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六十年代过年都吃什么吗,你经历过吗?

445035318270


我今年65岁了,五五年,生人,60年代,我还小,老人跟我说,还苏联外债,三年,自然灾害,太穷了,不过啊!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和文明,过年30晚上,还是吃饺子?想办法也得吃饺子,你没看电影,白毛女,喜儿他爹,杨白劳,那样穷,还得买上二斤面,回家包饺子,这就是传统文化。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大声喊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九年10月1日成立了,成立了是成立了,蒋介石往台湾撤退的时候,印刷的都是破纸票,把银元,金银首饰,全部带走了,有用的,带不走的,全炸掉,建筑好的也炸掉,国家是成立了,物资啥也没有,就有四亿五千万,人民,毛泽东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四亿五千万人民,在这一穷二白,那才叫社会主义无产阶级呢,毛泽东领导全国人民靠一双双,无产阶级的手,建设新中国,也没想吃饺子的事,在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靠全国人民,一双无产阶级手,到了70年,中国人民就搞成了两弹一星,南京长江大桥,大庆油田,很多很多,各种成绩,有的翻了几千倍,还有的翻了几万倍,70年,过年基本上都能吃上饺子了,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给开改革开放,打好了基础,在此衷心的感谢共产党毛主席,毛泽东思想,迎芳光芒,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老陈家的陈先生


一直犹豫要不要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各自社会地位不同,体验不同,但是那时候生活艰苦应该是多数共识,艰难到什么程度却又因人而异因地而异。甚至还有一些根本没经历过那个时代的,张嘴就把实事求是的叙述当成污蔑造谣,这很可怕。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殷鉴不远,不能信口雌黄混淆是非,也许个人认识带有局限性,只要不是昧着良心说瞎话,还是说出来好些。

之所以犹豫是不想跟不着四六的东西惹气费舌。

本人六三年出生,同龄人比较多,但是五九年六零年六一年出生的同龄人就少很多,之前的五八年出生也不少,这三年的生存状况可想而知。我之前有两个姐姐,其中一个会走路了,病死,另一个直接饿死的。不能说大人们没有人味不顾孩子,因为他们也是苟延残喘,命运未知。

前年我特意问过一七十多岁的老人,真的饿死那么多人吗?他告诉我说连续多少天不吃饭饿死的不多,多数是长期吃不饱更谈不上营养,导致的水肿、营养不良、甚至一场感冒拉稀就死了,说饥饿而死也不为过。

如果是旱年,平原地区比山区好点,涝灾年份山区比平原好些。再大的洪涝不会把山区都淹了,但是旱灾对山区危害更大。

七六年上高中,农村的同学有的好点,带的棒子面窝头饼子,条件差的还有带地瓜干菜团子的,非农户口的同学大都是吃的面饭,城乡差别还是很明显的。

后来当兵,听教导员说,三年灾害的时候部队也不好过。让一个班去后勤拉大白菜,战士们饿的路上生吃了很多,不然没力气拉车了(那种地排车),试想部队尚且如此,民间特别是受灾的地方老百姓怎么活过来的?

说什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确实那时候社会治安要好很多,但也是小偷小摸不绝。这个在历朝历代都不能禁绝,况且是饥不择食的年代,除了偷点能吃的也没什么好偷的。

大家看过高满堂编剧的老农民吧,已经够苦了,实际恐怕还要严重,但不能再写了,不然不会过审的。

党的关于建国以来历史问题和决议很客观,很实际,经得起历史检验。为了不让悲剧重演,大家应该客观面对历史的成绩和过失。

那些张嘴闭嘴就给人扣帽子打棍子的文革余孽和人云亦云的脑残最好多读书,多问问过来人,像这种狗血的玩意儿不是蠢就是坏,对国家对社会包括对你们自己的子孙后代都没好处。


乐若鱼


我是53年生,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从小受党的教育,六十年代三年自然灾害,那时虽然穷吃的也不好但是我们相信毛主席和共产党一定会带领我们走出困境,六四年我们就好起来了,毛主席领导全国人民兴修水利,以副养农,建桥,发展生产,中美,中日等国建交,同志们想一想没毛主席的领导能有今天吗?就像我们一样没有父母的养育我们能长大成人吗?


用户2042917373639


所谓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六十年代发生的),我十几岁,正处在长身体期间,大人吃不饱,我更是吃不饱。把烧水炉用的稻壳经过筛一下,留取筛下的少许米糠和粉尘,加上一些山芋粉和成面做成粑粑吃,吃后大便很难解出来。记得有一次我上公共厕所,饿昏在厕所里,邻居帮忙把我送回家。那个年代苦不堪言。


知足1336386


说出来别笑我。真的!

六十年代末期,我六七岁,过年的时候,鸡、肉绝对比现在多。那个时候,生产队有养猪场,过年时,杀几头猪,按人头数分,每人七八斤,我家十个人,分七八十斤肉。鸡,不用说,自家养的,杀三四只。冻米糖做十几斤米,薯片家里做二三十斤,花生、黄豆等家里都有。

不过,平时生活就差。有时一个月难得吃一次肉。


田野16521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正值少年,过年了,肚子很饿,很想吃饱饭,更想吃到鱼和肉。有一天,我一早起来,突然发现对门墙上写着几个白底黑字的大字标语口号:我们过年吃鱼吃肉,气得美国佬直哭。那年过年还确实盼望到了吃肉。现在想想,搞宣传的真有水平,至今佩服他们,这事我影响深刻。还是现在的曰子好哟。后生们,要珍视嘞。


散澹人


六十年代没尝过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记得70年代物质比较匮乏一切都是凭票供应,遇上父亲炸猪油能吃上猪油渣蘸白糖是最开心的事,从1979年改革开放开始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渐好转,特别是1985年记得参加工作起第一次有了5块钱月奖金,市场的物价便宜又丰富,收录机,电视机,摩托车,已经进入了我家,我们今天的富足生活首先要感谢党的好领导,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美好生活,往事只能回味,展望未来才是我们的初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2019年即将过去,让我们以新的姿态去迎接2020年的到来。


欧QH64572484


六十年代初,有一年除夕夜饭,我家吃了一顿白米饭,掺合了大量的玉米。我是江西老表,稻米才是主食,此前过年绝对不会吃玉米。那餐主菜有一鉢鸡,是一只几个月来舍不得吃的鸡,就等到除夕夜宰来吃。我吃了六块鸡肉,我爸还嫌我吃得太多:你就不能留着等明天再吃?我好尴尬。那一年端午节,算好的,我们吃了一顿全玉米饭,我是十七八岁,我吃了六碗。有一次,我爸在公社开生产队长会,让我等他们吃完了我去吃,没有菜,吃的是粟米,我一口气吃了三碗。我爸一边在讨好那个炊事员,说不要让其他人知道。


徐地本


/958年大跃进,生产队的社员吃公共食堂。当时我才只有7岁,不过我对当时吃食堂的情况还记得比较清楚。其实l958年年景还不错,食堂里的饭红薯尽你吃饱。按照我那里土话说叫做尽吃尽熬尽三拽。食堂每月有一至二次加攴,每次加攴还有十多个以米粉,麵为主的菜。到了1959,196o,/96|这三年就不行了。连续三年大旱灾。到了插红薯的季节,天不下雨,红薯插不到地里去。到了插田季节,水稻裁不下去,就是能勉强插下去的水稻,由于干旱没有收成。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村民组织起来到山头求雨,可是雨还是求不来。加之苏修逼债,还有全国解放不久,水利建设还只刚开始,不可能一开始就受益,当然国家当时的政策有待完善。人民群众的确缺吃少穿。我记得清清楚楚,那是/96i年的春节,家里实在揭不开锅了,于是我拿了一个提蓝,冒着纷纷大雪到集体的地里偷了一蓝油菜,家里只有盐没有油。就这样一家六口饱吃了一顿油菜,也算过了一个春节。到了1962年,中央的政策也进行调整,年景也好了,我们这个地方也引进了红薯新品,需肥量少,产量高。一年有半年可以吃红薯了,加之水利设施逐步兴起,从此向饥饿告别了。(我这完全是真实的,那三年凡是猪能吃野草我都吃过)。


郑正宗


六十年代后期,过年家家杀猪,而且是散养无瘦肉精无激素,那样的猪肉现在买得一百一斤。每家到腊月开始蒸各式各样的花馒头,粘豆包,粘饼子,包子……,这些一直吃到正月结束。各村民进腊月开始大搞卫生,临近春节,开始对烈军属,五保户慰问。一过二十三开始吊灯笼,吊画。三十贴对联,初一起五更拜年祭祖,然后,走亲访友,喝酒聚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