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十年而四海一,震古爍今!而這卻也成了秦二世而亡的根源。

秦始皇,可以說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千古一帝,其功績彪炳史冊:統一六國,設郡縣,書同文,車同軌。他影響了他之後的中國兩千多年,後續的王朝可以說是在他的基礎上添磚加瓦。

李白有詩讚曰:“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


秦始皇十年而四海一,震古爍今!而這卻也成了秦二世而亡的根源。


秦始皇十年而四海一,震古爍今!而這卻也成了秦二世而亡的根源。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了統一六國的大業,信心滿滿的建設著自己的帝國,並有著傳百代以至萬世的構想。但其死後才三年,帝國就轟然倒塌。何其速哉?

對於秦朝的二世而亡,有許多的猜想和推測。本文認為,秦始皇快速的統一六國是其滅亡的根源。

一、快速統一導致統治基礎不牢固

韓趙魏燕齊楚,這六國都是存在幾百年,甚至千年的國家。其中最短的韓趙魏,自三家分晉,但滅亡有也有兩百多年了。燕、齊是自周建立之初便分封的諸侯國,有著近八百年的歷史。楚國,在周成王時建立國家,但要算上之前的部落歷史可能有近千年的歷史。

六國各自有著如此長久的歷史和文明,所以不僅六國和秦國,甚至六國之間都是有著不同,或著截然相反的文化,習俗和制度環境。如楚國、秦國就長期被中原各國認為蠻夷之邦,不識禮儀教化。當時國與國之間的隔閡可能如同今天的國與國之間。所以秦國統一進程過快,使得六國之人對於秦沒有時間建立認同感和歸屬感,他們將自己視為亡國之人,是二等公民,盼望著哪天能復國。雖有“車同軌,書同文”的政策推行,無奈時間太短。而且秦之嚴刑峻法,六國之人也是多有排斥和抗拒,不然怎麼會有“天下苦秦久矣”的嗟嘆!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點燃了導火索,隨後六國王室後裔和舊人紛紛起兵反秦。魏有魏咎、魏豹兄弟;齊有田氏兄弟;趙有陳餘張耳擁立趙王歇;楚有項羽、劉邦;燕地有韓廣;韓有張良為復韓奔走呼號。

秦始皇十年而四海一,震古爍今!而這卻也成了秦二世而亡的根源。


秦始皇十年而四海一,震古爍今!而這卻也成了秦二世而亡的根源。


秦始皇十年而四海一,震古爍今!而這卻也成了秦二世而亡的根源。


故而,快速的統一結果是統治基礎薄弱

二、過快成功帶來的信心膨脹

王初並天下,自以為德兼三皇,功過五帝,乃更號曰“皇帝”,命曰“制”,令為“詔”,自稱曰“朕”。

—《資治通鑑》

從這可以看出,統一天下的功績使得秦始皇信心滿滿,甚至目空一切。創立這樣的功業,任誰都會變得驕傲和自滿,並且勝利還來的這麼快。秦始皇沒有再等個幾十年甚至再等到下一代或幾代人,而是在自己手裡,在十年之內。可以說這是奇蹟。前無古人,而且當時來看,很有可能也後無來者。

信心膨脹導致秦始皇覺任何事情都可以去做且能在自己手裡完成,自己也變得越來越專制獨裁。

統一天下第三年,公元前219 年,秦始皇不滿足於現狀,馬不停蹄的開始了開疆拓土的征程。據《淮南子·人間訓》記載:“始皇遣“尉屠雎發卒五十萬為五軍……三年不解甲馳弩,使監祿無以轉餉;又以卒鑿渠而通糧道,以與越人戰。”《資治通鑑》亦載“發諸嘗逋亡人、贅婿、賈人為兵,略取南越陸梁地,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謫徙民五十萬人戍五嶺,與越雜處。”南征百越共進行了三次,以第一次最為慘烈,五十萬大軍損失了三十萬。期間徵發大量民夫開鑿了靈渠,以保障後期補給,才使得後續的南征獲得勝利。

秦始皇十年而四海一,震古爍今!而這卻也成了秦二世而亡的根源。


秦始皇十年而四海一,震古爍今!而這卻也成了秦二世而亡的根源。


《孫子兵法•作戰篇》有云:“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

俗話又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滅六國不是史書上記載的寥寥數語,而是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卻因為自身的膨脹而輕啟戰端,使得本已疲憊不堪的國家再加重負。

三、快速的統一面臨的新問題

快速的統一,使得原來幾國共同面對的問題,現在必須有秦朝獨自面對。比如匈奴問題,原來燕、趙、秦都與匈奴接壤,所以匈奴問題,是三國共同面對,秦只要守好自己的疆界就好,甚至還可以禍水東引。但現在,滅了六國,這個問題立刻出現在面前,只能自己去面對,無人分擔,無法逃避。秦統一後,面對匈奴不斷的南下侵擾,秦始皇不厭其煩,以蒙恬為將,攻打匈奴。收復河套,並築長城以衛邊疆。

《資治通鑑》記載:“蒙恬斥逐匈奴,收河南地為四十四縣。築長城,因地形,用制險塞;起臨洮至遼東,延袤萬餘里。於是渡河,據陽山,逶迤而北。暴師於外十餘年,蒙恬常居上郡統治之;威振匈奴。”

《史記•秦始皇本紀》也載:“始皇乃使將軍蒙恬發兵三十萬人北擊胡,略取河南地。”

秦始皇十年而四海一,震古爍今!而這卻也成了秦二世而亡的根源。


秦始皇十年而四海一,震古爍今!而這卻也成了秦二世而亡的根源。

北擊匈奴,修築長城給本已疲憊不堪的秦帝國又增加了沉重的負擔。在秦始皇去世時,秦帝國早已不堪重負。這時的秦帝國猶如強弩之末,只剩下一個空殼。秦始皇去世後三年,帝國轟趴倒塌。

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過於快速的成功未必是一件好事。其後的劉邦,可以說是歷盡挫折,他的功績無法與秦始皇比較,但他建立的漢朝卻比秦朝穩定而堅實!最後,秦始皇的功績,如統一天下、北逐匈奴,南征百越,對我們現在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是有不可磨滅的貢獻的。只是罔顧國力,急於求成,實不可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