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宁古村落|过关通隘院洋村

寿宁古村落|过关通隘院洋村

过关通隘院洋村

县文史委在研究、确定古村落名单时,南阳镇院洋村居然占上了一席之地。在院洋村,没有明清古街,更找不到一座值得书写的“地主老宅”,它的古老亮丽在哪里?是不是古村落的选定出了偏差?当笔者到院洋村作实地调硏后,才真实感受到,这怀疑是多余的。在茫茫群山之中的寿宁,要过关通隘走出寿宁,院洋关隘是其一,历史曾在这里聚焦过它的辉煌,有个县令曾给它作过注释,有个古老故事,一直在这里传扬。

院洋村位于南阳镇东北部,距南阳镇11公里,总面积13平方公里,南面与福安市潭头镇、范坑乡为邻,海拔782米,300多户,1300人,是寿宁县八个革命老区基点村之一。辖村底、周家、温家、傍洋、洋尾、福顶洋、好坑半山坵、坑兜岭、官宅、寨下、后园12个自然村,其中半山坵、坑兜岭、官宅、寨下、后园5个自然村已迁徙,无人居住。

院洋村主姓徐,元延佑三年(1316年),第一世祖徐煦大从浙江省泰顺县仙居乡迁入,至今已繁衍三十一世;周姓明代从福鼎的白琳迁入;温姓1760年从福建汀州府迁入。先后迁入的还有龚、张、刘、林、王、夏、缪、吴、陈等。

院洋明代属福建道,福州府长溪县平溪里十三都,建文元年(1399年)属福安县平溪里十三都,明景泰六年(1455年),寿宁建县属二都称大蜀院洋。建国后属第五区南阳区院洋乡,1959年3月区改公社,设院羊大队。南阳建乡后,改为院洋村。

寿宁古村落|过关通隘院洋村

院洋村山清水秀,森林密布,古树参天,杜鹃满山。名胜古迹吴道仙闻名遐迩。相传,嘉靖六年,福安县潭头镇下洋村一位名叫吴风扬的道人在此修道,他17岁出家,苦心修道,36岁自焚脱凡成果,封云汉昊道大德真仙。后来人们给他塑造仙像。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是吴道仙诞辰日,善男信女络绎不绝,热闹非凡,是闽东北、浙西南一带著名的道馆之地。吴道仙顶海拔1139米站在山顶可观两省六县(福安、周宁、柘荣、寿宁、泰顺、景宁)美景,是看日出、观云海的好去处。

院洋村古代是通往福安、柘荣、霞浦等地的交通要道。离村1公里外的隘岭关口有一石碑可以见证。碑文曰:“寿宁县渔溪大蜀院洋隘,嘉靖貳拾伍年捌月吉日谨题,知县事贵州普安张鹤年立。”在冯梦龙编著的“三关十六隘中,这里就占了一隘,是明清时期的军事要塞,通过走古道、看碑文、察要冲,每次到这里调研,都仿佛回到遥远的过去,都是收获满满。

院洋村是否古老,一进村前,就有5棵千年古树在向你招示,其中一棵还是珍贵树种红豆杉。经深研,远在宋朝,院洋村就一度繁荣得让人羡慕与向往,村中有双面街道,有多家酒馆、钱庄、茶楼与驿站。人来客往,因交通便利成就了这里市场经济的繁荣与昌吉。除现在的村庄分布外,我们还勘查了院洋村中的王厝、外厝岗水碓、上碓、下碓、上店、下店、旁山店等自然小村落。每个小村落一样是一部演义史,其名称与其村史密不可分。这些碓字地名的“碓”字,主要是利用水力的带动,生产食用谷米与食用茶油;这些“店”字,足够说明客人多而设的客栈,至今地名依旧,店基犹在。在采访长者时,我们还进一步了解到,当时有一地名叫“长基坪”就是现处院洋小学旁边,有一个官设宅院,此院非常大,据说有“九榴”,作为公众议事或官府巡回办差之用,这就是明朝福宁府志记载的《寿宁县疆域图》里标注的著名的“院洋汛”。再加村周围是几百亩田园的大洋,主村含村底、周家、温家、傍洋、洋尾五个小村,如同住在一个被山围住的小院里,故村名统称院洋,沿用至今。

寿宁古村落|过关通隘院洋村

院洋村的民居建筑以“榴式”为主,土木结构。这里因缺大溪的原因,担心一家失火,殃及相邻,因此,不但村与村散落而居,保留了一定的距离,而且每幢房屋都用土墙围实包严。这里的建筑,虽为简陋,但不简单,是闽东北、浙西南一带典型的山村民居代表。在城市久居后,回到这里,完全进入真正的农耕生活圈,家里永远保持着冬暖夏凉;用竹子引山泉入缸,水注声弹奏的是清爽的乐音;打开门户,是开阔的园野,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四季有变化的田园画卷。

20世纪30年代,叶飞、范式人、叶秀蕃等革命先辈曾在这里从事革命活动。民国24年(1935年)5月,因叛徒出卖,叶秀蕃英勇牺牲在官宅发竹岗。民国25年(1936年),后园全村八座大房屋被民团烧光,成为废墟。这个时期村民徐桂顺、龚成五等投身革命。革命胜利后,全村被评为烈士34人,五老11人,红军失散人员11人。现在院洋村中一山冈上,建造了叶秀蕃纪念亭,给后人以缅怀,也给古老的院洋村新添一景。

寿宁古村落|过关通隘院洋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