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釘在恥辱柱上的潘金蓮的重新認識,顛覆原著

大家對潘金蓮的認識,僅僅存在於《水滸傳》中扁平的人物形象。在《水滸傳》中,潘金蓮是個過場性,陪襯性的人物,她的出現,是為了描寫武松的正直,剛烈而設置的對立面。從《水滸傳》的故事來看,潘金蓮只是扮演了一個淫婦的角色,她勾引武松,她嫌夫賣風月。武松不為所動,且義正言辭地罵她一通,於是一個堂堂正正的武松形象便塑立起來了。潘金蓮殺了武大去做西門慶的小老婆。於是武松殺嫂為兄報仇的驚心動魄的場面,一個剛義勇敢的武松形象,令人肅然起敬。因此在《水滸傳》中,潘金蓮只是以“淫婦”為性格特徵

潘金蓮出身於一個裁縫之家,從小就死了父親,家庭困難,她娘把年僅九歲的她賣到王招宣的府裡學習彈唱,不久王招宣死了。又被賣到張大戶家,十八歲被張大戶收用。同時又遭到張大戶的老婆的不容而毒打。張大戶將她嫁給了武大郎。潘金蓮的出生是如此不幸,她的命運由不得她自己做主。但她又是要追求人生幸福,她明白自己的處境。當遇到武松之後,她心中早已不平的怨恨萌發了,同一娘所生的武松和武大有著天差地別。武松的勇敢,讓她感到幸福與安全。可以說,武松是她發自內心的愛,可是,信守綱常倫理的武松拒接了她,她對幸福的追求成為了泡影。正當此時,命運使他邂逅了風流的西門慶。她的內心再次出發了,並投入到西門慶的懷抱,因而越發嫌棄武大郎,但是這“枯樹皮”畢竟是她的丈夫。封建社會婦女受丈夫的支配,如果武大不休妻,她是無法與西門慶做夫妻的。因此,她殘忍地毒死武大,嫁給西門慶。

被釘在恥辱柱上的潘金蓮的重新認識,顛覆原著

西門慶妻妾成群,潘金蓮並沒有得到她想象中的那種地位,她只是西門慶尋求刺激的對象。美滿姻緣的夢幻成為泡影,妻妾爭寵中,她變得兇殘,潑悍,想方設法害死李瓶兒的兒子官哥兒。西門慶死後,潘金蓮被逐出家門,王婆將她作為商品買賣,張二官想買,周守備想買,陳敬濟想買,恰此時,武松回來了,於是武松假借迎兒大了,娶她回家,看管迎兒為由,要娶潘金蓮。她滿心歡喜,心中萌發了新的希望,不幸的是命運又在捉弄她,武松將其領進門,立刻殺死了她。“把刀子去婦人白馥馥的心窩內只一剜,剜了個血窟窿”武松從此去了梁山。潘金蓮悲慘地死去,在充滿罪惡人生路途中,為自己的人生畫上了句號。

被釘在恥辱柱上的潘金蓮的重新認識,顛覆原著

愛情:

女人是為愛情而活動,純真,甜蜜的愛是女人的夢想。在這一點上,潘金蓮也不例外,且表現地異乎尋常。在沒有遇到西門慶之前,她只是抱怨自己的婚姻不幸。自從遇到西門慶後,西門慶用他的權勢幫助潘金蓮殺死了武大郎,走向了她自認為的“幸福”可不想,西門慶並不是她的歸宿。為了得到西門慶的專寵,她百般逢迎西門慶,可是嫁過去不久,西門慶就對她膩了,去妓院尋找李桂姐,一連十幾天不回家。她託代安帶帖子給西門慶,反遭到西門慶的辱罵與責備。妻子思念不歸的丈夫本是愛的表現,但在那樣一個複雜的封建社會下,潘金蓮是沒有這個權利的。愛情的代價就是如此,不能得到回愛,就會得到一個深藏於心的輕蔑。所以,潘金蓮在報復的過程中一步步地墮落下去。潘金蓮自從進西門慶家,無時無刻不擔心失寵,當得知李瓶兒懷孕時,對其冷嘲熱諷,惡毒攻擊,她的生日因官哥兒出滿月而取消,而李瓶兒的生日卻辦得紅火……這一切,使潘金蓮對李瓶兒恨之入骨。既而上升到殘害官哥兒,訓練雪獅子,最終如願以償嚇死官哥兒,氣死了李瓶兒。這時的的潘金蓮已經從最初的追求愛情幸福變得兇狠毒辣,在這種變態的追求中一步一步地走向墮落。所以,可以說追求美滿幸福的婚姻是潘金蓮走上罪惡的出發點。

被釘在恥辱柱上的潘金蓮的重新認識,顛覆原著

財力:

眾所周知,西門慶妻妾成群外,還寵著一些妓女。這在封建社會是非常普遍的現象,而爭強好勝的潘金蓮不滿足於西門慶的幾千分之一的愛。她要得到西門慶的專寵。所以她表現得兇殘,潑辣,狠毒。同時,這也是她懦弱與自卑的表現。在眾妻妾中,她沒有優勢,吳月娘是正妻,西門慶死後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孟玉樓有資產,李瓶兒更是有錢,李嬌兒和孫雪娥雖然沒有資產,但排名在潘金蓮之前。“女子無才便是德”,但是在當時,潘金蓮的才沒用,財最管用。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潘金蓮是自卑的,是缺乏安全感的。我想這也是她使盡一切招數,意欲得到西門慶專寵的出發點吧。

被釘在恥辱柱上的潘金蓮的重新認識,顛覆原著

她生活在腐朽,社會環境複雜的封建時代,身為女性,不能自己掌握命運,面對社會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和男權制度,她不安於現狀,渴求得到幸福,卻遭到重重阻止。在追求中,喪失了自我從而走向墮落的深淵。所以說,潘金蓮只是一個被封建制度,封建禮教,男權社會壓抑,逼迫,扭曲,異化了的可憐的女性形象,後世對其只以“淫”字來評價,顯然太過牽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