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密度脂蛋白4.1怎么办?

用户6926908010029


【专业医生为您做解答】

现如今查出血脂高的人越来越多,血脂主要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如果把血脂各项对身体的危害做一个排序,低密度脂蛋白首当其冲排在第一位;可以这样说,如果高血脂是心脑血管病发生的一个原因,那么低密度脂蛋白是“元凶”,而最受大家关注的甘油三酯只不过处于交要位置的“帮凶”,为什么呢?

很多人都知道,高血脂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但并不清楚是如何形成的,这里一起来了解一下:

脂肪是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甘油三酯作为能量物质是机体进行生理活动所需要的,但它要进入细胞内部被利用,必须通过低密度脂蛋白运送进去,也就是说低密度脂蛋白是一种运输工具,它的数量越多,甘油三酯等被运送进细胞内容的也会越多。

就像人吃多了会难以消化一样,如果运送进血管内皮细胞内部的甘油三酯过多,在无法被利用的情况下就会沉积下来,越积越多就会引起炎症反应而发生脂质化,从而破坏了血管壁的正常结构,便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这样的病变集结成团就形成了斑块。

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血管,会变厚导致血管管腔狭窄,会变硬导致血管收缩性能下降,会变脆而容易发生破裂,如果斑块破裂还会引起血小板的聚集形成血栓,最终导导致了心梗、脑梗、脑出血等致死致残性疾病的发生。

因此,当血脂升高,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时,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尽快把它降下来,而且不同的人需要降低的目标是不一样的,要求较为严格,比如:

  • 一般人群需要将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3.37mmol/L以下
  • 糖尿病、高血压患者需要将低密度脂蛋白控制至少控制在2.6mmol/L以下
  • 心脑血管病患者需要将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1.8mmol/L以下
  • 查出颈动脉斑块等存在心脑血管病发生风险的人需要将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2.1mmol/L以下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低密度脂蛋白不同于甘油三酯,通过控制饮食和运动很快就能有大幅下降,虽然也与日常饮食有一定的关系,但饮食的影响只占20%左右,其异常升高80%的原因是机体代谢机制异常所致,常常需要通过降脂药的帮助才能降低,且降脂药需要长期服用。

总之,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低密度脂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所起的作用,因此对低密度脂蛋白的控制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一定要知道它是血脂各项中最危险的一项指标,是必须要控制达标的。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天天听健康


低密度脂蛋白是体内的坏胆固醇,它的升高和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低密度脂蛋白4.1,是比较高的血脂水平了。

1.一般来讲,如果没有任何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低密度脂蛋白>3.6,需要在控制饮食加运动锻炼的基础上,服药他汀药物治疗。一个月以后复查,如果低密度脂蛋白降到3.1以下,可以考虑他汀药物剂量减半,继续观察1-3月,如果低密度脂蛋白仍在正常范围内可以考虑停药,如果又有反弹,则需要长期服药。

2.对于心血管风险中危的患者,比如高血压伴有危险因素的患者,需要服用他汀药物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2.6以下。一般建议长期服用他汀,少部分患者经过生活方式改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2.6以下的,可以不用长期服用。

3.对于心血管疾病高风险患者,比如冠心病、糖尿病伴危险因素患者,需要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1.8以下,而且即便是血脂正常,也需要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

低密度脂蛋白4.1,是需要在控制饮食和运动锻炼的基础上,需要服用他汀类的药物,中强效他汀可以使血脂水平下降50%,如果仍然不达标,可以考虑非他汀类的药物,如抑制胆固醇吸收的药物:依折麦布,可使血脂下降15%;pcsk9抑制剂瑞百安,可使血脂下降60%。

是否需要长期服药?请参考以上三个方面。

关注健康,关注“心血管徐医生”


心血管徐医生


题目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全称应该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是评估血脂是否异常的主要指标。

临床上通过年龄、血压、是否吸烟、是否肥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低等危险因素以及是否有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来评估血脂异常的危险程度。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达标值是多少?

低危、中危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需<3.4mmol/L,高危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需<2.6 mmol/L,极高危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需<1.8mmol/L 。题目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已达到4.1mmol/L,显然已经超标。

这种新发的血脂异常该怎么办呢?

1.首先考虑非药物治疗。如每日摄入胆固醇<300mg、每日摄入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0%~65%、维持健康体重(BMI20.0~23.9kg/m2)、每周至少5天、每次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戒烟限酒(每天酒精男性<25g ,女性<15g)等。

2.开始上述非药物治疗后3~6 个月复查血脂水平,如血脂控制达到目标值,继续非药物治疗,但仍须每6个月~1 年复查,长期达标者可每年复查1次。

3.如果上述非药物治疗后3~6 个月血脂未能达标,则开始药物治疗。首次服药前复查转氨酶和肌酸激酶。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

我是浩洋医生,专注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慢性病管理,健康科普。



增强运动戒烟戎洒,低脂低糖低盐饮食,多青菜粗粮。心态好不熬夜,坚持3个月再化验能降下来那就继续坚持,降不下来药物他汀片终身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