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十年而四海一,震古烁今!而这却也成了秦二世而亡的根源。

秦始皇,可以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千古一帝,其功绩彪炳史册:统一六国,设郡县,书同文,车同轨。他影响了他之后的中国两千多年,后续的王朝可以说是在他的基础上添砖加瓦。

李白有诗赞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秦始皇十年而四海一,震古烁今!而这却也成了秦二世而亡的根源。


秦始皇十年而四海一,震古烁今!而这却也成了秦二世而亡的根源。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信心满满的建设着自己的帝国,并有着传百代以至万世的构想。但其死后才三年,帝国就轰然倒塌。何其速哉?

对于秦朝的二世而亡,有许多的猜想和推测。本文认为,秦始皇快速的统一六国是其灭亡的根源。

一、快速统一导致统治基础不牢固

韩赵魏燕齐楚,这六国都是存在几百年,甚至千年的国家。其中最短的韩赵魏,自三家分晋,但灭亡有也有两百多年了。燕、齐是自周建立之初便分封的诸侯国,有着近八百年的历史。楚国,在周成王时建立国家,但要算上之前的部落历史可能有近千年的历史。

六国各自有着如此长久的历史和文明,所以不仅六国和秦国,甚至六国之间都是有着不同,或着截然相反的文化,习俗和制度环境。如楚国、秦国就长期被中原各国认为蛮夷之邦,不识礼仪教化。当时国与国之间的隔阂可能如同今天的国与国之间。所以秦国统一进程过快,使得六国之人对于秦没有时间建立认同感和归属感,他们将自己视为亡国之人,是二等公民,盼望着哪天能复国。虽有“车同轨,书同文”的政策推行,无奈时间太短。而且秦之严刑峻法,六国之人也是多有排斥和抗拒,不然怎么会有“天下苦秦久矣”的嗟叹!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点燃了导火索,随后六国王室后裔和旧人纷纷起兵反秦。魏有魏咎、魏豹兄弟;齐有田氏兄弟;赵有陈余张耳拥立赵王歇;楚有项羽、刘邦;燕地有韩广;韩有张良为复韩奔走呼号。

秦始皇十年而四海一,震古烁今!而这却也成了秦二世而亡的根源。


秦始皇十年而四海一,震古烁今!而这却也成了秦二世而亡的根源。


秦始皇十年而四海一,震古烁今!而这却也成了秦二世而亡的根源。


故而,快速的统一结果是统治基础薄弱

二、过快成功带来的信心膨胀

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曰“制”,令为“诏”,自称曰“朕”。

—《资治通鉴》

从这可以看出,统一天下的功绩使得秦始皇信心满满,甚至目空一切。创立这样的功业,任谁都会变得骄傲和自满,并且胜利还来的这么快。秦始皇没有再等个几十年甚至再等到下一代或几代人,而是在自己手里,在十年之内。可以说这是奇迹。前无古人,而且当时来看,很有可能也后无来者。

信心膨胀导致秦始皇觉任何事情都可以去做且能在自己手里完成,自己也变得越来越专制独裁。

统一天下第三年,公元前219 年,秦始皇不满足于现状,马不停蹄的开始了开疆拓土的征程。据《淮南子·人间训》记载:“始皇遣“尉屠雎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三年不解甲驰弩,使监禄无以转饷;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资治通鉴》亦载“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为兵,略取南越陆梁地,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五十万人戍五岭,与越杂处。”南征百越共进行了三次,以第一次最为惨烈,五十万大军损失了三十万。期间征发大量民夫开凿了灵渠,以保障后期补给,才使得后续的南征获得胜利。

秦始皇十年而四海一,震古烁今!而这却也成了秦二世而亡的根源。


秦始皇十年而四海一,震古烁今!而这却也成了秦二世而亡的根源。


《孙子兵法•作战篇》有云:“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俗话又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灭六国不是史书上记载的寥寥数语,而是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却因为自身的膨胀而轻启战端,使得本已疲惫不堪的国家再加重负。

三、快速的统一面临的新问题

快速的统一,使得原来几国共同面对的问题,现在必须有秦朝独自面对。比如匈奴问题,原来燕、赵、秦都与匈奴接壤,所以匈奴问题,是三国共同面对,秦只要守好自己的疆界就好,甚至还可以祸水东引。但现在,灭了六国,这个问题立刻出现在面前,只能自己去面对,无人分担,无法逃避。秦统一后,面对匈奴不断的南下侵扰,秦始皇不厌其烦,以蒙恬为将,攻打匈奴。收复河套,并筑长城以卫边疆。

《资治通鉴》记载:“蒙恬斥逐匈奴,收河南地为四十四县。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迤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蒙恬常居上郡统治之;威振匈奴。”

《史记•秦始皇本纪》也载:“始皇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

秦始皇十年而四海一,震古烁今!而这却也成了秦二世而亡的根源。


秦始皇十年而四海一,震古烁今!而这却也成了秦二世而亡的根源。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给本已疲惫不堪的秦帝国又增加了沉重的负担。在秦始皇去世时,秦帝国早已不堪重负。这时的秦帝国犹如强弩之末,只剩下一个空壳。秦始皇去世后三年,帝国轰趴倒塌。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过于快速的成功未必是一件好事。其后的刘邦,可以说是历尽挫折,他的功绩无法与秦始皇比较,但他建立的汉朝却比秦朝稳定而坚实!最后,秦始皇的功绩,如统一天下、北逐匈奴,南征百越,对我们现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是有不可磨灭的贡献的。只是罔顾国力,急于求成,实不可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