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相聲觀眾到底有多厲害?

用戶51614457502


我也來說兩句,其實我是沒資格評論的,因為我被真天津衛噴為血統不純。好的相聲演員需要十年磨一劍,而真正的觀眾,所花費的時間也不會太短。現在聽相聲的主力應該是三四十歲的人吧?這代人都是經過八十年代收音機每日相聲磨練的,每天五點多準時打開收音機,接受訓練。我父親就是這樣,而我放學後寫了會作業,也正好放鬆一下,就這樣,每天堅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大學上的天津本地院校,接觸的外地人暴增,我一室友是真的老天津衛,劉寶瑞馬三立單口相聲基本都會說,隔三差五給我們表演,宿舍,教室操場,不限地點,只要他興致來了,就是一場節目,特招女生歡迎。他之所以不說對口相聲,是因為我們幾個天津同學的水平都不夠給他捧哏。順便說一句,天津早點也是他教我的。2000年工作後,單位裡外地人多,大老爺們小姑娘都有,我居然火了,因為我會說好幾段劉寶瑞和馬三立的單口相聲,其實這幾段,客觀地說,我僅僅是記住了情節,根本算不上相聲,但是在那些小姑娘眼裡,已經非常驚豔了。聽相聲對於天津人,是伴隨著九年義務教育開始的,這也是一種功底。據說外地相聲演員,基本功不紮實的,報菜名貫口下來,正要說我沒錢時,臺下觀眾來了一句~還差倆菜呢。來天津的,不管你多大名聲,沒真功夫,一律過不了關。總的來講,雖然我不是行家,但是我是知道的,天津的相聲觀眾真厲害,隨便上來一個,水平多高不敢說,但是救場什麼的,應該不成問題。


身會三星


本人天津80後,說說自己的理解。

我感覺天津人懂相聲不僅僅體現在喜歡聽相聲這個方面,更體現在天津人的生活其實就是在“演相聲”。從記事兒開始,廣播就佔據了業餘生活的很大比重,放學回家除了寫作業,基本上廣播沒關過,廣播裡聽的都是相聲,最初的文藝臺,然後交通臺,再然後相聲廣播,天天聽時時聽,基本上很多內容都融入生活和語言了。最主要的是,不是我一家這樣,家家都這樣。

最大的感受就是天津人聊天,很有可能說的是普通話,內容也沒啥高深的,但是外地朋友可能聽不出來雙方表達的是什麼意思,其實來源都是相聲段子。

上大學之前,從來沒有感覺天津人這方面的能力,上了大學和外地朋友接觸多了,這種感覺就特別明顯了。有一回我和宿舍另一個天津男生“打嘴架”,其實就是互損,逗著玩兒;旁邊宿舍一上海同學過來竟然給我們勸架,一開始我們還以為他也是過來湊熱鬧假裝勸架,後來幾句話發現大哥真的以為我倆吵起來了!

我在天津從來不敢說自己聽相聲多專業,因為懂得人太多了,後來在外地工作才發現作為天津人說話挺有喜感的,也因此交了很多朋友。

另外就是,天津人善於自嘲,現在叫做“自黑”,自嘲是化解尷尬和矛盾特別好的方式。這一點相聲裡也有體現。以我個人的理解,北京相聲和天津相聲一個區別之一就是在處理“自嘲”上的差別,當然沒有明確的標準和界限,只是一種大概的感覺罷了。


保險問到底


也沒什麼厲害的,就是我們可以用相聲的包袱說話,天津人聽得懂還能跟著量活,外地人一臉懵。。。比如說,早晨早點買果子喊徐姐,買漿子問要辣子嘛,吃完早點走馬路上感嘆車水馬龍啊,所以君子有容人之美,君子有成仁之美,得繞人處且饒人,蹬鞋踩襪子的,上汽車擠著碰著的,沒有吵架拌嘴的必要。到單位先洗臉去,然後把鋼筆算盤賬本擺好嘍就睡了。中午到食堂吃飯,拿個臉盆打飯,來個蒜毫,要不改饅頭蘸醋吧。晚上下班回頭一看樓道一百燭大泡子還亮著沒人管。到家一看老孃餃子沒包坐那正哭呢,讓賣肉的小夥子給氣了。得,乾脆出去吃吧,到飯館要完菜,服務員一上菜問誰的腸子?我說我光有腸子沒肝兒,把飯菜倒飯盒裡回家吃去了。晚上睡覺上好了鬧鐘讓他提前打鈴,來個笨鳥先飛。結果早起一出門碰見單位老王一抓我衣服:走!開會!

上面這一大段天津人基本上能明白個七七八八。看看有外地朋友能全部回答上來都是哪段麼?


小僧吐蕃明王鳩摩智


做為土生土長80後的天津娃娃,什麼姜昆在天津觀眾叫他背趟子,什麼這個被哄下臺,哪個被要求重說的,我不提。我去謙祥益聽相聲的時候,十五一張門票,我自己帶燒雞一瓶白酒去,我不八次相聲演員,老看過蘇文茂(津門曲會),馬志明藝海神遊50週年,謙祥益的天仙配。趙津生背扇趟子背串了人了,你們誰聽過?好好聽聽天津的茶館相聲再出來嘚瑟吧?劉文步摘假牙你們看過幾次?別以為看了一兩場茶館相聲你們就明白點什麼了好不好?別拿天津相聲說事,郭德綱他自己也說是天津給他燻出來的玩意,別拿天津相聲和郭德綱說事,沒天津相聲就沒有現在的郭德綱。


偶爾看天發呆


天津人骨子裡懂包袱,愛抖包袱。只不過,沒經過專業訓練,三番四抖運用的不自如,但不影響對相聲演員專業挑剔。從小不自覺燻出來的高笑點,要論說學逗唱,一些藝術家的造詣還真不如天津街面兒的混子。德雲社除了郭德綱于謙,高峰張鶴倫,其他隊的演員在天津混得餓死。


老司機insider


聽相聲聽的是玩意,你要是懂相聲你就知道,也許你聽的這段不可樂,甚至於你都聽了八百遍了,但你可以從這個演員的表演中看得出來好壞,差在哪好在哪。這才是聽相聲,而天津的大多數觀眾,聽的看的就是你的功夫,比如基本功紮實不紮實,這塊活瓷實不瓷實,這就是我所說的聽的是玩意。而外地人大多聽個熱鬧,就比如德雲社的相聲,確實熱鬧,也蠻有吸引力的,尤其是現在的一些年輕人卻是喜歡,但是他們在天津肯定沒市場!


棋迷南波灣


天津相聲的觀眾確實懂相聲,也會聽相聲,更能分辨出相聲演員的水平高低,和相聲段子的優劣,

相聲,說學鬥唱中可包羅萬象,說是最基本的,唱,也就是太平歌詞,學,可就廣了,學京劇,學大豉,等等……

天津是曲藝之鄉,名不虛傳,傑出的曲藝家,幾呼全都出自天津,浪跡天津,大鼓,京韻,時調,快板,平書,都是些頂尖兒的藝人用頂尖兒的藝術,培養出懂曲藝懂相聲的天津觀眾,也是懂相聲的天津觀眾,捧紅了一代代的相聲大師,侯寶林先生就是一例。

還有更多的京劇大師也是紅在天津,給足了天津觀眾的眼福耳福,就是這些真正的藝術家用頂尖的藝術吊足了天津人的胃口,說白一點,就是吃過見過,懂得相聲語言邏輯,會衡量演員和相聲的尺度,腐朽糟粕的東西天津觀眾不喜歡,耍貧嘴似的相聲在天津更沒市場,捧紅侯寶林的文明相聲更能體現出天津觀眾懂相聲。


三門俠


其實天津民眾不只是對相聲懂,對很多曲藝都是行家,這跟民國初期的政治環境有關,當時很多軍閥政客,在位時候各守一方,一單失勢下野,就只有天津一個去處,所以當時的天津彙集了中國南北各地的權貴。這些權貴通電下野或逃亡避難,卻也是富甲一方,政治上不能一展拳腳,只好在日常娛樂中極盡奢華,所以各種曲藝流派都向天津彙集,最終也留在了天津。所以在哪幾十年間,天津一直是曲藝文化的中心,也造就了天津深厚的曲藝底蘊。


人馬座a


並不厲害,現在的天津觀眾沒有多少老炮兒,真正厲害的已經很少見到了,只是相比較而言稍微聽得多一些,網上說的轟下臺,聽出少背菜,氣口不對,見不太到,可能常年炮茶館的話,還能看到。


28號橙子熊


全國人民都捧郭德綱的時候,天津人卻不以為然。明白天津人的水平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