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改革發展讓審判專業化現代化

蹄疾步穩的司法改革為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提供了有力保障,也正在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永靖縣人民法院審管辦主任孫雲霞參加法院工作30多年來,見證了法院工作改革發展的歷程。

“條件簡陋是當初工作環境的真實寫照。”孫雲霞說,那時,法檢公幾個部門擠在一座樓裡辦公,法院通訊工具是僅有的一座舊式手搖電話,往往是一來電話,工作人員就到各個辦公室傳話、喊著找人;印文件及裁判文書要靠油印機,最頭疼的是製作紅頭文件,一個紅頭文件得反反覆覆好多遍才能做好。

民事審判庭處於工作第一線,每天接觸最多的是如何辦理案件,如何接待當事人,如何處理具體的案件,而其中的調解,可以充分展示出辦案法官的司法智慧。對於這一點,孫雲霞可謂深有體會。從立案、庭前準備、庭審直至宣判前的各個訴訟環節,只要當事人有調解意願、案件存在調解的可能,法官都全力引導當事人達成和解,以求從中收到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2000年,院裡成立了立案庭,孫雲霞擔任庭長。立案庭的成立,改變了以往的立、審、執不分家,專業化不強,效率不高,且群眾訴訟不便等問題,也相對解決了立案難問題。“在立案階段,會給每個案件編號,再分配給各個庭室。不再出現當事人來法院不知道找誰的尷尬,也給法官減輕了負擔,法官可以專心從事案件的審判工作。”

孫雲霞回憶說,這一改變不僅提高了辦案效率,而且促進了法院各項工作向規範化發展。

“2013年成立的審管辦,使法院更加專業化、精細化。”孫雲霞說,作為審管辦主任,她的工作主要是核查案件質量、統計司法績效、督促數字法院系統信息填寫完整規範;對案件質量評查,對裁判文書評查,給辦案法官反饋意見,對法官、書記員辦案績效進行考核;對案件預警跟蹤和催辦,對改判、發回重審的案件進行通報;召開案件質量分析會,對審判動態進行分析研判……

“現如今,每天上班後,我會打開電腦登陸數字法院業務應用系統,關注全院是否有因未及時錄入信息而出現的異常情況,然後通知相應的案件承辦人完成信息的及時錄入。”孫雲霞說,以系統自動生成的數據和分析報告為依據,可以對全院的各項審判質效指標進行監控分析,及時調整和安排部署重點工作,既科學又省力。

“我剛工作的那時候,縣法院僅有20多人,全年辦理民事案件僅10多件。2017年,縣法院全年受理案件就達4600多件(其中民事案件2700多件),執結率達91%。”回想當初,孫雲霞深深地感受到,法院審判工作越來越專業化、現代化。

如今,永靖縣法院擁有8個數字化法庭,實現了庭審全程直播,進一步增強了司法透明度,提高了群眾信任度。(記者 陳孝志通訊員 張維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