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初期极弱的秦国可横扫六国,统一后反而连义军都打不过了?

在我刚开始读史的时候,课本中不懂的地方很多,读到《过秦论》,是想不明白秦国为什么会灭亡的。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之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过秦论》

作者小的时候喜欢玩游戏,尤其像是《三国志》《文明》系列。

这类的游戏,基本是一款单向变强的游戏。

开局只有一座小小的城市,一点兵力。几个将领。

为什么初期极弱的秦国可横扫六国,统一后反而连义军都打不过了?

随着你开发资源,积累兵力,招募武将,只要你坚持玩下去,你就会变得很强。最终统一天下。

而且武将“忠诚度”也是可以花钱提高的。

没有贪污,没有腐败,也没有结党营私,没有权臣政变。

所以我对秦朝末年,黄巾起义,朝廷无法控制,是无法理解的。

你怎么越混越回去了。当你只有一座小城的时候,你可以征服天下。可你统一天下了,反而打不过一座小城?

这类的游戏玩得越多了,就越无法理解,统一的王朝为何会崩溃的。

我把所有的资源,城池都抢到手里。我为什么反而亡了?

当年读《过秦论》,秦军强悍,横扫六国。

其他六国拥有比秦国更多的人口,更多的土地。更多的粮草,最后还是被秦国灭了。

秦国统一后,不但没有变强,反而变弱了。连义军都打不过。

当然,课本告诉你的是秦国“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老师主要讲的是前半句,指的是施政要仁道,要做仁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看过作者之前的文章都知道作者向来三观极歪。

课本上面的解释,作者显然是不信的。

运气

后来再读过秦论,读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觉得后半句才是关键。

秦灭六国之后,秦军的主力,并不在国内,也没有回归咸阳。也没有“军转民”。

中国后世的王朝一般做法,是有一支精锐的中央军。驻扎在首都。

御林军,羽林军,神策军,近卫军。

在各个核心城市,布有小型的警备司令部。

除此之外,小城没有驻军。而且国家也负担不起常备军团。但是公元前214年的秦军结构不是这样的。

史记:“始皇二十六年,蒙恬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居上郡。”

“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为兵,略取南越陆梁地,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五十万人戍五岭,与越杂处”。

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统一天下,公元前214年开始南北二支大型的军团活动,公元前210年死于河北邢台。

公元前209年7月,陈涉,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9月,部将周文,就已经打到了函谷关。

“大泽乡”在安徽宿县,离徐州不远,二个月一路西进,可以用“如入无人之地”来形容了。

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陈涉起义之后,传统六国如陈留,颍川,谯县,纷纷响应。项梁,刘邦,都在那时候崭露头角。

如果是后世王朝,这样“光明正大”的起义,早就被当地守卫干掉了。毫不手软。

可是秦末,为什么没有人能制止呢?

因为秦军主力不在国内。

秦军精锐主力,分为二支。

一支在抵抗匈奴。首府上郡(包头),得到消息以后南下。古代时候交通不便,参考千年之后,“安史之乱”唐军安西都护府精锐军团的回防速度。这支大军,最终和咸阳章邯军团,会合在一起。

巨鹿之战,20万秦军被2万楚军击败。项羽“破釜沉舟”一战定天下。

秦廷败亡,从此不可逆转。

另一股秦军主力,驻扎在南海(广州)。

因为距离远。等屠睢接到消息时,函谷关已破,秦王室投降。

因此军官团联合计谋,破坏道路,堵塞交通。

关起门来,在广州自立了“南越王朝”,赵佗自立为帝。

一直到了汉武帝时代,才被刘彻所灭。

总而言之,秦国是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对于控制天下,没有经验。加上秦军主力又恰巧不在国内。叛乱兴起如野火燎原。

初期无法遏止,后期就会指数成长。

再加上运气不好,巨鹿之战,王离挂了。

当然,治国这种事,坑子埋子无数,后来刘邦的西汉,学习秦弊,控制地方。结果出了个王莽。也挂了。

所以“攻守之势异也”,秦亡是因为运气不好。

秦政虽然苛刻,但是如果又职业军团镇压的话,应该也可以维持上十世,八世。

但是,这种解释,作者以为也是肤浅的。

基本盘

秦实行的是郡县制,而“六国”实行的是分封制。

秦末汉初其实是“郡县制”和“分封制”竞争的历史。演化成了东西二个部分。

在抗秦起义斗争中,西边8块,就没有任何叛军。

因为,他们就是秦国的“基本盘”。实行的郡县制。

为什么初期极弱的秦国可横扫六国,统一后反而连义军都打不过了?

秦的扩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战国”延续近250年。仅秦昭襄王(芈月)执政就超过55年。

其中,秦国基本盘因“郡县制”获利的人,是无论如何都不肯再回到“分封制”的。

哪怕项羽一时武勇,击败了秦国王廷。

但皇帝是谁,不重要。

刘邦表面上是沛县军功集团,但中下层当兵的,还是“老秦人”。

“楚汉相争”说到底,是秦和六国的郡县制和分封制再一次交锋。这一次,秦的郡县制又赢了。

那么“郡县制”和“分封制”,为什么这么重要。重要得要拿命去争取呢?

秦凭借军功爵制灭掉六国,六国为何不能学过来呢?

众所周知,战国初期,秦国算不上一个强国。

论人口,魏国最强。论国土,楚国最强。论文化,齐国最强。

而秦国像是开挂一样,突然崛起,是靠的“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秦国十年间由弱变强。但是,商鞅究竟变了些什么呢,课本上大致有这么几条:

1、废井田、开阡陌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3、实行连坐法

4、废除旧世卿世禄制, 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

5、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推行小家庭政策。

6、推行县制

现在我告诉你,开阡陌,奖励耕织这种事。你不鼓励人家也知道。

连坐法,重农抑商,后世也都玩烂了。

好比你背了“工业革命”伟大意义。

但是你若是真穿越回18世纪。我问你,工业革命如何主导。如何发生?

瞠目结舌,其实你对“工业革命”一无所知。

“商鞅变法”两次

真正有用的只有一条: 奖励军功,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

之前的文章,我们讲过“分封制”的道理。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你只要生,使劲地生,拼命地生。

沙特阿拉伯开国皇帝伊本沙特是二战时期的人物。到现在不过70多年。

他一共有100多个儿子,每个儿子又有无数的儿子。

今天沙特的皇室,一共有5000多个“王子”。每一个都是货真价实的皇室血脉。

当你有了5000个子孙以后,你就可以把政府部门,上到军机大臣,中到电力局长,小到城管。每一个环节,全部都用你的子孙填满。

整个国家,所有的公务员,所有重要职位,都是“伊本沙特”的子孙。

然后我问你,这样的国家有战斗力么?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封制,与此类似。

你别看“东周列国志”人才辈出。但其实你仔细看。

魏国姓魏,其实姓姬。

韩国姓韩,其实姓姬。

燕国姓姬。

楚国有景、屈、怀、昭四大姓。

然后商鞅来了。哦,商鞅也姓姬。他是卫国的王子。也可以叫他卫鞅,也可以叫“公孙鞅”。

商鞅来了:“我们要进行彻底的改革”。

唯有军功可以封侯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这个改革。意味着平民百姓从此有了出头之日,而且王子贵族,再不享有荣华富贵

严格地说,变法一出,除了秦王,就没有“贵族”了。

不出所料,愤怒的3000名“非群众”,挤跨了秦孝公的大门。

堂哥堂弟,表哥表弟,侄子孙子,都是你手心手背的肉,一起在控诉不发粮。

可是秦孝公不为所动。真英雄也!

军功制实行了以后,秦国迅速地变强。

平民之中,人才数不胜数。

斩首一级,就可以升一阶。汉语中的“首级”,就是由商鞅变法而来。

对于六国来说,他们看见了秦国的迅速变强。

羡慕么?羡慕。

想学么,没有秘密的。你能做到么?

改变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

事实就是如此,六国一直到快要亡国了。

改革就是无法改到自己身上。

好比大清快亡国了,工业革命也不能让汉臣去搞。满人又没什么人才。

为什么初期极弱的秦国可横扫六国,统一后反而连义军都打不过了?

欧美国家,非法移民都快把国家害死了。但是为了为了政党的选票,仍然用纳税人的钱去养非法移民。

哪怕你小国寡民,只要政治清朗,出二个明君,励精图治,几代人之间,“秦子”“楚子”,都能从一个小国,成长成大国。

但是,一旦陷入了政治“死锁”。

统治阶级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出卖民族和国家。只求保住自己的选票。

那么这个国家,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沉沦。

今日中国蒸蒸日上,隔壁的日本,只要进行“全面改革”,就可以摆脱颓气废气。摆脱“失去的二十年”。

但是他们肯改么?

项羽的赢,是一次逆袭。

“六国的旧贵族们,凭着项羽的勇武。击败了王离的平民军团。但又重新建立起了贵族分封制。

项羽占据关东十国,基本都是六国后裔。

重新实施六国的制度。恢复旧贵族分封制,而因秦“郡县制”获利的人民,他们不愿意回到这样的生活。

无论是和平时期的科举制度也好,战时的军功制也好。

你总要给底层留出一条上升的通道。

否则人民就不高兴了。“关西”人民就跟汉王走了。“楚汉争霸”再起。

“军功制”的欲望,是非常强大的。

我们可以想一下,秦始皇为什么要派南军,北军,二支主力离开中原。去南北寻找不曾谋面的敌人。

因为手下人要升职啊。你和我说六国亡了?无仗可打了?没有军功了。那我怎么能同意呢。

日本九一八事变之后占领了东三省。几乎所有的战略家一致建议“知止止步”。

东北要是能好好利用。肥沃的黑土地有无数的煤铁矿,足以把日本带入到工业化国家。

可是日本中下层军官们不肯啊。你现在停了,少壮派的军官怎么邀功。

读过汉史的人都知道,“汉”是一个穷兵黩武的王朝。

我们汉室,和俄罗斯没有什么二样。扩张领土到每一寸可以达到的极限。

中华汉人,是极好武的。

秦二世而亡,虽然有运气不好的原因。

但是郡县制对于军功的渴望,使得主力兵团来不及回防,导致无法遏制起义军,这也是事实。

先行者惩罚

秦军虎狼之师,从信陵君窃符救赵“邯郸保卫战”之后,就再也没有打过败仗。

而巨鹿之战。楚军不管是战斗力,还是士气,都远超秦国。

就算不看“巨鹿之战”这样偶然性的战役。仅看山东诸国在起义中,所表现的募兵能力,战斗能力,和战国时秦军打六国时,宛如砍瓜切菜一般,百战百胜的碾压。完全不能比。

“为什么战国时期,六国拥有更大的土地,更多的人口,却那么弱”。

“秦末汉初,叛军的领土,铠甲,财力,远远不能和灭国前相比。却显示得非常有战斗力”。

为什么,答案已经显而易见了。

战国末期,“六国”的领军将领,全部都是“旧贵族”。

就是那些最腐朽,最无能的“王储”。

六国一直无法实行彻底的改革,一直无法像秦国一样,“让最优秀的人浮起来”。

这里面主要的原因,在六国贵族的本身。

“清洗”这件事,是由秦始皇完成了。

秦始皇扫平六国。在灭掉了六国同时,也把他们“三百年腐朽”的贵族们,一扫而空。

此后,在“反秦起义”中,哪个是前朝王子?

项羽,项梁,魏豹,赵歇,张耳,韩广,臧荼,田荣,英布,彭越

除了田荣是皇室血脉之外,其他人连“王族旁系”都算不上。

六国起义,相当于大清洗。

把原本的王爷,皇子,全部清洗。

因此虽然地盘少了点,装备差了点,战斗力反而猛增。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句话是《过秦论》的核心。

当年历史老师在讲解的时候说,秦王暴政,因此导致灭亡。

我想,真正的原因战国末期,六国始终不能齐心协力抗秦。

到了“大泽乡”起义时,大家的目标却都是明确的。秦军是唯一的敌人,团结起来,绝不内斗。先把秦军干掉。

但是整句话,最重要的,应该在这个“势”字。

秦灭六国时,秦军占势。

秦国代表更先进的生产力,秦国的寒门可以靠军功出头。

六国则是腐朽的,无能的,垄断的贵族制度。

可是“大泽乡”六国起义时,起义军内部,只有更少的等级制。更多的自由。

秦律苛刻,官吏已经开始腐朽。

刘邦入武关,沿途官吏皆降。越是等级高的,降得越快。赵高指鹿为马,癌症已是晚期。

英国在印度宁可使用土司统治。也不愿意对开国总理尼赫鲁进行现代化教育,永远不要让印度开化。

德国人干掉了沙皇俄国,结果斯大林出来了。

黑船震惊了日本,结果爆发了太平洋战争。

英国人带来鸦片战争,反而导致了中国崛起。

你干掉了腐朽的王朝,结果让这个国家重获新生。

以为痛扁一顿,实际是浴火重生。

英国如果真的想要征服日本,就不应该打破日本的封闭状态。

让德川幕府在“闭关锁国”的状态下,再维持300年。

让双方的科技差距继续拉大。拉大到欧美殖民者,对非洲土著的地步。

这样子只需要打一拳,一拳就打死。根本不给他改革和翻身的机会。

秦国“扫平六国”这件事,是秦国给自己,挖上了灭亡的坑。

一个帝国的腐烂,是从内部开始的。当腐烂到军事战败,基本已经是癌症晚期。

在文明的长跑中,“先行者惩罚”是非常非常严重的。

对于最近的中美争霸贸易战,我们感到忧心忡忡。

那么中国应不应该去挑战美国,应不应该去超越美国呢?

下次再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