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銀十”不再 汽車業如何轉型突圍

十一國慶期間,北京大多數汽車4s店的銷售人員都沒有休息,堅守在崗位上。根據往年的經驗,每年這個時間是車市最紅火的日子。

然而,今年這種期待卻落空了,火爆的銷售場面並沒有出現。以往一直被喻為中國的汽車市場的“金九銀十”定律似乎已被打破。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日前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9月,汽車產銷比上年同期明顯下降,延續了7月份以來的低迷走勢。此外,乘用車產銷量與上年同期相比,產銷量分別下降11.9%和12%,這已是連續3個月出現產銷同比下降的情況。

乘用車產銷增速轉負

自從2001年中國加入WTO以來,我國汽車產業迎來了黃金髮展期,隨著越來越多的合資企業進入中國,我國汽車銷量從2001年的237萬輛一路高歌,增長到2017年的2880萬輛。

近幾年有關中國汽車市場放緩的言論漸起,但是都在各種因素和政策的激勵下,一次次地扭轉局面。然而,今年下半年的持續下滑,亦意味著,自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中國汽車行業持續增長的紀錄或將由此被終結。

“第四季度中國汽車市場走勢繼續下滑趨勢明顯。”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往年6月、7月份因受季節因素影響,市場增長相對比較平淡,8月份是車市由弱走強的轉折點,然而今年8月以後汽車銷量仍然在加速下跌,可見市場之嚴峻。因此,今年乘用車整體增速將是零增長或微負增長、負增長的可能性很大。

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部助理研究員周毅表示認同。他分析說,1至9月汽車產銷均完成2049.1萬輛,產銷量比上年同期僅分別增長0.9%和1.5%,考慮到產銷已連續三個月同比下滑,今年汽車產銷量很可能出現負增長。

周毅表示,汽車行業銷量慘淡,主要是受往年銷量基數太大、消費者信心不足、宏觀經濟增速下降等因素影響。首先,受購置稅優惠政策影響明顯。2016年汽車銷量增速高達13.7%,而2015年僅為4.7%,2017年繼續在購置稅補貼影響下達到3%,實現軟著陸。但這些增速難以延續,這兩年的汽車銷量增長透支了汽車銷量增長空間,2018年取消購置稅優惠政策後,下降是意料之中。其次,宏觀形勢不樂觀,居民收入下降,中美經貿摩擦形勢不明朗,均導致公眾購車意願降低,舉債購車也變得更加謹慎。

新能源車高速“馳騁”

與氣氛凝重的乘用車市場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新能源汽車市場。中汽協數據顯示,1至9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3.46萬輛和72.15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73.05%和81.05%。其中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呈現出爆發式增長,今年三季度產銷分別完成17.99萬輛和18.08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38.04%和146.87%。純電動汽車產銷量同比增幅超過5成。

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國內車市的一個新的增長點,並且相比去年同期保持著穩步增長態勢,插電混車型的增勢更是居高不下,正逐步搶佔純電動汽車的市場份額。照此發展,今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很有可能突破100萬輛大關。

在各大汽車廠商那裡,新能源車也開始備受“喜愛”。吉利、比亞迪、北汽這樣的自主品牌爭先恐後的進入新能源領域;還有如雨後春筍冒出來的新造車勢力,如蔚來、車和家、小鵬、合眾、電咖等。

周毅表示,雖新能源汽車佔整個汽車行業比例僅有5%,但從全球來看,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成規模。以電動車為例,中國電動車產量佔整個汽車行業比例已經超過4%,而從全球來看,電動車在全球汽車銷量中佔比只有1%。可以說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尤其是電動車的發展已經是有所超前。

“新能源汽車是汽車市場唯一的亮點,也是發展轉型核心的觀點。”崔東樹表示,日本、美國、法國等等歐美強國所有的總和比國內的銷量還要低,可見中國新能源汽車的走勢非常強勁。

同時,崔東樹也指出,我國新能源汽車補貼額度一直是極高的狀態,據乘聯會目前測算,國內新能源汽車2016年補貼達到了500億的水平,2017年達到了700億左右的水平。

“在未來,不僅要關注新能源汽車現在產量狀況,更要密切關注2020年後新能源汽車補貼消失後的發展趨勢。”周毅建議,一定要完善功能性產業政策,重點營造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良好環境和氛圍,落實好雙積分等各項政策的實施,加大號牌、限行等政策執行力度,引導消費者理性消費;同時要合理引導社會預期,引導新能源汽車產業有序投資,防止過剩產能產生。

技術和服務是突破口

日前,寶馬集團宣佈以36億歐元收購華晨寶馬25%股權,寶馬集團成為中國放寬汽車合資股比限制後的首個受益者。

此次收購,在業內引發廣泛關注,周毅將此次收購歸結為中美貿易摩擦帶來的積極影響。

“中長期來看,中美經貿摩擦升級會帶來不確定性,影響消費者信心,還會對宏觀經濟造成衝擊因而使得收入下降,帶來整體消費低迷。”周毅說,中國的本土零部件廠商甚至可能因進口關稅提高而採取搬離中國舉措,這會對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鏈帶來不利影響。

不過,周毅認為,外資車企不會忽視龐大的中國市場,他們會加速在中國投資設廠步伐,通過合資等途徑分享技術專利,這就可能帶來正向技術溢出,倒逼中國汽車產業自主創新,提高自主技術。

周毅指出,歸根結底,汽車企業要發展離不開核心技術的支撐。除此之外,汽車行業未來銷量依然將受到宏觀經濟向好、汽車消費週期變化、購置稅補貼和企業讓利等因素的影響。

“事實上,汽車銷量下降並不僅侷限於中國,在全球範圍內都是如此。目前分析的大多都是短期因素,其實萎靡的背後潛伏著一個‘業態變革’的重大拐點。”中國科學院大學網絡經濟和知識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呂本富認為汽車業除傳統創新外,還要有新的變革。

近日,“電動智能超跑SUV”榮威光之翼MARVEL X發佈了“超級用戶服務計劃”,包括免費能量補給權益、免費充電權益等共11項服務權益,全方位覆蓋養修、能量、保險、出行4大用車場景,推行範圍遍及全國,成為在售汽車服務中“項目覆蓋範圍最大、地區覆蓋範圍最廣”的超級服務。

MARVEL X的服務計劃,被業內視為創領未來“新零售”趨勢下的全新服務潮流,或許可以給汽車業一些新的啟示。服務創新,汽車企業今後可以多下些工夫。

(經濟日報 記者:黃俊毅 責編:胡達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