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是什麼

“陰陽”是人們把握和描述事物的對立統一屬性的哲學範疇,陰陽哲理自身具有三個特點:統一、對立和互化。在思維上它是算籌(算數)和占卜(邏輯)不可分割的玄節點。自然界中生物的基因,人工智能中的二進制都充分彰顯了陰陽的生命力。

陰陽是什麼

陰陽也是對天象的觀察,其最初含義是很樸素的,用來表示陽光的向背,向日為陽,背日為陰,後來則引申為氣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狀態的動靜、性質的剛柔等普遍的兩兩對立的範疇。中國古代的哲學家們認為自然界中的一切現象都存在著既相互對立而又相互依存的關係,於是就用陰陽這個概念來解釋自然界兩種相互對立同時又相互消長的物質勢力。

陰陽是什麼

《易經·繫辭傳上》中“一陰一陽之謂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意思是說,陰陽的這種對立統一的運動規律是自然界一切事物運動變化固有的規律,世界本身就是陰陽二氣相互作用互為運動的結果。周敦頤的《太極圖說》中有這樣的表述:“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

陰陽是什麼

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陰陽)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這是中國古代哲學中對於陰陽概念最為完備的闡述。陰陽學說,是中國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辯證法思想,這種學說對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發展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並且廣泛地體現於醫學音樂、數學、化學、天文學等多個領域的科學和文化知識體系建構之中。

小編有話說:陰陽是中國古代文明中對蘊藏在自然規律背後的、推動自然規律發展變化的基礎因素的描述,是各種事物孕育、發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原動力,是奠定中華文明邏輯思維基礎的核心要素。概括而言,按照易學思維理解,其所描述的是宇宙間的最基本要素及其作用,是伏羲易的基礎概念之一。

如果喜歡國學知識 歡迎關注小編 後續將會更新更多國學知識!(如有疑問請及時聯繫小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