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後"省部級高官增至17人:大多年輕、高學歷、專業化,最年輕的楊晉柏曾是少年班天才

延續"70後"官員加速進場趨勢,是2019年中共人事調整的一個軌跡。

隨著9月底11位副省級官員的履新,中共"70後"高官再擴容。至此,"70後"省部高官增至17人,其中11人現任省級政府副職。

年內5名"70後"履新省政府副職

今年最新的一波重磅人事調整是9月底,三天時間共11位副省(市)長履新,其中兩位是"70後"。

出生於1971年的葛海蛟來自光大集團,金融系統出身,此次履新河北省副省長,是一位"金融副省長"。他是南京農業大學農業經濟管理專業博士研究生、管理學博士、高級經濟師。

葛海蛟前期在中國農業銀行系統工作了23年,其中,在農行遼寧省分行工作了16年。後來,,他出任中國農業銀行黑龍江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兼任悉尼分行海外高管。

2016年10月,葛海蛟調任光大集團黨委委員,後出任光大集團副總經理,分管證券、信託等金融板塊的業務,並先後兼任光大實業董事長、光大集團上海總部主任、光大興隴信託董事長等。 2018年11月,被任命為光大銀行行長。

今年早些時候,同樣從銀行高管出任省級政府副職的,還有"金融副省長"張立林。2019年7月,他自中國建設銀行副行長任上履新遼寧省副省長。在2017年9月調任建行之前,他整個職業生涯都在中國農業銀行度過,長達20年。

而隨著葛海蛟等人的履新,出身金融系統的"金融副省長"在全國至少已有16位。

和葛海蛟同期履新的另一位"70後",是出生於1972年的李波。他是美國歸僑,此次履新重慶市副市長。李波祖籍重慶,2004年6月才回國工作,這次又回到家鄉任職。

從中國人民大學本科畢業後,李波前往美國留學,相繼獲得斯坦福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和哈佛大學法律博士學位。他在美國擔任律師多年,2004年正式回國,進入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歷任央行條法司司長、貨幣政策司司長等職務。2018年8月,李波調任僑聯擔任專職副主席,晉升為副部級。

雖然李波是自中國僑聯調任省級政府副職,不是從金融高管直接轉任,但其履歷中,也有長達14年的金融系統工作經歷。

今年履新的"70後"高官,還有廣東省副省長覃偉中、海南省副省長馮忠華以及陝西省副省長徐大彤。其中,覃偉中來自國企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馮忠華來自全國人大,徐大彤則由天津武清區調任。

至2019年10月,中國"70後"副部級官員已有17位。

其中,最年輕的是出生於1973年4月的楊晉柏。公開簡歷顯示,楊晉柏1994年研究生畢業後即在中國電力系統任職,直到2018年10月卸任中國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的職務,隨後轉任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黨組成員。

在楊晉柏的履歷中,較為顯眼的是關於他"少年班"的介紹。所謂"少年班",是產生於中國1970年代的一種特殊的教育模式,針對早慧學生進行培優教育。而楊晉柏所進入的,正是中國目前僅有的兩個少年班之一的西安交通大學少年班。報道稱,該校少年班"針對智力超常的兒童",學生"某些方面的才智明顯優於同齡人"。

資料顯示,楊晉柏是該少年班1989級的畢業生,也就是說,他16歲即進入大學階段, 5年後,1994年,時年21歲的楊晉柏從西安交大電力系統及自動化專業畢業,獲碩士學位。

這位"智力超常"的少年班學員,畢業後先後在中國南方電網、中國國家電網任職24年,2018年11月升任廣西自治區副主席,成為中國最年輕的副部級官員。

"專業型"官員加速進場

總結來看,相對以往較為常見的官員在不同領域歷練的模式,"70"後副部的升遷,除了在中國政壇同級別中別樹一幟的"年輕化"外,還呈現出更為明顯的"專業化"及"高學歷"共性,其中很多人從所學專業直接進入相對應領域任職。

以海南省副省長馮忠華來分析,1970年5月出生,現年49歲,工程碩士學位,高校畢業後即進入建築技術信息所,而後長期在中國城建部門工作,2018年3月當選第十三屆中國全國人大專職委員。所謂專職委員,是中國決策機構人大職能愈發複雜化和專業化後製度創新的產物,其要求人大代表以代表職務為職業,不再擔任其他實質性的行政或社會工作職務。當然,專職委員的特點即是"年輕化""專業化"。

馮忠華就任海南省副省長後的職務分工,也是延續其此前的工作經驗,分管海南自然資源、規劃、住房和城鄉建設、林業方面工作。對於海南這個以房地產為支撐的島嶼省份,尤其是在中共高層將海南作為新時代對外開放試驗田後,管控海南樓市,以及推進農村土地徵收試點等工作,都是頗具挑戰性的任務。

此外,"高學歷"也是這些"70後"官員的明顯特徵。據17位"70後"省部級官員資料顯示,他們中有9位碩士、8位博士,且長期在某一領域工作,屬於專業型幹部。

以山東省副省長劉強、四川省副省長李雲澤、福建省副省長郭寧寧為例,除劉強為農學碩士,李雲澤與郭寧寧均是經濟學畢業,畢業後長期在中國銀行系統工作,其中劉強在中國農行任職達11年。今年9月13日,山東省政府與工商銀行在濟南簽署支持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戰略合作協議,劉強以山東省政府黨組成員身份主持儀式。而先後在中國建行、中國工行任職長達23年的李雲澤,在升任四川副省長後,負責金融、商務、投資促進、外事僑臺、工商行政管理、民營經濟、服務業等工作,協助分管發展改革(含糧食、能源)工作。

從17位"70後"副部的出身來看,金融系統拔得頭籌,繼而是中紀委,貴州、上海仍然延續其政治高地的光環,照例成為新一代官員晉升的通道。而這些長期在系統領域的人士跨界到政府班子後,依然在地方發揮著專業特長,分管工作或多或少都與其此前任職領域相關。

2018年11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活動曾以學吏治為主題,在學習如何用人時,"專業"成為了其中的一個關鍵詞。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此次學習時強調,注重從各個方面選拔專業化人才,優化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專業結構。

縱觀近期"70後"的頻頻入場,似乎也在表明,專業型的"70後"官員正成為中共人事佈局的新風向。

政壇"70後"如何發力

從2018年7月中共政治局審議通過《大力選拔優秀年輕幹部的意見》,到要求新一屆共青團領導班子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再到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要求各地"不拘一格"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幹部。中共中央連續高調要求加強培養選拔年輕幹部,引發輿論對中共政壇新星的關注。

與現任中共領導層官員的晉升規律相比,"70後"比"60後"整體上仕途晉升較為緩慢。諸多現任"60後"高官,當年晉升副部級時,年齡最小的只有36歲,大多數都在40歲左右完成晉升。在44歲之前,有4人已晉升至正部級官員,開始主政一方。

據《人民論壇》雜誌調查,從職務晉升的速度來看,"60後"擔任副部級領導幹部時平均年齡為43.8歲,而於2013年最早成為"70後"省部級官員的時光輝,在44歲才晉升為副部級。這樣算來,現今"70後"晉升為副部級的年齡,比此前"60後"的晉升副部級,晚了將近十年。

至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有政情觀察人士認為,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其一,早在中國改革開放初期,提拔年輕官員主要用以解決當時的官員結構嚴重老化問題。《人民論壇》雜誌曾做過一項調查,其中80%的"60後"都有破格提拔的經歷。而今官員年輕化的迫切性已大大降低。

其二,以往對於年齡"一刀切"的措施,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提拔年輕幹部需要謹慎,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70後"晉升的步伐。

因為這些負面影響,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上任後,曾強調對年輕官員實行"墩墩苗"政策。所謂"墩墩苗",原本是一個莊戶人家的口頭語,如今被中共領導人化為己用,變成了對年輕幹部的培養選拔原則,被外界稱為年輕幹部的"緊箍咒"。

2013年6月,習近平首度提出,"早熟的果子長不大,拔苗助長易夭折。年輕幹部多'墩墩苗'沒有什麼壞處,把基礎搞紮實了,後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穩更遠。"

此後,包括時任中共政治局常委劉雲山在內的多名官員,以及中共官媒,多次提到有關年輕幹部"墩墩苗"的議題,釋放出那個時期中共對用人制度改革的信號。

其實,目前中國不少地市也都湧現出"70後"市長,包括曾在中共中央辦公廳任職的浙江省政府秘書長陳新和湖北襄陽市市長郄英才、湖北咸寧市委書記丁小強、黑龍江鶴崗市市長張恩亮、安徽池州市市委書記王宏、甘肅省武威市委書記柳鵬、遼寧營口市市長許桂清等等。

雖然"70後"官員的數量已經初現規模,但身為"少壯派"的他們還處於一種比較尷尬的境地,並未成為接班梯隊的核心力量。對於中國這種現狀,觀察家們普遍有一種擔憂,在中共精英選拔的政治制度下,新生代政治新星難以崛起,政壇"70後"成為尷尬的一代。

若如此下去,多數現任正部級幹部將屆齡卸任,而後備力量則相對匱乏,可能造成斷層。或許這也是最近一段時期,中共所提出的"大力培養選拔'適應新時代'要求優秀年輕幹部"的意義所在。

因其年齡優勢及自身的專業型特點,"70後"步入政壇高層已散發出耀眼的光芒。對優秀的"70後"官員來講,未來在中共政壇的空間很大。相信近幾年,中國還會湧現出更多的"70後"政治新星。

*本文由樹木計劃作者【鳳凰WEEKLY】創作,獨家發佈在今日頭條,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