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通往女性高潮"G點"究竟是什麼?它有什麼用?


G點的傳說大家都聽過

有人認為這是通往高潮的法門

有人則認為這根本不存在

所以科學界的觀點是什麼?


關於G點的傳說,相信各位新老司機都已經耳熟能詳。1950年,德國婦科醫生歐內斯特•格拉芬博格(Ernst Grafenberg)指出:所有的女性陰道內都有一個特定區域,可以依靠對其進行刺激而產生高潮,當用手指刺激時,該區域會向陰道內的空間腫脹,在1983年出版的《G點:以及人類性學其它新發現》一書中,為了紀念格拉芬博格醫生這一神奇的區域被用“G點”來命名,時至今日近70年過去了,對於G點的探索和爭論依舊存在。


G點的存在居然和環境有關?


作為一名醫生來和大家來談談近些年來各路科學家的研究。


2011年,美國學者奧斯蘭斯基(Ostrzenski)在一位83歲女性死後不久解剖了她的屍體。發現在陰道壁的第五第六層之間有個像葡萄般群聚的組織,他認為這是女性的海綿體,受到性刺激會硬起來,應該就是所謂的G點。


但是他並沒有把這些組織作進一步的檢測,也就無法證明這個組織含有神經成分,因此目前學術界並不認為這一團東西就是G spot(G點)。


2012年1月份,由耶魯大學的泌尿科專家克里什夫斯基(Amichai Kilchevsky)和以色列朗本醫院(Rambam Hospital)的泌尿科專家法迪(Yoram Vardi)帶領的一組研究人員通過綜述96篇已經發布的文獻,以色列和美國的研究團隊得出了以下結論:“毫無疑問,謹慎的說,從解剖學角度看,並不存在所謂的G點”。


還有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們進行了一項涉及900位受訪者的研究,這些受訪者都是同卵或異卵雙胞胎。研究結果發現,56%的女性認為自己身上有G點。不過,年齡越大的人相信有G點的比率逐漸變少。


傳說中通往女性高潮



研究人員繼續探討後發現,認為自己有G點存在的女性會與自身兩性關係的滿足程度與對性的態度有關。但是,與雙生姊妹的經驗並無關係,不會因為是相同(或一半相同)的基因就會同樣相信G點存在。因此,研究者認為G點的存在與環境有關。


研究新進展


實際上由於前述各種研究都未能在G點區域找到具體的新的結構,所以新近的一些研究卻越來越傾向於把G點作為一個複合體來看待,並把它命名為“clitourethrovaginal(CUV) complex ”。clitourethrovaginal一詞分別由陰蒂(clitoris),尿道(urethra),陰道 (vagina)三個詞合成,顧名思義這個複合體包括了陰蒂、尿道和陰道三大結構結構。


由於國內尚無合適的翻譯,我們暫且就把它叫做CUV複合體好了。為了大家更好地理解這個概念,我們先來看幾張解剖圖(不想看這麼複雜的解剖圖的朋友可以直接拖到下一節看結論)。


傳說中通往女性高潮

CUV複合體結構(正面觀)


這一張圖相當於我們面向在女性的會陰部觀察CUV複合體結構。

圖中綠豆大小的結節就是陰蒂頭,(也就是我們肉眼能看到的部分,其實陰蒂還有很大部分都隱藏在會陰中),其向上走行的那一截稍粗的圖中1釐米左右長的結構叫陰蒂體,然後它就會向下走行,而且分為兩條Y形陰蒂腳,陰蒂腳旁邊的兩個巨大的勃起海綿組織稱為陰蒂球(前庭球)。被陰蒂球包繞的就是位於上面管腔結構是尿道和位於下面管腔結構是陰道。陰道下方橫著的兩個扁豆形的是前庭大腺。此外女性尿道口還有一對斯基恩氏腺開口(圖中未顯示)。


傳說中通往女性高潮

CUV複合體結構(側後面觀)


這一張圖相當於我們站在女性的腰部觀察CUV複合體結構(嘗試過小狗式啪啪的朋友一定知道是什麼位置),圖中各解剖結構都已經標出。畫圈處就是我們用手指或者其他玩具刺激陰道內所謂G點區域。


不難看出這一區域毗鄰尿道膀胱連接部,陰蒂球和陰蒂體等結構。


如果G點是一個複合體,它意味著什麼?


醫學上有句話叫做:結構決定功能。關於G點的一些關鍵信息,或許可以用這個解剖結構來解

1. 一般在女性充分喚起後,G點會更加明顯——由於陰蒂球勃起增大導致;


大導致;


2. 陰蒂高潮和G點高潮體驗不同——由於刺激CUV複合體刺激陰蒂球和膀胱連接部更多,不同高潮體驗可能因為二者激活的是不同的神經束;

3. 在刺激過程中產生小便感覺——刺激CUV複合體擠壓到膀胱以及尿道;

4. G點高潮往往伴隨射液(潮吹)——膀胱的尿液和斯基恩氏腺甚至前庭大腺的分泌物在勃起組織和盆底肌肉的擠壓下被射出。


也許科學上關於G點的探索還要持續很久。而對於我們來說,不管G點是生理構造也好是個複合體也好, 對女性而言,性是整體的,身心統一的。在性愛中所追求的是通過不同的姿勢來相互探索,通過這種探索的過程找到愉悅,加強與伴侶和自身的親密感才是我們的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