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說周知,在乾隆之後的嘉慶、道光皇帝都是相當的窩囊的,沒有什麼能力,因而,也使得大清江山江河日下,一年不如一年。道光帝當政的時候,也曾經想振作,他甚至很節儉、很勤奮,據說他每週只吃一次肉,但這樣的節儉仍沒能改變大清王朝薄暮西山的衰運,道光帝還是在鴉片戰爭前後的內憂外患的焦慮中病逝了,他到死都沒能使得大清朝有所振作。
1850年,道光皇帝帶著無盡的遺憾離開了人世。時年道光帝69歲。按照傳統的說法,人過七十古來稀,道光帝沒有活過七十歲。進入這一年的1月23日,他的繼母孝和皇太后去世,國事艱難,本就年老多病的道光帝加上身心上受到打擊,身體一下子垮了下來,他病了,病得很重,人只有重病的時候,才會去想那許許多多的事情,想那過往的人生,想自己的身後事,他最為擔憂的是江山社稷。那麼,窩囊的道光皇帝為什麼在他百年之後,將大清江山交到了更為窩囊的咸豐皇帝手裡呢?
這是有歷史原因的。1850年1月24日早上,天還不亮。感到去日不多的道光帝就把宗人府、御前、軍機、內務府主要部門的大臣招來了,他還讓太監喊來了皇四子奕詝的老師杜受田。此刻,道光帝雖然病痛,但他仍然堅持正襟端坐,保持天子的尊嚴。他吃力的宣佈:皇四子奕詝立為皇太子。他宣佈這個決定後,奕詝也被召來,各大臣在新老兩位君主的面前,打開了一個精緻的匣子,展閱1846年道光帝的立儲諭旨。此外,道光帝還頒下一份硃諭:“皇四子奕詝著立為皇太子,爾王大臣等何待朕言,其同心贊輔,總以國計民生為重,無恤其他。”
道光帝共有九個兒子,他之所以會選中四子奕詝,這裡需要說一說,他的這些皇子們的情況。道光帝的長子叫奕緯,按說在皇族家庭裡“長房長子”,地位是比較優越的,道光帝為什麼不選他為接班人呢?說起來他這個兒子也是個不成器的貨色。也許是大阿哥的緣故,第一個兒子嘛,嬌生慣養是難免的,可是竟慣出了這個兒子舉止輕浮、吸食鴉片的毛病。想不到奕緯如此的不成器,很是節儉的道光帝十分厭惡;更可悲的是,由於荒淫無度,他年紀輕輕就死了。那麼二子、三子呢?可悲的是他們都沒有活過兩三歲便夭折了。四子就是奕詝。五子是奕誴,對於五兒子,道光帝也是不太喜歡。六子便是奕訢。在諸多的皇子中,道光帝最喜歡的就是四子和六子。特別是六子奕訢,生於道光十二年(公曆1832年),道光帝最為鍾愛,是諸子中唯一由道光帝親自封王的一位,即恭親王。
因為道光的喜愛,在皇位的選擇上,道光帝曾經一度傾向於奕訢,可以說他是咸豐帝奕詝最強力的競爭者。但是奕訢在性格上比較率真,而奕詝卻是一個八面玲瓏的人。道光帝權衡利弊,還是選擇了奕詝為皇位的繼承者。但是,道光帝出於對他這個六子奕訢的厚愛,將他封為恭親王。將這個遺囑一同放到冊立皇位繼承人的那個密匣裡,一匣二諭,這是自雍正皇帝秘密立儲制度以來,僅有的一例。
喜愛歸喜愛,但皇位還是傳到了奕詝頭上。1850年2月26日,也就是道光帝去世的第二天,奕詝即皇帝位,是為咸豐,以1851年為咸豐元年。
咸豐帝即位後,和他的父親一樣,也渴望有所振作,有所作為。還別說,咸豐帝當政後,他工作到真的很積極,每天都有很多的諭旨下達,不少代表著民意陳情的奏摺,咸豐帝都要親自批閱,不勞軍機大臣動手。他也曾經一次次的暗暗發誓,一定要使大清再現康乾時的榮光。
盡然,咸豐帝積極努力,渴望有所作為,但他從父親手裡接過來的大清,嚴重的內憂外患,僅僅憑藉一腔熱情是遠遠難以實現振作的。再說,咸豐帝畢竟接受的是傳統教育,骨子裡是深厚的儒家思想,面對西方世界的日新月異,面對列強的不斷侵略,要挾,他並沒有什麼好的對策,這樣,他在內憂外患,被動挨打中,僅當了11年皇帝,便悲憤地離開了人生,要說他的人生,比起他的父親道光皇帝來說,那真是更加的不幸,更加的悲劇。
閱讀更多 作家李書緯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