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陽建城兩千三百年(四)

  通過《史記》和《魏略》兩段史料的分析,我們基本可以將遼東郡的設置時間,匡定在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以後和公元前270年左右“李牧戍邊”之前,大約在40年左右時間內。現在我們看看這段時間及其前後燕國的國勢消長情況,來進一步判斷遼東郡始建的確切時間。

  在這一時間段內,燕國由弱到強,再由強到弱,先後經歷了禪位之亂、齊國伐燕、昭王圖強、攻佔齊國和全面潰退等重大事件。

  公元前318年,年老體弱的燕王噲面對各國變法成功群雄並起的態勢,為了改革圖強,振興燕國,毅然將王們禪讓給處事剛毅的相國子之。子之即位後,強力推進改革措施,遭到舊貴族保守勢力的武裝反抗。雙方慘烈廝殺,歷經數月,最終以子之為代表的改革派在軍事上取得了勝利。但燕國卻實力大傷,政局十分不穩。齊軍乘燕國內亂之機,大舉北上,佔領燕都,殺死子之,並企圖將燕納入齊的屬地。這一行動使趙、楚、韓等國深為震動。在各國的干預和燕國民眾的反抗下,齊軍被迫撤退。在以趙武靈王為首的各國支持下,公元前311年燕公子職即位,是為燕昭王。

  昭王即位於危難之中,深感國力衰弱,非變法改革不足以圖強。他任用名士樂毅進行政治改革;弔死問孤,與百姓同甘苦;採取措施發展生產。經過20多年的努力,昭王的圖強政策取得極大成功,燕國經濟生產有很大發展,軍事實力也大為增強。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以樂毅為將,統率燕軍,聯合秦、韓、趙、魏,共同伐齊。聯軍所向披靡,攻克齊都臨淄,佔領齊國70餘城,燕國至此軍威大振,強極一時。

  公元前279年燕昭王去世,燕惠王即位。由於用人不當,被齊軍擊敗,臨淄等地得而復失。公元前272年,魏、韓、楚聯合伐燕,使燕的軍事實力再次遭受打擊。燕從此屢戰屢敗,一蹶不振,直到公元前222年被秦所滅。

  鑑於上述情況,我們不難看出,燕國遼東郡的設立時間應在公元前3世紀初至公元前284年伐齊之前昭王興國的十幾年之內。理由有三:一是昭王於公元前311年即位後,至少需要十幾年的國力恢復時間,卻東胡略朝鮮,闢地建郡,這樣大的軍事行動不可能在他即位之初發生;二是東胡、朝鮮一直是燕國的北部邊患,為了徹底掃除南進伐齊的後顧之憂,必須首先解決來自北部的威脅;三是昭王死後,燕的國勢急轉直下,更無興兵闢地之力。

  其實,關於燕置遼東郡的時間早已不是什麼值得爭論的學術問題。早在南宋初年,集史學家、思想家於一身的大學者呂祖謙,就地他的史學著作《大事記》中,十分明確地提出燕置遼東郡的時間在燕昭王十二年,即公元前300年。在此後的八百多年裡,這一結論得到了學術界的普遍認可。

  再從解放後在遼東地區發現的大量戰國考古資料上看,其上限不早於燕昭王時期,說明燕文化大量進入遼東地區的時間在燕昭王以後,與文獻記載的情況完全吻合。

  據此,與遼東郡同時始建的襄平,應建於公元前3世際初,即使採用呂祖謙的公元前300年,到今天也不過是2320年。(劉南方)


遼陽建城兩千三百年(四)


遼陽建城兩千三百年(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