年平均降水量高達1605mm,確是千年不澇的城市?靠的是它


年平均降水量高達1605mm,確是千年不澇的城市?靠的是它

四賢坊紀念了對贛州傑出貢獻的四位,其中之一就是劉彝

目前贛州在建福壽溝博物館選址在慈姑嶺傳統風貌街區區域內,具體位於厚德路與海會路交叉口東北側,魏家大院南側

,比鄰魏家大院、慈雲塔、文廟等名勝古蹟。福壽溝博物館的建設,將進一步激發河套老城區城市活力,彰顯贛州福壽溝特色文化。

目前該項目正在加緊施工,預計在12月20日,博物館地下室和一樓可對外開放。

最後附上贛州福壽溝排水溝原理圖


年平均降水量高達1605mm,確是千年不澇的城市?靠的是它

文章中部分圖片為網上所下載,其版權歸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