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銀行——在冊卡數量負增長,不良率飆升近1個百分點

今天翻牌交通銀行半年報,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1、交行信用卡在冊卡數量首次出現負增長!

如果數據統計無誤,這得有多少用戶銷卡、到期不續卡?

2018年年報顯示(截止2018年12月31日),交行境內行信用卡在冊卡量(含準貸記卡)達7155萬張,較上年末淨增912萬張。

2019年半年報顯示(截止2019年6月30日),境內行信用卡在冊卡量(含準貸記卡)達7147萬張,較上年末淨減8萬張

交行今年上半年在青年卡系列不斷推新,但這個數據充分說明新產品“熱鬧了羊毛黨,沒有帶來過路黨”。(事與願違了吧)

熟悉髮卡業務的,其實對交行這個數據也不驚——從去年四季度開始,出於種種原因,交行線上對外合作髮卡業務基本處於停滯狀態。

在渠道為王的時代,交出這樣的成績單,只能用一個詞描繪——太作。

在髮卡業務上,多家銀行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進入到兩個“誤區”:

第一,想要甘蔗兩頭甜。

既想要渠道新增的客戶“刷卡量大、逾期率低”,又想要渠道帶來的客戶“分期率高”。

熟悉信用卡業務的,用腳趾頭想一下這個需求背後的用戶畫像——高刷卡量活卡(玩卡黨為主的老司機)+逾期率低(客戶資質優質)+分期率高(信用卡小白菜、不那麼優質)

活卡+信用好+分期貢獻高,在經濟下行壓力下,這種冤大頭哪有那麼多?!

刷卡量——產品設計和市場部的事。像沒有掛的平安旅遊白,不用做任何活動,持卡客戶都會使勁刷,且客戶逾期風險極低。

花錢買交易量,買來的客戶都是薅羊毛的,羊毛黨很珍惜自己的信用羽毛滴~

逾期率——這是風控能力問題。

分期率——這是電銷能力問題。

這些,本不應該和渠道混為一談。

第二,場景化誤區。

這個之前做年報分析說過,各行都在提場景化,目標是促成真實刷卡量。

但如果把發一張聯名卡就想當然的認為是“場景化”,預期與結果之間一定是差距很大的。

可以毫不客氣的斷言,各行發的餓了麼、美團、愛奇藝、騰訊視頻等等聯名卡,卡均交易額一定低的可憐人。

再舉個簡單的例子,中行、建行喜歡和海底撈搞滿減活動,每期活動力度其實蠻大的,但一天3000的名額,總會消耗不完,而且也很少有人會為了下次能使用滿減而去辦一張對應的卡。單個IP很難撐起銀行理想中的場景化。

另一種場景化嘗試是以招行一招過買單和交行紅五為代表的線下支付入口突圍,已經嘗試了很多年,雖然沒有確切的數據佐證,但其效果不喜人是肯定的,尤其是微信支付寶普及之後,效果肯定是更差的。

因為這是要改變廣大消費者(羊毛黨除外)支付習慣的事情,難度大不大,看看銀聯雲閃付的突圍之路就知道。

與其再造一個車輪,不如深度綁定支付寶、微信、銀聯雲閃付,並圍繞其持續性做活動,作出有品牌效應的活動,才是真正的場景化實現之路,其他都是白扯,行業一哥的一招過買單不可能完成突圍。

在這個問題上其實還有個有趣的現象,各家銀行近幾年喜歡深度綁定京東,而不那麼喜歡微信和支付寶。(浦發除外)

體現出弱者綁定弱者來對抗強者的思路,而不是強強聯合。

2、交行上半年不良率飆升近1個百分點

這個增長有點嚇人了!

2018年年報顯示,交行信用卡透支不良率 1.52% ,較上年末下降0.32個百分點。(截止2018年12月31日)

2019年半年報顯示,交行信用卡透支不良率 2.49%,較上年末上升0.97個百分點。(截止2019年6月30日)

有兩個方面的因素:

第一,不良餘額確實增長比較多。18年底信用卡透支不良大約是77億元,19年中信用卡透支不良大約是113億元,不良增加了大約36億元。(

分子變大

第二,透支餘額下降比較猛。18年底信用卡透支餘額為5051.9億元,19年中信用卡透支餘額為4546.77億元。(分母變小

分子變大,分母變小,不良率飆升也就不奇怪了。

這也是交行最近馬不停蹄搞刷卡活動的重要原因,想用活動把用戶“喊”回來。

不良壓力這麼大,交行今年12月份的跨年週週刷會不會降低門檻、提高獎品數量、提升獎品檔次,以通過增加年底透支餘額來掩蓋真實不良,很值得關注一下下。

還有哪家銀行不良飆升比較猛,且待下期翻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