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臨汾:晉商湮滅的輝煌——洪洞馬牧許家莊園

洪洞馬牧許家十世祖許知源與武林高手施繼文的一段往事

在許家世襲家譜中得知,許知源是九世許鋒的次子,名知源,字曉泉。生於道路光八年(公元1828)九月十一日,卒於同治五年(公元1866)五月十六日,享年39歲。例授修職郎議敘八品(注:授予官職時同時授予的虛銜,像今天軍銜。)。其哥哥名敦源,字春泉,例贈武德騎尉守禦賜示所千總。許知源與武林高手施繼文在咸豐四年(公元1854)重繪了洪洞通背拳拳譜。其拳譜流傳甚遠,北至晉中,中平陽大地、南至風陵渡及槐鄉兩岸仍有眾多洪洞通背拳習練者,該拳譜的仿製版本民間有許多,定勢變化不明顯。

山西臨汾:晉商湮滅的輝煌——洪洞馬牧許家莊園

許知源後代居住的老宅

山西臨汾:晉商湮滅的輝煌——洪洞馬牧許家莊園

許家後代採訪時身體很好,後來遭遇不幸

“洪洞馬牧大人小孩都會幾下通背拳,要問師傅是何人,馬牧人沒有師傅,老的在練,小的在看,農閒時練武的村民聚集在一起,小的跟著學”這是洪洞通背拳界人士解不開的迷。洪洞通背拳第八代傳人秦根基、樊漢武及臨汾市武術協會副主席、洪洞縣武術協會主席胡安輝都認可的傳說。

山西臨汾:晉商湮滅的輝煌——洪洞馬牧許家莊園

而在樊漢武保存的許知源序和施繼文跋中可以管窺一斑。

山西臨汾:晉商湮滅的輝煌——洪洞馬牧許家莊園

許知源,字曉泉。他說自己不聰明,對讀書不感興趣,反爾酷愛舞棒弄槍和拳術。聽說神拳郭永福有通背一書,他將武藝傳給了賀家莊的賀懷壁和韓家莊的張茂齋(名秀德),2人是好友,並精通武藝。張茂齋將傳給了其子張逢巒、張逢原和女婿吉曉林先生,“賀師之徒無濾數百人,而得其真傳者,唯有洪段郭學仁及北平施繼文。”

山西臨汾:晉商湮滅的輝煌——洪洞馬牧許家莊園

山西臨汾:晉商湮滅的輝煌——洪洞馬牧許家莊園

他在序中說,公元1853年秋(咸豐癸丑年),聘請施繼文來到許家,除了講學文化還教授拳術,施先生除了拳腳好身手,還精通“日月無影奪命諸槍”。他也感受到了通背拳的巧妙之處。 吉先生(書升)的文才十里八鄉都很有名,他還精通通背拳術,吉先生還繪製了通背拳的圖式。這個圖雖然多但善本卻少,他恐怕通背拳術越傳越久,失去拳術中的精華。讓郭學仁請“曉林、繼文二先生校正無訛” 隨後讓當地的畫家侯有德複製了通背圖式,好讓通背拳“以垂久遠” 。讓通背拳不改廬山真面目,讓愛好通背拳的人們不至於以訛傳訛。至於通背的妙處,吉書升已經詳細介紹,這裡不再重複” 。

山西臨汾:晉商湮滅的輝煌——洪洞馬牧許家莊園

許知源(字曉泉)在公元1853年(咸豐四年歲次)農曆甲寅閏七月二十有六日簡邑馬牧的半畝園杏花屋寫下了這段文字。

山西臨汾:晉商湮滅的輝煌——洪洞馬牧許家莊園

從施繼文寫跋的時間與地點判斷,他的跋是為許知源的通背圖式而寫的。而且時間也僅晚於許知源序兩天,“咸豐四年歲次甲寅閏七月二十有八日,暈村施繼文顯丕氏於馬牧杏花屋之北軒, 施繼文在跋中說,“書不破萬卷無以知筆之神,拳不學通背無以知藝之妙”,學習拳術,必然要吃苦,還要用心要有志氣,勞其筋骨,看著師傅的步伐與手勢,如影隨形,才能學會學精。他聽說郭永福獨學20幾年,遊遍了全國各地,拜訪了許多名師,在武林中“譁然而稱奇” ,“餘生也晚”,而師叔是有心人,從他那能聽到郭永福的故事,也是自己的大幸。

山西臨汾:晉商湮滅的輝煌——洪洞馬牧許家莊園

他說自己是武安暈村人,15歲愛好劍術,“跡遍幽燕” 也就是河北、北京、山西大同等地。20歲已經學會四種拳術套路,才來到禽昌(洪洞縣北魏仍屬平陽郡,洪、趙屬禽昌縣)賀家莊、韓家莊,先跟張茂齋、後隨賀懷壁。二位師父都是郭老太師的高徒,無論是為人還是武德都是佼佼者。

山西臨汾:晉商湮滅的輝煌——洪洞馬牧許家莊園

他視二位大師如自己的親身父親。7年間,對於通背拳雖然沒有學到全部,在看他們練習的過程中,管中窺豹,略見一斑。二位師父知道他謹慎,便將通背拳的精華傳給了他,沒有一點隱藏。他晨昏演習,不敢懈怠。

山西臨汾:晉商湮滅的輝煌——洪洞馬牧許家莊園

他來到萬安,已經30多年了,心裡時刻記得不能以為自己會舞拳弄棒,就高高在上,從沒有惹事生非,這才得到2位師父的真傳。現在他已經白髮蒼蒼,留著通背拳真傳也沒有啥用了?今天將通背拳的真締傳下來,也是2位師父教的。他感慨:離開家鄉數十年了,今年 秋天,東家許知源不嫌棄自己地位低下,讓自己住在了他家的北房,給他家的晚輩及弟子講課,閒時切磋武藝。自己的武藝本來就不精通,師父曾經以其昭昭,示人昏昏。今天他將其昏昏,示人昭昭,不管精通不精通了。

今年秋天閏七月,東家許知源請畫家侯有德畫通背拳圖式。侯繪圖時,他正好在馬牧,因為看到了吉書升的原著,並仔細翻閱,去偽存真,並讓大兒子“等身作勢”,共同完成通背拳圖式。讓拳譜圖式廬山面目不改,照葫蘆畫瓢,能看到是新的。圖式完成後,東家許知源作了序,讓自己題辭,“餘不揣固陋祥之”有些煩瑣不配為辭,充其量也只是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