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莹——晚清秦商中的传奇女商人

文 | 志闲

“周莹是一个生活在封建枷锁下的巾帼英雄,是一个值得肯定且有成就的清末女商人,是一个有衔有权、心地善良的女官吏,是一个人性十足的女慈善家。”

-----摘自《安吴商妇》后记


秦商也称陕商,被认为是中国按地域亲缘关系最早出现的商帮,历史上“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走西口”这些家喻户晓的词都是因秦商而来,可以说秦商是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一块“活化石”。

晚清时期,胡雪岩、盛宣怀、王炽等一批巨商强势登上历史舞台,然而在众多的商人之中,大清朝秦商中第一位注册的女商人周莹却显得尤为传奇。 在还处于男尊女卑的晚清时期,作为一个年轻寡妇,周莹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勇气和创新精神,将一个即将倒闭的商业大厦建成了商业帝国;因捐资助饷被慈禧封为“一品诰命夫人”;因兴水利,办教育,建文庙、开设粥厂,好善乐施等等义事,在关中地区传为佳话。前段时期,作为商界的女强人,周莹独一无二的传奇经历又被改编成了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红遍整个中国。

周莹——晚清秦商中的传奇女商人

周莹(1868-1909年),字竹君,1868年出生于陕西三原县鲁桥镇孟店村。其曾祖父为周梅村,在清朝嘉庆时期是三原商富大户,家道殷实,富甲一方。然而,经过同治初年的陕西回民反清起义,周家十七院古建筑被烧十六院,仅存现在大家熟悉的“周家大院”一院。周家受到重创,自此家道中落。随着周莹父亲周海潮的故去,周家在三原富甲一方的荣耀就成为历史烟云。

几年之后,周莹的母亲周胡氏中了泾阳首屈一指的富商安吴堡吴家老管家的“圈套”,将16岁的周莹嫁入吴家,为重病缠身的独生少爷吴聘冲喜。一年后,周莹的公公吴尉文决定乘船南下巡检自己的商号,可偏遇急流,翻船溺水于黄河。不久,病入膏肓的吴聘也撒手人寰。周莹在花季年华变成了寡妇,在族内领养了一名尚在襁褓的男婴为嗣,同时接手经营吴家的商业。

其实,吴家之所以能够重振雄风,主要是周莹勤于学习,熟稔经商之道;善于用人,驾驭有术;敢于革新,创新管理,赢得新的商机和人心。


勤于学习

周莹从小就天资聪慧,禀赋过人,后师从泾阳名士百里,慢慢被调教成一名出类拔萃能文能武的女孩。小时候,经父母的耳濡目染,她对生意一事略知一二,后来又读了《商家便览》《辨银谱》《客商一览醒迷》等书,慢慢积累了一些商业知识。嫁到吴家之后,周莹深受公公的言传身教,熟稔其“和谐、圆世、慎微、诚恭”从商准则。“见车让路宽,见人礼为先”的吴尉文教导周莹和儿子:宁可舍得十万银,不可恶言伤人心。他曾说:“商人应成为百姓日常生活的老师,在售出物资时,也售出为人处世的美德与经验。”公公吴尉文留下的《从商札记》也使周莹获益匪浅。

周莹——晚清秦商中的传奇女商人

油画家晏子-吴氏周莹真实画像(图片来自于网络)

周莹的父亲虽已故去,但其生前商圈好友都对她爱护有加。周莹的婶姨钱惠珠教导其:“忍者身之宝,慎勿与人争。慈悲之力,最为广大。千万不可只寻他人病,不究自己过。”东乡堡首富、长安东乡堡总商号东家大掌柜姚平义也借助民谣教周莹如何做生意:“做买卖不用学,人家咋做你咋做;嘴甜点,眼亮点,介绍商品带吆喝;和气生财人缘好,吸引买主要策略;多与官家做沟通,遵守律条不会错;同人团结心一条,生意红火没啥说。”

当然,这是对一般小本买卖而言,若像周莹这样要做好一个大商人,姚平义说还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要具备一个敢字。一个敢字必须成为其事业成败的根基。第二,要把自己融入人海,成为各色人等的对话者,借助外界的智慧和力量,完成或实现自己的抱负。第三,要学会付出,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以上姚平义经过切身体验总结出的生意经,让周莹在川中平息“川花总号”易号内乱过程中都得到了一一验证,也让周莹真正领悟了长辈们说过的

“见人礼为先”、“忍者身之宝”的道理,明白了能饶人处且饶人的重要性和化敌为友的难能可贵。

在重庆巡查商号期间,周莹还专门向重庆裕隆兴总商号的掌柜赵佩章请教经商的经验和秘密。赵佩章是一位重庆土著居民,在商号做掌柜四十多年,他的名字在重庆商界就是财富的象征。在周莹讨教时,他便毫无保留的道出了自己的从商经验:先做人,识大体;尊商道,明事理;勤思考,要大气;细谋略,莫投机;吃小亏,头宜低;对同人,不可欺;不贿官,少嫉妒;坦荡荡,少戚戚;敢作为,善化敌;出奇招,抓商机;用良才,远媚俗;奖要准,罚要惜;敢正财,驱邪意;拿得起,放得下;往前走,戒犹豫;诚为本,信为机;谋大事,方能立。

周莹在得知师弟,也是其手下经营着两个商号的大掌柜尚李昌英收藏着他的曾祖父手抄本《营商杂记》时,便兴奋的索来拜读。拿到书,翻开书页便埋下头去,花了两个时辰一口气读完,还将其中《秦商悟道七绝歌》抄录了下来:


秦商悟道独七缘,花开天下结果甜。

仁义做事树榜样,诚信为商史书赞。

兴尚富国境高远,丝绸古道全传遍。

明清两朝秦商帮,叱咤风云名播远。


“为人绝学”开先河,和气生财是血脉。

处处与人多为善,仗义疏财广结缘。

谦恭谨慎防人妒,跨荣大肚不为恶。

赢得人气成事业,宅心仁厚天地宽。


“关系绝学”是基石,真诚感人情义结。

成大事者靠朋友,困难临头援手多。

解人危困勇出手,雪中送炭助人乐。

众人成事力量大,高山可攀海能过。


“生意绝学”学问大,懂得商道方活络。

重视创立金招牌,诚信开得万家锁。

先赚名气后赚钱,办事恭敬不欺客。

买卖做得越灵活,财源滚滚流成河。


“用势绝学”费思量,把握时事商机多。

时势能把英雄造,乘势而上胜算握。

掌控时局争分秒,抓住商机敢掌舵。

运筹帷幄敢为先,创造辉煌人生乐。


“用人绝学”靠谋略,有才谋事创霸业。

荟萃精英人才济,千艰万难可突破。

以利激人情动人,用人之长容小节。

鼓励下属敢决策,精心栽培积大德。


“谋略绝学”成大事,有谋有略为智者。

凡事长远放眼量,抱守残缺酿大祸。

学会借鸡下鸡蛋,蝇营狗苟绝不做。

要想取之必先予,利义成就非凡业。


“成事绝学”非易事,需有胸怀和气魄。

自信开得大海船,乘风破浪锲不舍。

吃亏也是占便宜,学会吃亏能成佛。

遇事天塌沉住气,福祸所倚有因果。

得失之心抛脑后,赚财致富终生乐。


秦商独领风骚早,营商悟道经验多。

享誉中华数百年,吾辈虚心好好学。

古有先秦陶朱公,近有秦商百家姓。

我辈今朝学先贤,汲取经验振雄风。


周莹不仅自己认真研读了此书,争得师弟尚李昌英的同意后,还将《营商杂记》刻印了五百本赠送给友好同人阅读。先天的聪慧过人,再加上后天勤于好学的品性,让周莹在经商的道路上势如破竹,高歌猛进。


精于管理

周莹掌管吴家后,叔公们依旧挥金如土,不加节制,更不听从她的劝告。在与管家等亲信协商后,周莹果断决定分家。随后,安排亲信将财产列账造册。当管家提出将吴尉文老爷在时用私房钱购进的土地和积攒的银两,作为她直接继承财产处理,不列入分配数字时,周莹笑说不妥,自己若私吞,有违公道,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言行,赢得了管家、账房、武师等谋士的信服。分家当天,周莹请来泾阳知县作为监证人。因账目清晰,分配合理,又有知县监证,吴氏分家顺顺利利。周莹也全部保住了陕西境外所有吴尉文在世时的商业资本。

没了家族长辈约束掣肘,周莹如鱼游大海,鹰击蓝天,有了更大的活动空间,全身心将精力放在吴氏商业经营管理上。

周莹——晚清秦商中的传奇女商人

因为年轻,又是女流,吴家外地商号的掌柜大多不把周莹放在眼里。有人暗中早有打算,想让东家早点垮台,自己好另谋高就。甚至还有人想趁着老东家去世,把商号据为己有。四川成都“川花总号”大掌柜厉宏图就想将“川花总号”易帜。在川花总号二掌柜何一清特派心腹和信使将此事报告周莹后,周莹立即找来管家、账房、武师等亲信开会商讨对策,决定亲自去一趟四川,现场彻查治理。

周莹一行一路奔波进入成都后,并没有直接去川花总号,而是找一客栈,安顿好后,听取武师的建议,先行登门拜谢二掌柜何一清,并从他那里了解川花总号及厉宏图易号的详细情况。次日,周莹携礼前去拜访成都府尹。在说明来意后,周莹表示将倾尽全力,争取稳当解决厉宏图妄图易号自立引发的危机。如有不测,定会求府尹大人按律行事,还吴氏一个公平。

几天内,周莹打通了成都府衙内外重重关卡,又拜访了成都有名望有势力的乡绅商贾、名士长老,请求他们予以关照。随后,周莹带领武师等人直入川花总号,先礼后兵,摆出大量证据,直逼厉宏图认罪。不过,周莹并未将此事诉诸公堂,这样既费钱又耗时间,而是以退为进,以柔克刚,在厉宏图认罪后,决定以快速平稳的方式内部解决此事,争取更多的时间去巡视处理江南各个商号出现的问题,以巩固自己继承到手的经济王国。

兵贵神速。周莹一行赶到扬州后,一头扎进了裕隆全内账房,三天三夜没有出来。一出内账房,她火速宣布更换新大掌柜,干净利落的平息了扬州裕隆全总号胡玉佛中饱私囊一事。

就这样,周莹一行,历时十个月,足涉大江南北,平息了川苏两地总商号萌芽中的叛逆之乱,挖出了潜藏已久的贪污耗子,震慑住了其他各总号存异之心,巩固了吴氏基业,使摇摇欲坠的吴氏江山,重新浮出水面,为日后的兴旺发达,夯实了基础。

一名成功的商人,要在自己的经营中永立不败之地,信誉的好坏,决定了成败。周莹一生对信誉的投资,帮助她建造起了一座商业帝国。在她的努力下,吴家东院重振雄风,商铺遍及全国,另在全国设立了7个总号;不仅如此,周莹还将生意扩充到了蚕丝、棉花、棉布、米粮、油坊、药材、茶叶等各行各业,涉及面非常之广。


擅于用人,敢于创新

茶叶市场变幻莫测,一年茶叶市场大跌,茶叶滞销,周莹采纳亲信建议,亲自携重礼去岐山诚心聘请商界前辈邓监堂出山指导,并授权由其全权决策。邓监堂被周莹的见识和气量所打动,愿为她效犬马之劳。他深知“贵极反贱,贱极反贵”,顶住压力,坚持囤库待机。九个月后,茶价突然上升,眨眼滞销变畅销,当年就赚了四百万两银子。

周莹深谙欲取之,先予之的营商之道。经过这次茶庄起死回生之后,周莹决定重组茶叶市场,开辟茶叶新的销售渠道,鼓励邓监堂就地取材,研制新茶。周莹的用人策略和在逆境中打磨自己的心态、从教训中奋起的意志,成全了安吴堡的事业,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邓监堂的智慧和创业精神。两年后,邓监堂研制费尽心血创制的“天泰牌”泾砖茶,得到拢地牧民的青睐,成为茶马古道上的一支生力军。周莹慧眼识英雄,请出了一个邓监堂,救了她一半将倾的江山,只用了两年多时间,就一跃成为陕西最大的茶商首领。

周莹——晚清秦商中的传奇女商人

在第一次巡察平定了成都川花总号、扬州裕隆全总号和上海裕隆聚总号内叛风波之后,周莹就感受到了吴氏固有的经营管理模式存在的风险。她想对其进行革新,对商业风险进行合理的管控,防患于未然。周莹给袁中庸开出优惠条件,让其任为大掌柜,重建毁于大火的运城盐栈,组建山西总商号。袁中庸全权掌握人事权,前三年不上缴利润,第四年上缴四成,第五年五成,第六年上缴六成,自担风险,自力更生。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再加上周莹前期的感情投资,面对机遇与挑战,袁中庸衡量再三后,答应了此事,与周莹签订了合约。这样就减少了当时女人受限于社会因素制约带来的诸多不便,最大限度减少可能一败俱败带来的风险,也为周莹对吴氏商业进行全面改革摸索出了一套可行方案。

对于土地管理,周莹是外行,身边也没有这方面的专家。于是,在研究、分析了吴家土地资产和经营现状后,她也进行了改革。除了保留安吴堡附近600多亩水浇地,保证家族基本口粮需求外,她将其余1590多亩土地全部交给佃户管理。佃户自负盈亏,每年象征性缴纳租金,如遇歉收或灾祸则免租。

周莹把土地几乎无偿让佃户耕种的决定可谓当时开天辟地头一回。随后她又宣布取消佃户房舍租金,无偿将佃户所住房屋划归各户所有,并对损坏的房屋进行修葺。这些革新举措,为周莹赢得了人心,感动了四乡八邻,连附近危害乡里的土匪也对其另眼相待。泾阳县的知县更是亲自到安吴堡对周莹为泾阳的安定做出的难以估量的贡献表示感谢。

周莹胆大心细,执行力强,常常通过换位思考,能够想出一些独特的经营策略。在整合资源上,周莹向种植棉花的农民提前签约订购,在南方包桑园、提前订购生丝,保证货源的充足和收购价格的稳定;在制度改革上,周莹将实行了数百年的银六人四分成比例,改变为人六银四的股份制实行;再者,将实行了数百年员工虚股分红取酬的分配制度改为实股分配制度;她还实行了“阳俸、阴俸”,员工活着的时候干不动了,可以拿退休金;死后,员工家人还可以继续领,给予了员工充分的经济保障,而且员工的家人也可以在吴家工作。


共赴国难 热衷慈善

在得知甘豫两省需要捐资以济难民、灾民和支持清军平乱后,周莹立即命令亲信将库银十五万两捐陕西巡抚衙门,其中七万两做赈济灾民费用,八万做军饷费用。

泾阳文庙在同治元年(1862年),因同治陕甘回变毁坏。光绪十一年(1885年),周莹独力出资维修,三年竣工,费金四万余。为此,清朝政府发来褒奖,诰封周莹为“二品诰命夫人”。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慈禧携光绪皇帝仓皇逃到西安。逃亡中的政府,行营驻跸开销极大,适逢西安灾荒,急需赈抚。周莹闻讯后,在泾阳买了五头硕壮的奶牛,派养子连夜赶往太后的行宫,第二天早上挤了一桶热腾腾的牛奶,献给太后,并捐资朝廷30万两白银。后来,周莹受封为“护国夫人”、坐家道台和“一品诰命夫人”。《辛丑条约》 签订后,她又进贡白银,同赴国难。关中地区涌现饥民大潮。同几个谋士商量后,周莹决定在设有吴氏字号的地方开设粥厂,让泾阳、淳化、三原、蒲城、富平等米粮店开仓放粮,在安吴堡外辟出5亩地设立日夜粥厂,将库存粮食分给周边揭不开锅的穷苦人家。后来的泾阳县志还特别将她的善举载入史册。

周莹不仅乐善好施,还热衷公益事业,捐助银子,资助百里在泾阳城打了二十四眼深井,解决了两万多人口、数千头牲畜的用水困难。随后,又将龙泉以下淤塞的渠道疏通;在人流多的地方于疏通的龙泉上渠上建了九座桥,将支渠延伸一百多里;在泽泊处挖排水渠,引地下盐碱积水入渭河,降低地下水位,减少了盐碱侵蚀。她还答应三原县知县请求,解难捐资,重修了三原县著名建筑龙桥。

为改变泾阳县教育落后的现状,周莹还捐资建文庙、办义学,建成了泾阳历史上第一座文庙,办起了泾阳历史上第一座民办学堂。周莹名声显赫,威震四方,做了许多有益于穷苦民众的好事,受到周边民众的拥戴,成为一名真正的慈善家。

1909年,周莹走完了自己大起大落,悲喜交错,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临终前,她将苦心经营几十年的巨额财产分给所有下人,并安排他们各自择地而居,安度余生;将部分房产献给官府做公益事业使用;她还让武师将自己留在密窖中的金银财宝捐给为民着想的朝廷,来重新修复郑白渠。

为了吴氏商业帝国,周莹舍弃追求个人的幸福,全身心投入吴氏商业的经营管理,投身于造福民众的慈善事业。尽管在富甲天下后,过过一段时间挥金如土的奢靡生活,但她很快就意识到金钱并不能为她买到遂心如愿的一切,留下金山银山给谁呢?倒不如为乡里多做些有益的事。

转瞬,红颜已逝百年,周莹身上体现的重名誉、守气节,诚实守信,忍辱负重,开拓进取的秦商品格还依然被人们津津乐道,传为佳话。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公众号:RCWM_NIFD】


周莹——晚清秦商中的传奇女商人

财富管理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er for Wealth Management of the NIFD, CASS)是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的下属单位,始创于2005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