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畢節日報》頭版刊登了一則平凡而又令人感動的報道

今天《畢節日報》的頭版上

刊登了一則報道

題為《播散誠信之光 孕育滿滿希望》

今天,《毕节日报》头版刊登了一则平凡而又令人感动的报道

報道的“主角”

是赫章縣銀山社區的孩子們

小小的他們

卻有大大的正能量

原文如下

1393名孩子、4000餘冊圖書、2400多次借閱……這是赫章縣銀山社區“希望小課堂”圖書閱覽室“開門”以來,留下的一組普通數據。

咋一看,這些數據並沒有任何特別的地方!

但如果為此加上一個前提,再把這組數據串聯成另一句話:2018年10月以來,主要服務對象為1393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銀山社區圖書閱覽室,4000餘冊圖書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孩子們2400多次借書,自行選書、登記,看完後自行歸還、登記,中間沒有丟過一本書、毀壞一頁紙,留下的只有一本本借閱登記記錄……會讓人從中看到什麼?

10月15日下午4點後,很多放學回來的孩子不是先回家,而是走進銀山社區的“希望小課堂”。

六年級的肖禮貴,把書包往課堂的桌子上放好,快步走進圖書閱覽室,小心翼翼翻閱圖書過後,選定了一本《考場作文》,在登記本上認真登記書名、借閱人、借閱時間、電話號碼等信息,隨後回到座位,把書裝進書包,開始完成當天老師佈置的作業。

“以前在老家,可沒這麼多書給我們看!”從珠市鄉搬遷到銀山社區的肖禮貴說,“這是我第四次借書,因為六年級作業要多一點,所以看課外書的時間要少一些。但只要有時間,都會過來看看,多增加點閱讀量。”

閱覽室雖然不大,但卻窗明几淨,書籍擺放有序,牆上“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的標語格外醒目。

據悉,為了豐富和拓展孩子們的課餘知識,銀山社區團支部在“希望小課堂”有限的空間裡,“擠”出了閱覽室的位置,供孩子們借閱。

“書籍、書架,都是有關單位和愛心人士陸陸續續捐來的。一開始只有幾百冊書,後來關心的人多,書也多了起來。”銀山社區志願者、同時也是閱覽室管理員的李玉林說,“孩子們借書、還書基本都不需要管,他們都會按規定登記,就連還書時放書,大家都會‘對號入座’,基本沒有亂放的習慣。”

“因為每天人來人往的,一開始也擔心不好管理,怕書丟、怕大家亂劃,但通過積極引導後,孩子們都很自覺,一年多來一本書都沒丟過,他們的行為真是值得‘點贊’。”李玉林說,這樣的情況讓人“頗感意外”的同時,更多的是感動。

金銀山街道工作組成員程朝芝感嘆,這些孩子雖然來自偏遠山村,年齡也小,但他們卻用實際行動,證明和彰顯了什麼是無人監督的自覺、肅然起敬的誠信,“這樣的品質,讓我們看到的更多是滿滿的希望!”

今天,《毕节日报》头版刊登了一则平凡而又令人感动的报道

一組普通的數據

一句句樸實的話語

赫章縣銀山社區的孩子們

用誠信品質感動著我們

願播散誠信之光的他們

今後能更好地綻放光彩

今天,《毕节日报》头版刊登了一则平凡而又令人感动的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