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走進意大利——歷史簡介

帶你走進意大利——歷史簡介

意大利國旗

意大利共和國(意大利語:Repubblica Italiana),簡稱意大利(意大利語:Italia),是一個歐洲國家,主要由南歐的亞平寧半島及兩個位於地中海中的島嶼西西里島與薩丁島所組成。國土面積為301333平方公里,人口6080萬 。北方的阿爾卑斯山地區與法國、瑞士、奧地利以及斯洛文尼亞接壤,其領土還包圍著兩個微型國家——聖馬力諾與梵蒂岡。


國名來源

一般認為意大利這個名稱是源自於希臘人傳入的奧斯坎語Víteliú而來,擁有幼牛之地的意思 [1] 。“意大利”這個名詞第一次出現在希臘作家Erodoto的作品中,根據當時一位叫安條克的歷史學家,Italia從前只有用來稱呼現在南意大利部分的地區,本指亞平寧半島南部古布魯蒂姆地區(拉丁文:Bruttium,現在的卡拉布里亞),再不久,Italia已經可以視為意大利部落Oenotria的同義詞,也可以適用於其他地區。希臘人逐漸使用“意大利”這個名稱來稱呼一個更廣大的地區,但是直到羅馬人征服整個半島以後,意大利這個名詞才適用於整個亞平寧半島。 原意後來引申為

居住此地之人(希臘文:Italiótai)。

根據詞源學考證,“italiós”為希臘語化的埃特魯利亞語,同源詞亦見於同時期其他記載,對此意大利詞源學家、哲學家瓦羅(Varrone),與天文學家、哲學家伽利略均有所考證。但仍有專家對結果質疑,認為其詞另有所源。最近語源學家——喬萬尼·塞梅拉諾,以其論證以印歐語系源於某種閃米特語而聞名——以語言學角度考證並提出該詞源自阿卡德語atalu,意為“日落之地”。

意大利首都羅馬,幾個世紀一直都是西方文明的中心。意大利是歐洲歷史古國,在舊石器時代就已有人類在這片土地上生活。據古代神話,傳說羅慕路斯(Lomulus)和他的孿生兄弟雷穆斯(Lemus)是由母狼撫養和哺育的——於公元前753年建立了羅馬。事實上,自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意大利部落就居住於此。古羅馬先後經歷羅馬王政時代(前753~前509年)、羅馬共和國(前509~前27年)、羅馬帝國(前27~476年)三個階段,存在時間長達一千年。羅馬共和時代基本完成疆域擴張,帝國時期成為以地中海為中心,跨越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14世紀的意大利成為歐洲文藝復興的發源地。15世紀末,法國和西班牙爭奪亞平寧半島鬥爭激化,導致了持續數十年的意大利戰爭。18世紀民族主義開始覺醒。19世紀意大利復興運動興起,撒丁王國開始逐步統一南北,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國,1870年攻克教皇國首都羅馬,完成意大利統一 。二戰戰敗後廢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國。


帶你走進意大利——歷史簡介

意大利地圖


文藝復興


意大利文藝復興(Italian Renaissance)開創早期的文藝復興時代,即從14世紀末期到大約1600年之間,一個具有文化上重大改變與成就的時代。雖然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4世紀早期,意大利文化裡的許多面向大致都是中世紀的,而且文藝復興一直要到這個世紀結束時才整個呈現出來。Renaissance 這個詞 (意大利文:rinascimento) 的字面意思是“重生” (英文:rebirth),而這個時代最為人熟知的是,在被文藝復興人文學者稱為黑暗時代之後,重新對古典的古代的文化產生興趣。這些改變雖然很有意義,卻集中在菁英階層,絕大多數的人民生活跟中世紀比較起來,幾乎沒有什麼改變。

意大利文藝復興從意大利北部開始,集中在佛羅倫斯。它接著往南傳佈,對羅馬的影響尤其大,而羅馬大致上是被文藝復興教宗們重建的。意大利文藝復興在15世紀晚期達到全盛時期,當時外國入侵使整個地區陷入混亂。但是,文藝復興的想法跟理想散佈到歐洲其他地方,開啟北方文藝復興與英國文藝復興。

意大利文藝復興最為人熟知的是文化方面的成就,包括佩脫拉克卡斯蒂廖內馬基維利的文學作品,藝術家米開朗基羅和達芬奇,還有偉大的建築物如佛羅倫斯的聖母百花大教堂和羅馬的聖伯多祿大殿。


意大利是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也是歐盟和北約的創始會員國,還是申根公約、八國集團和聯合國等重要國際組織的成員,意大利共擁有54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 ,是全球擁有世界遺產第二多的國家(第一中國) ,意大利在藝術和時尚領域也處於世界領導地位,米蘭是意大利的經濟及工業中心,也是世界時尚之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