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生存率52.9%,這種治療方式成為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福音

5年生存率52.9%,這種治療方式成為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福音

眾所周知,手術一直都是肝癌患者首選的治療方案。早期肝癌患者通過肝切除術、肝移植或微創治療,可獲得50%~70%的5年生存率,甚至對於小肝癌(腫瘤大小≤3cm)的患者,手術治療能達到根治的效果[1]。


手術治療條件苛刻,必須滿足以下所有條件才能進行手術治療,包括:肝功能良好,腫瘤位置合適,切除後能有足夠的剩餘肝臟,能保持正常的肝臟功能等等。


這些苛刻條件令部分肝癌患者(尤其是中晚期患者)幾乎無法進行手術治療,那這些患者是不是就與手術無緣了呢?顯然不是,降期治療可以幫助無法進行手術治療的肝癌患者重獲手術的機會。



肝癌的降期治療是指通過一系列治療手段,減少腫瘤負荷、降低分期、減少腫瘤數目,使不滿足手術條件的患者,重新獲得手術的機會,進一步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提高生活質量。


降期治療的目的是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如減輕腹水、降低膽紅素,升高白蛋白、降低凝血時間等等),提高患者的體質,縮小患者的腫瘤大小(從5cm以上縮小到3-5cm,再到1-3cm),恢復患者勞動能力,使中晚期肝癌轉化為可姑息性切除或者可姑息性藥物治療,最終使患者重獲手術的機會。


5年生存率52.9%,這種治療方式成為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福音


中科院院士劉允怡教授指出,降期成功後接受肝切除手術治療,中位生存期為85.6個月,術後5年存活率達57%[2]。北京協和醫院肝臟外科主任醫師趙海濤教授也通過研究發現,對於無法進行手術的肝癌患者,進行降期治療以後,3年存活率為73.5%,5年存活率為52.9%[3]。與以往相比(以往中晚期肝癌患者3年存活率為50%左右,5年存活率為37.1%[4]),有了很大的提升,這些都說明降期治療在中晚期肝癌治療中的巨大作用。


即使沒有降期成功,降期治療也能減少腫瘤的復發和轉移,降低腹水的發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延長患者生存期。


根據武漢同濟醫院腫瘤科主任袁響林教授在《臨床肝膽科雜誌》中的介紹,中晚期肝癌降期治療的策略及方法有:


1、對於出現肝癌細胞轉移、門靜脈栓塞或者多發腫瘤等因素不能手術切除的患者,可以通過靶向治療、免疫治療、介入治療、放射治療或者聯合治療(如靶向+免疫、靶向+化療、免疫+免疫等),使自身的肝癌情況轉化為可姑息性切除治療,再進行手術切除或肝臟移植。

2、對於出現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肝性腦病、低蛋白血癥或腹水等肝功能失代償症狀的患者,可以先積極進行內科治療,在內科治療的同時進行保肝治療。保肝治療包括基礎支持治療(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飲食)、病因治療(一般為抗病毒治療,戒菸戒酒等)、肝功能支持治療(輸入人血白蛋白來輔助肝細胞的修復和再生,應用甘草酸、熊去氧膽酸等保護肝臟功能)和防止併發症治療(口服卡維地洛降低門靜脈壓力,處理腹水等等)。

其目的是將肝功能由失代償轉化為代償或者正常肝功,再實施手術切除、肝移植。需要注意的是:在肝功能改善以後,應該定時檢測肝功;出現惡化時,及時處理。


5年生存率52.9%,這種治療方式成為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福音

3、對於肝癌細胞擴散嚴重,自身體質較差(不能獨立生活或勞動)的患者,可以先積極進行內科治療和保肝治療,提升身體勞動能力(能獨立生活或者勞動)。改善體質以後,進行姑息性藥物治療(建議初始減量,後再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調整)。藥物治療一段時間後,患者可以根據自身的病情,詢問醫生是否更換治療方案,爭取轉化為姑息性手術治療。

4、對於HBV載量較高的患者,應先進行抗病毒治療,如恩替卡韋、替諾福韋酯等等,降低病毒載量,然後再進行介入、放療、化療等其他治療。這是因為,在後續的治療過程中,有很多的藥物(如中高劑量的皮質類固醇、蒽環類抗生素等)或治療方案(外科切除、局部消融或者介入治療)會促進HBV病毒的複製。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肝膽胰中心介入科副主任張琳教授在第五屆肝癌介入與多學科診療論壇(IMDT-LC2019)會議上指出,降期成功標準為米蘭標準:單個腫瘤直徑不超過5CM或較多發的腫瘤少於3個並且最大直徑不超過3CM,沒有大血管侵犯現象,也沒有淋巴結或肝外轉移的現象。


5年生存率52.9%,這種治療方式成為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福音


降期治療同樣有很多不良反應,如皮疹、貧血、低蛋白、腹瀉、便秘等。因此,在進行降期治療期間,應按時進行血常規、尿常規和肝腎功能的檢查。出現問題時,及時尋求醫生幫助。


目前,中晚期肝癌降期轉化治療已取得一定療效,特別是在免疫聯合局部治療理念的引導下,降期治療的成功率、肝切除和肝移植術後患者的無瘤生存期有望進一步提升,患者的術後複發率有望進一步降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