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知章八十六歲高齡所寫的兩首詩,充滿對人生的無限感慨

公元744年,八十六歲高齡的賀知章辭去官職,告老還鄉,這時他已經離開自己家鄉五十多年了,人生易老,世事滄桑,心頭自然有無限感慨,於是就寫下了這一組詩。

《回鄉偶書二首》

唐代:賀知章

(一)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無改 一作:未改/難改)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二)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賀知章八十六歲高齡所寫的兩首詩,充滿對人生的無限感慨

第一首詩裡“少小離家老大回”,賀知章早年在吳中一帶,中年離鄉,此處是泛指。“老大回”卻是實情,因為賀知章這次回鄉已經是八十六歲高齡,在古人中絕對屬於高壽。此時的賀知章不禁感嘆,我的鄉音雖然還在,但是兩鬢已經全白,步入了衰老之年。路上遇到的兒童都不認識我,笑著問我:“客人從哪裡來呀”。

賀知章八十六歲高齡所寫的兩首詩,充滿對人生的無限感慨

這完全是一位離家多年的老人對家鄉的一種由衷的熱愛之情,兒童的天真活波,給他帶來了美好的感覺,雖然言下之意有一種惆悵的意緒,但它絕對不消沉,而是好像在說:“可愛的小孩子們,你不知道我是家鄉的老人嗎?”一股歡快的情緒在詩中跳躍。

賀知章八十六歲高齡所寫的兩首詩,充滿對人生的無限感慨

第二首詩中,這種回到家鄉的興奮變成了一種深沉的思考。我離開家鄉已經多年了,近來所經歷的人和事,消磨了人的精神,也消磨了我的志向。賀知章辭官歸鄉,本身就是一種對時局的態度,唐玄宗的統治以天寶初年為界,此前是勵精圖治,此後是窮奢極欲,天寶初年李林甫為相,唐朝政局開始走下坡路。作為一個久經官場的老人,賀知章敏銳的感受到了這一點。於是他辭官回到自己家鄉,賀知章的故鄉在鏡湖旁邊,此時他獨自立於鏡湖邊上,不禁升起世事蒼茫之感:“只有這鏡湖裡的水,在春風的吹拂之下,還呈現出和以前一樣的波瀾。言下之意,湖還是那個湖,但世事已非。

賀知章八十六歲高齡所寫的兩首詩,充滿對人生的無限感慨

這兩首詩不做作,不假修飾,因為賀知章當時已經是久經世事的老人,他也無須再刻意修飾了。但他用他深邃的人生智慧沉澱出這兩首已經趨於化境的詩歌,給人強烈的審美感受,千百年來它一直為人所喜愛和傳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