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貴在相知,相知在於急難

歲末年初,似乎一夜之間,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神州大地。鍾院士的告誡在耳邊久久迴響,口罩的作用已經從基本防護功能提升到“生存還是毀滅”的無上地位。

年前就有疫情傳聞,但本人心存僥倖不以為然,後驚悉疫情擴展,倉皇奔走於藥店之間,只為求一包醫用口罩。跑遍半個淮安區,無功而返,推門迎上妻子喜憂參半的面龐:“你出門之後我翻箱倒櫃,終於找到幾個醫用口罩,不知是啥時候存下的。”那包口罩早已開封,數了一下只有七個,但畢竟聊勝於無。小心翼翼手握口罩,似乎攥著全家人的性命。

沒過幾日,疫情升級,隨著淮安市確診病例信息每日的公佈,我們這個小城的民眾第一次切身感受到危險是如此之近。不出門、不待客、不走親訪友、外出戴口罩等防疫指令深入人心。口罩,這個原本很多人不在意、不屑使用的日常生活物品,已經與芸芸眾生的人生安全劃為等號。

妻子掘地三尺僥倖尋得的那幾個口罩,如同將軍身上的盔甲披掛,無它,怎能抗敵?我們一家三口的日常使用都要精打細算,恨不得一副口罩裁成兩個用。一開始,當天用完的口罩都掛在陽臺通風晾曬,後來妻子甚至用掛燙機高溫消毒,每個口罩都用到不能用為止。苦熬到二月初,庫存告急。眼巴巴看著最後一個口罩也將壽終正寢,我如同大戰前夕的士兵苦無一槍一彈而頓足嘆息。藥店買去?早已斷貨,網上預約?不爭氣的手速和網速生生憋死了那顆初心!

2月5日下午我“居家休息”正躺在沙發上發呆,這時響起了清脆的手機鈴聲,微信好友"藍天"的頭像在閃爍,藍天是我的一位同事的微信名,這是一個臨近退休的老哥,原是一名戰鬥機飛行員,二十多年前轉業到工行淮安楚州支行工作,跟我在同一個網點蹲過,後來輪崗維護自動櫃員機,疫情期間每天都在上班。

我趕忙接通電話,傳來了他熟悉的聲音:“要口罩嗎?”

此景如同久旱逢甘霖,又彷彿口渴遇醇漿。

我按捺住激動的心情,帶著幾分虛偽回覆:“多嗎?不多就算了?”

對面乾脆利落:“我閨女寄來的,聽說你們書香門第小區有一例確診,我現在就給你送去,五分鐘後小區門口等我。”說完電話就掛了。

我趕忙下樓,這天雖有太陽,卻乾燥寒冷,正所謂春寒料峭,小區裡冷冷清清,沒了往日的熱鬧,相鄰的樓裡有一人確診新冠肺炎,他們那個單元門上寫著“重點防控區域謝絕入內”,白底紅字十分醒目,門口拉著的黃白相間的警戒線在寒風中瑟瑟發抖。

來到小區門口,"藍天"已經等在那裡,見我來了隔著小區大門的欄杆遞過來一包口罩:“不要嫌少,需要再說”,言罷拂衣而去,只留下小區門口值守的幾個疫情防控志願者羨慕的眼神。“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這時局,能送你口罩的絕對是生死之情!”

手捧口罩,暖在心頭。轉身回家,才想起還沒來得及表達自己的感激。女兒見我手中的口罩驚呼:“天吶,還是N95!”看著女兒驚喜又羨慕的眼神,我竟有幾分得意,我為有這樣的好同事、好朋友而自豪。正所謂:人生貴在相知,相知在急難。患難識朋友,誼長情永在!(朱超淮 )

人生貴在相知,相知在於急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