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宁德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信俗

陈靖姑信俗

古田

宁德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陈靖姑是民间普遍尊崇的一位妇女、尊称有临水陈夫人、倾天圣母等,俗呼娘奶、临水奶。据传陈靖姑于唐大历二年(七六二年),祖籍福州仓山下度,生于公元七六七年。

宁德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传她早年学法,能降妖伏魔,扶危济难,二十四岁时施法祁雨抗旱,为民除害而殒身于古田临水。 2008年,临水夫人陈靖姑信仰习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马仙信俗

柘荣县

宁德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马仙,又称马氏天仙、马元君等,自古是以柘荣为中心的民间崇拜地方神明,与妈祖、陈靖姑并称“福建三大女神”。

宁德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柘荣作为马仙信俗的发祥地,素有“马仙之都”之美誉。境内太姥山脉主峰东狮山被誉为“仙山”,是闽浙信众朝拜马仙的圣山、马仙信俗的重要道场。

游氏仙姑宫祈福仪俗

柘荣

宁德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由游氏仙姑信仰而产生的游氏仙姑祈福仪俗是柘荣县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祈福仪俗活动全年进行,内容包括神诞日祈福、四季祈福、除夕祈福以及婚嫁、出行祈福等。

宁德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中,以每年农历正月十七游氏仙姑神诞日祈福和四季祈福最为隆重。每年的仙姑诞辰日,游氏族人都会举行盛大的庙会,朝拜人群络绎不绝,热闹非凡。

妈祖信俗

福鼎、霞浦

宁德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妈祖信俗是以崇奉和颂扬妈祖的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为核心,以妈祖宫庙为主要活动场所,以庙会、习俗和传说等为表现形式的民俗文化。

宁德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妈祖信俗由祭祀仪式、民间习俗和故事传说三大系列组成。湄洲是妈祖祖庙所在地,而福鼎点头镇、沙埕、前岐镇等沿海地区的妈祖信俗尤为崇仰。

黄山公信俗

寿宁

宁德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槐,又称黄山公,寿宁县清源乡韶托村人,北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进士,宣和二年(1120年)任徽州知州。黄槐为官清正廉洁,一心为民,不论是在徽州知州任上还是弃官归隐鹤溪,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善事。

宁德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缅怀黄槐,闽浙边界的村民开始为黄槐修建庙宇,黄槐在民间成为显神,村民凡祈求福祉、求取功名、求医问药、求财求子,都向黄山公祷告,并认为祷之必应,黄山公信众队伍日渐壮大。

瑞云四月八

福鼎

宁德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农历四月初八歌王节,又称“牛歇节”。据说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两位歌王,一个名叫钟子期,一个名叫钟仪。楚国乐师俞伯牙弹琴的曲调“大喝”和“小喝”,意在高山、志在流水,唯有钟子期能和其腔。钟子期死后,伯牙将琴摔掉,从此再也不弹琴。钟仪本是楚郧公,被郑国推荐献给晋国,晋王要他弹琴唱歌。钟仪接过伯牙和钟子期弹唱的技艺,“与之琴、操南音、操土风”。晋王听了大高兴,重用他,封他为礼部侍郎之职。

双溪元宵灯会

屏南

宁德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双溪元宵灯会历史悠久,起源于民间信仰与宗族祭祀活动,最早于北宋时期就有香亭迎神、火龙祀福、城隍巡游等活动,现在更是入选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宁德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双溪灯会上,不仅能看到制作精美的花灯,还有国家级 非遗 铁枝表演、全国少有的舞香火龙、舞狮子等民间绝活,还能聆听到来自宋朝的鼓亭音乐。

霍童“二月二”灯会

蕉城

宁德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霍童“二月二灯会”,可追溯到隋朝。据记载,隋谏议大夫黄鞠为避隋炀帝迫害,迁徙咸村,后与早年定居霍童的姑丈朱福易地而居。为报答姑丈情谊,黄鞠就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一姑丈诞辰之日举行灯会活动。

宁德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白天表演高跷,傍晚举行纸扎、铁技、线狮、舞龙等游艺。后发展到霍童全村四境。后人为了缅怀这位水利工程先驱在此所的贡献,将“二月二灯会”习俗沿袭至今。

非遗的传承最重要的就是非遗技艺传承人,它必须依托于人的存在,所以我们需要保护这些文化,更需要传承人继承这些文化。它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直接体现,也是传统文化的缩影,还是一个地域乃至国家形象的“明信片”。让我们一起传承与保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