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无能产品乏力,江淮沦落安进之过?

领导无能产品乏力,江淮沦落安进之过?

嘉悦A5,会是江淮的回光返照之作吗?

老实说,如若不是一段时间以来,因“撞脸”了玛莎拉蒂和起亚的,嘉悦A5及其新能源衍生版iC5,这两款全新轿车产品的推出,偶尔在朋友圈刷波屏。

处境每况日下的江淮,怕是要和许多二三线国产品牌一样,被外界遗忘在了车市寒冬之中。

领导无能产品乏力,江淮沦落安进之过?

销量连续三年大幅下滑不说,企业盈利能力也持续减弱(2018年一度出现大幅亏损),近几年的产品更是乏善可陈。与之对应,江淮在市场中的声量和存在感日渐式微。

以最近的2019年为例,江淮汽车去年整体销量为42.1万辆,同比下降8.9%。关键是,无论是商用车还是乘用车板块,均呈现出了下滑态势,轿车、SUV、MPV各细分市场全线溃败。

这不仅与2016年64万辆的高峰值相去甚远,与2011年江淮完成权力交接前的49万辆也有不小距离。

领导无能产品乏力,江淮沦落安进之过?

要知道,2011年的江淮,一度还是位列中国产销量前十大车企集团之一,将如今自主品牌的领军车企吉利、长城和比亚迪,均甩在身后。

毋庸讳言,相比于昔日的光辉岁月,如今的江淮正处在极速下行通道。

01

众所周知,作为安徽土生土长的大型地方国有企业,江淮汽车的前身是成立于1964年的合肥江淮汽车制造厂。

领导无能产品乏力,江淮沦落安进之过?

靠造商用车和底盘起家,一度做到了国内中档轻卡领域的龙头老大,并连续多年保持了高速增长。

进入新世纪,尤其2005年前后,伴随着小汽车陆续开进中国寻常百姓家,在强人左延安的带领下,老牌商用车企业江淮与时俱进,萌生了进军乘用车市场的想法。

2006年5月18日,江淮首款越野型SUV瑞鹰下线,堪称是江淮“商转乘”的前期“试水”之作。

领导无能产品乏力,江淮沦落安进之过?

紧随其后,2007年江淮轿车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同年江淮轿车亮相上海车展,为江淮进军乘用车领域做足了铺垫。

2008年1月17日,伴随着江淮首款轿车宾悦批量下线,宣告江淮正式奏响了进军乘用车领域的号角。

其后几年诸如和悦、和悦RS等一系列家轿产品陆续上市,江淮汽车进入“商乘并举”的新时代。

领导无能产品乏力,江淮沦落安进之过?

到2012年前后,彼时的江淮一路高歌,无论是销量规模还是整体势头,稳居自主品牌第一梯队。

02

2012年1月10日,对于江淮汽车及很多老江淮人而言,注定是一个值得铭记的重大时间节点。

那一年元旦刚过,安徽省的一纸文书,宣告了江淮汽车结束长达22年的左延安时代,正式进入安进时代。

领导无能产品乏力,江淮沦落安进之过?

​ 江淮现任董事长安进

在此之前的2009年,年满花甲达到退休年龄的左延安,因安徽省政府的挽留,继续在江淮汽车董事长的位子上,“超时服役”了三年。

但岁月不饶人。

江淮毕竟是一家大型地方国有企业,组织有组织的规则和制度,左延安再有能力、在江淮内部威望再高,不可能一直在江淮无休止的干下去。

况且历经长达22年的掌舵操盘,彼时的江淮不仅完成了上市、“商转乘”等关键动作和布局,随着“悦”子辈的一连串家轿车产品的推出,“商乘并举”的江淮迈入了企业发展快车道。

领导无能产品乏力,江淮沦落安进之过?

江淮前任董事长左延安

左延安退休,安进上位,不仅是时间的选择,也是安徽省政府和江淮自己的选择。

当然,安进的父亲曾经是江淮的老厂长,根正苗红“江淮红二代”的出生背景,某种程度上为安进登上江淮最高的权力舞台,打下了基础和起到了助推作用。

03

围绕安进及他执掌下的江淮,过去这些年来业界内外,一直争议不断。

这种争议声,在去年9月份的时候一度达到空前高度,当时有传闻称安进即将退休,引发了外界对于安进过去这些年执政“功与过”的大讨论。

领导无能产品乏力,江淮沦落安进之过?

安进(右)同蔚来汽车李斌交流

一些“激进”的媒体,甚至在报道中采用了,诸如《罪臣安进》、《无能独裁者安进》这样的犀利标题,进行盖棺定论。

与之对应,也不乏有媒体跳出来给安进辩护和“平反”。

在这部分人士看来,安进治理下的江淮近些年是在走下坡路,是个骨感的现实问题没错,但放眼国内许多同行车企来看,和江淮面临类似处境的,并不少见。

所以江淮的没落,是时代背景下的行业普遍问题,非安进一人所能掌控和扭转。

领导无能产品乏力,江淮沦落安进之过?

在笔者看来,时代不同,行业、市场、以及消费者都在不断变化,拿今天的江淮跟十年前的江淮,拿安进和左延安进行直接对比来下定论,的确多少有些过于简单粗暴。

但一个公认的事实是,今天安进治理下的江淮汽车,在同行中所处的地位和形势,的确大不如从前。这无关具体的销量和利润等指标数据。

大环境对所有的企业都是相同的,为什么有的企业混得好、甚至后来居上,而江淮却将一手好牌打的稀烂。

领导无能产品乏力,江淮沦落安进之过?

嘉悦A5电动版iC5

譬如,新能源领域江淮发力较早,一度具备较大的先发和领先优势,但几年下来当吉利、广汽新能源等后起之秀搞得风生水起之际,江淮更多的还在“原地踏步”。

再比如,以S3、S2这对双子星为代表的SUV车型,在2015、2016年前后也一度销量火爆,成为了当年细分市场的“大黑马”。

但还没等到SUV热潮褪去,江淮旗下的这些SUV产品便早早地“哑火”了,后面意欲冲高的S7也没能逃过折戟沉沙的命运。

领导无能产品乏力,江淮沦落安进之过?

昔日的销量明星和大黑马瑞风S3

事实胜于雄辩。江淮近年来的快速没落,固然与大环境有紧密关系,但更多的还是源于自身的摇摆不定和不思进取。

对此,你很难说这跟掌舵者没有直接关系。从这个角度来看,与业界公认的强人左延安相比,外界质疑安进的领导无方和“无能”,也并非没有道理。

写在最后

8年光景转瞬即逝,回看这些年安进治理下的江淮,市场表现几经起伏。

既经历过最初接任的头几年的失意,也在2015、2016年前后尝到过SUV巨大市场红利的甜头,从2017年至今则继续走在了下行通道。

江淮的没落,究竟是“时代淘汰你与你无关”,还是“人祸大于天灾”,我想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与判断。

领导无能产品乏力,江淮沦落安进之过?

只是对于那些曾经深度参与和见证过,江淮光辉岁月的“老江淮人”来说,回味起来应别有一番滋味。

时至今日,或许还有许多人时常怀念左延安领导下的江淮,只是岁月如梭,没有人能够真正“倒带”到8年前。

嘉悦A5背水一战,江淮不成功便成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