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聯手中國太保,全國首個區塊鏈專用發票電子化項目上線

近日,京東集團與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以下簡稱“中國太保”)聯合宣佈,全國首個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增值稅專用發票電子化項目正式上線運行,並在中國太保“互聯網採購(e採)平臺”試點應用。

“互聯網採購(e採)平臺”將通過區塊鏈專票數字化應用,推動雙方互聯網採購全流程電子化,打造高效、透明和數字化的採購管理體系。

據公開數據顯示,中國太保每年接收發票超過500萬張,每張發票查驗至少需要花費3分鐘,每年發票查驗、認證等花費的直接人工成本超過1400萬元。京東集團表示,2017年京東集團全年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超2000萬份,按平均每開具一張專票紙張、人工及郵寄綜合成本約10元計算,投入綜合成本超2億元。

除高額的成本外,用戶體驗差、發票風控成本高、發票管理效率低的痛點和難點等行業問題,都亟待解決。

8月以來,區塊鏈在發票領域的試行就已開始。全國首張區塊鏈電子發票在深圳亮相、中國航天所建電子發票區塊鏈系統已在多省市試運行等項目,都是有力證明。

此次項目與以往的不同之處在於,區塊鏈技術將不僅應用在電子發票的防偽、溯源領域,還將通過平臺的作為中間介質,實現一人接收、自動入賬、自動扣除釋放預算、自動生成結算單,徹底取消傳統的三單(訂單、發票、接收單)匹配環節。

業內專家指出,藉助區塊鏈技術防篡改、可追溯、全流程等特性,實現增值稅發票電子話項目具體存在三方面優勢:一是可以大大降低發票使用成本和管理成本;二是有效防範虛假髮票、不合規發票帶來的違規風險;三是可以整合內部報銷、財務記賬等流程,改善用戶報銷體驗,提升企業財稅管理智能化水平。

中國太保集團副總裁兼財務負責人潘豔紅表示,此次項目是由開票方和受票方首次共同合作,攜手在區塊鏈應用於增值稅專用發票電子化領域的開創性探索。希望未來區塊鏈技術可以在財務架構優化及增值稅發票管理方面發揮更大、更積極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